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乙拉西坦及丙戊酸钠片治疗初发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对比

    陈丹于春雨
    112-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及丙戊酸钠片治疗初发局灶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初发局灶性癫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SE、HCY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发型局灶性癫痫疗效确切,在有效控制大脑神经元的癫性放电的同时安全性较高.

    局灶性癫痫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

    利妥昔单抗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的疗效分析

    周敏张家伟黄劲松黄尧...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的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微小病变性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激素续贯疗法,观察组30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续贯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14%(2/28),低于对照组的34.7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P=0.034).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降低复发率.

    微小病变性肾病激素续贯疗法利妥昔单抗尿蛋白复发率

    经鼻烟壶桡动脉冠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研究

    朱张国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鼻烟壶桡动脉冠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4年3月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行经鼻烟壶桡动脉穿刺为观察组(n=36),常规桡动脉穿刺为对照Ⅰ组(n=61),股动脉穿刺为对照Ⅱ组(n=49).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后感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为(89.14±9.48)分,低于对照Ⅰ组的(58.42±8.19)分与对照Ⅱ组的(71.42±1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41,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烟壶桡动脉冠脉PCI术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长,提高患者术后体验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鼻烟壶桡动脉临床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

    赵红娟陈冠鹏苏丹霞梁普博...
    123-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应用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室重塑中的价值.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缬沙坦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7、90 d时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心衰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后7、90 d,两组患者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5.00%(6/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早期使用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且临床使用安全.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重塑

    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指标影响

    林飞王剑李超陈爽...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传统入路与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疼痛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经脐入路疝修补术),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切口疼痛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研究组血清前列腺素E2(2.68±0.24)ng/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70.46±14.13)ng/mL、P物质(160.12±17.26)ng/L、神经肽Y(140.56±12.43)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3.56±0.43)ng/mL、(194.88±21.10)ng/mL、(208.43±22.87)ng/L、(168.56±15.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6、5.483、6.686、8.118,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入路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相较于传统手术疼痛较轻,有效降低了炎性反应,临床应用效果相较传统手术有较大优势.

    腹股沟疝经脐入路疝修补术疼痛介质炎症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阶梯式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效果

    沈轩姚晨彭国宏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阶梯式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n=30,阶梯式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住院、ICU留观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和卡氏功能指数评分为(11.12±1.42)分、(79.02±3.41)分,高于对照组的(8.22±3.24)分、(76.34±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3.481,P均<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阶梯式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昏迷指数及自理能力.

    阶梯式减压去骨瓣减压手术重型颅脑创伤颅内压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和传统腹股沟径路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何聿波李奇功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泗阳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6,传统腹股沟径路疝修补术)和观察组(n=36,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与炎症因子.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3 d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78%(1/36)比对照组19.44%(7/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疗效更突出,术中失血及术后疼痛时间等手术指标更好,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小,患者炎症反应明显更轻微,可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传统腹股沟径路疝修补术手术指标并发症炎症因子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静脉用核黄素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许景秀沈蓓蓓
    138-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配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均进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总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8.3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用核黄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静脉用核黄素多次间歇蓝光照射

    小儿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验的诊断价值分析

    郭伟信张雪梅何强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各1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hs-CRP、SAA水平检验结果,绘制ROC曲线,分析支原体IgM抗体+hs-CRP与SAA+hs-CRP及联合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hs-CRP水平以及SAA水平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ROC曲线图中,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30,高于IgM抗体+hs-CRP与SAA+hs-CRP检测的0.885、0.835,三者联合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IgM抗体+hs-CRP与SAA+hs-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hs-CRP与SA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一定价值,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验

    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

    田婷陶春平於容铸
    145-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泰州市姜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听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评分、主观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听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使用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获取更好的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分泌性中耳炎桉柠蒎肠溶胶囊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