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沈曼曼包向阳尹敏
    156-15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根据不同放疗技术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放疗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n=39),接受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39),连续治疗5周后对比两组局控率、肺受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5周后,观察组局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50、V40、V30、V20、V10、V5肺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5.13%(2/39)、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4.522,P均<0.0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与常规放疗相当,但调强放疗技术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肺损伤.

    乳腺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价值

    分析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

    刘尚贵潘军何安举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疗法对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黔西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培美曲塞组)和培美曲塞加顺铂联合治疗(联合顺铂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一个化疗周期后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plasmic 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顺铂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高于培美曲塞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1,P<0.05);化疗1个周期后,两组血清NSE、CYFRA21-1、CEA水平低于化疗前,且联合顺铂组低于培美曲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联合顺铂组生活质量指标数值优于培美曲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顺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培美曲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顺铂培美曲塞联合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牙周炎患者使用甲硝唑药膜结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作用及对弹性蛋白酶的影响

    刘焕王宁赵华兵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牙周炎患者采用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弹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研究组采用甲硝唑+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的牙周指标、炎性指标及弹性蛋白酶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牙周指标、弹性蛋白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4.25±1.41)mg/L、白细胞介素-8(6.25±2.51)ng/L和肿瘤坏死因子(2.51±0.57)μg/L均优于对照组(6.34±1.34)mg/L、(8.61±2.66)ng/L、(3.78±0.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8、4.329、10.476,P均<0.05).结论 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患者,可以改善牙周相关指标、降低炎性反应及弹性蛋白酶水平.

    甲硝唑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弹性蛋白酶

    Er:YAG激光联合内镜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李虹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r:YAG激光联合内镜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手术是否联合激光治疗进行分组,33例患者行内镜龈下刮治术为刮治组,33例患者在刮治的基础上联合Er:YAG激光治疗为激光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牙周表现、出血情况.结果 激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刮治组有效率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激光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低于刮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联合内镜龈下刮治术能够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程度,并减少探诊出血发生可能.

    Er:YAG激光内镜龈下刮治术慢性牙周炎

    高压氧联合复方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宋乐军卢阳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压氧配合复方甲硝唑膜对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有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额外应用复方甲硝唑膜进行治疗,而联合组则采用高压氧与复方甲硝唑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咀嚼功能、牙周状况、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咀嚼功能、牙周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复方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咀嚼能力和牙周健康状况,从而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高压氧复方甲硝唑膜糖尿病牙周炎咀嚼功能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临床研究

    戴明娟刘林刘梦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发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0月扬州洪泉医院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伴发热86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再加地塞米松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35%(41/43),较对照组的79.07%(34/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发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结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可靠,症状改善效果较好且可降低炎症反应.

    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地塞米松炎性因子水平

    枸橼酸铋钾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魏坤
    178-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枸橼酸铋钾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选取仁怀市人民医院2023年12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三联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三联疗法联合枸橼酸铋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枸橼酸铋钾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枸橼酸铋钾Hp阳性消化性溃疡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的影响

    石翠华王洪贞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aspirin,APC)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聊城市眼科医院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98例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9,APC肠溶片治疗)和观察组(n=49,APC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持续用药4周.对比两组血清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9.39±1.41)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9.66±2.15)IU/L、尿酸(231.06±10.4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5.22±2.13)μmol/L、(25.59±2.91)IU/L、(314.84±12.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6、11.473、35.37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可改善CI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脑梗死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不良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孟令震彭卫康黄辰炜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和结核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不断传播.在结核病高发的非洲和亚洲,耐多药结核病(multi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已超过1 000万,成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MDR-TB患者中耐药菌株的出现,将导致更多结核病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因此,了解MDR-TB耐药机制,建立准确可靠的耐药检测技术,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治疗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检测技术

    miRNAs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王立珍马英
    190-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遗传易感性及缺血性脑损伤机制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异常在IS的病因、病理生理、神经保护和卒中后脑水肿等多个过程均有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指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由单个核苷酸发生颠换、转换、插入、缺失等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当miRNA存在SNP时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作用于IS的发生发展,故miRNA的SNP可成为研究miRNA与IS之间相互作用的新的切入点.本文拟对部分miRNAs及其SNP与IS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I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微小RNA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