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付百臣

月刊

1009-5241

xdjxyj@163.com

0431-85916505

130021

吉林长春市南湖大路投递室100号信箱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Journal XIANDAI JIAOXUEYANJIU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的实际需要为教学实施与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想和范例,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张江红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富有生命的历史。但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禁锢,我们的历史教学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历史课堂大多数有意无意地成为机械的“驯兽场”,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学历史没有用。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应试教育秦砖汉瓦“历史”教学实际历史课堂指挥棒

    素质教育呼唤“延时评价”

    郑素萍
    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呼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并巧用“延时评价”的机制,还给学生个性思考的空间。

    课堂教学延时评价拓展思维空间

    浅谈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

    朱国洪
    6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是一线教师一贯都非常重视的,我们可以从各项数学测试中发现,计算得分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而课标中提出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课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时将直面这一新要求。为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准确理解数学模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模型思想小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一线教师

    对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思考

    朱双喜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行,过去传统的单一从“分数”角度评价的方法显然已不能全面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已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认同,即:忽视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体育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评价更容易步人误区,如:认为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教师凭主观意识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评价形式单一,从而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忽视了体育评价的全面性。因此,构建一种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

    教学评价方法中学体育体育教学评价学生个性教师评价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王世平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科学复习课经常出现“炒冷饭”的现象,提出了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的教学策略,并探讨它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模式。

    思维导图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浅议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凤琴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里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树立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其创新能力。

    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学生质疑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陈鹏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之间是互相交叉重叠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各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为学生形成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心理学原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促进其整体素质全面、协同、自主地构建;有利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心理素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过程教育体系心理学原理心理教育

    足进教学效果的另一朵奇葩——隐蔽课程促进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胡淑兰李吉爱
    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蔽课程这一概念是美国教育家杰克逊1968年首次提出的。隐蔽课程理论认为,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到可以测量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从学校的环境、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等各个方面接受一些价值上、规范上的教育。近些年来,我利用这一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隐蔽课程教学质量护理专业教学效果1968年课程理论相互作用教育家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裴艳
    6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和人文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课文三方面有机融合的过程,是师生对文本的阅读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但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的阅读教学更为关注于知识的传递和政治思想的灌输,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概念化解读强加给学生,忽视过程的引导。这种工业化生产式的语文课,过分重视思想、思维的统一,忽视了艺术和情感多样性的激发,显得刻板、教条、概念化,限制了学生多样性审美思维的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发散思维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语文教学艺术审美审美思维工业化生产创新能力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邱春华
    7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一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一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施全新的素质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呢?

    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中学语文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发展纲要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思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