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科技
西藏科技

高志勇

月刊

1004-3403

xizangkeji@vip.163.com

0891-6824843

850001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93号

西藏科技/Journal Tibet's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主管主办,是全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科技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各领域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宣传西藏的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尼玛县阿索东地区下白垩统郎山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索朗顿珠顿都格桑多庆吕登凯...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尼玛县阿索东地区郎山组剖面测制并采集碳酸盐岩样品23件,对镜下岩石特征、元素组分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数据等,对形成郎山组碳酸盐岩的古海洋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碳酸盐岩主、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SiO2、Al2O3、K2O、Fe2O3、TiO2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其与CaO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其含量随着CaO含量的降低而明显升高.(2)Sr、Mn/Fe、镁铝比值(m*)从朗山组一段至三段总体呈减少的趋势,说明沉积水体向上变浅.(3)根据V/Ni、Mg/Ca、Mn/Fe、镁铝比值(m*)、Sr、V/(V+Ni)、Ce异常(Ce/Ce*)、Eu异常(Eu/Eu*)值特征解析了郎山组沉积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结果显示,朗山组总体上为湿热-略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海水富氧、贫氧的氧化环境,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环境,呈现出海退的趋势.

    阿索东地区郎山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古环境分析尼玛县西藏

    西藏自治区地震构造特征分析

    张建龙贡秋卓玛
    13-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收集整理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西藏部分断裂进行了卫星影像遥感解译.归纳总结后,得出西藏自治区地震构造具有以下特征:地震构造在前期表现为逆冲推覆、中期走滑挤出和后期伸展坍塌的构造特征,靠近大陆板块边界处的挤压方向近南北向,远离板块边界处逐渐转为北北东向,总体处于近东西向伸展与挤出变形环境.

    自然灾害普查构造特征西藏

    西藏昌都卓玛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分析

    李永林邬国栋陈洪流德西拥宗...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西藏察雅县卓玛温泉地热水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来探讨其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卓玛泉主要受吉塘—北澜沧江断裂控制.水化学特征显示:该地热水地下热储温度为86.1~108℃之间,为中偏酸性水,水化学类型为C1·HCO3-Na型.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为HCO3、CI为主,富含H2BO3、F、Li,矿化度介于1097~1673 mg/L之间,为弱矿化水,符合理(医)疗热矿泉水水质标准.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组分的特征,与温泉水循环深度大、水在深部的停留时间长、热交换充分有直接关系.建议在医疗保健、地热供暖、水产养殖和温室种植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卓玛温泉水化学特征开发利用

    基于文献计量的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产出态势分析

    丹增晋美土艳丽张林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下属科研事业单位,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重点围绕生物资源与生物安全等领域开展研究,为西藏的四件大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改革的新历史时期,总结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为制定合理的研究所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以发文单位(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89-2023年期间收录的相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该所科研发展阶段、学科类别、研究领域以及论文合著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4年该研究所共发表348篇论文,其中中文263篇,英文85篇.(2)根据发文情况,可将研究所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期(2000年以前)、快速发展期(2001-2009年)、稳定发展期(2010-2016年)和高质量发展期(2017-2023年).(3)该所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涉及生物学、农业、化工等多个学科,在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遗传信息及系统发育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4)与该所合作密切的共作者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区外高校以及区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突显了该所科研合作的广泛性和深度.在过去34年间,研究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成果,但同时面临科研持续产出不足,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科研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该研究所应当深化高原生物多样性等优势研究主题的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持续性,拓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范围.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从而推动西藏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文献计量分析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生物学

    西藏南部特大暴雪的动力成因分析

    奚凤旦增冉珍边玛罗布丹增诺布...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西藏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 2020年1月16-18日西藏南部的特大暴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藏南地区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偏南和西南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造成低层暖湿上升气流与干燥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有利于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低空强辐合抬升和中高空辐散抽吸作用是引发特大暴雪的主要动力机制;垂直螺旋度"下负上正"的结构为暴雪过程预报提供有益的指示,当螺旋度整层为一致正值时也会产生较强的降雪,而暴雪的强度大小随着较低层正螺旋度中心值的迅速升高而加强,中心值越大说明降雪的强度越强;MPV1为"上正下负"的垂直结构,同时MPV2<0,MPV1和MPV2的绝对值增长迅速时和降雪增幅一致.

    高原特大暴雪动力特征垂直结构垂直螺旋度湿位涡

    拉萨市840例女性盆底功能筛查结果分析

    徐小红边巴卓玛格央雷建能...
    41-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调查拉萨及周边地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拉萨市人民医院妇科盆底康复门诊840例盆底功能筛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的筛查流程和诊断标准.通过问卷、手法肌力分类测试和POP-Q脱垂评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在840例参与筛查的人群中,产后42天随诊占87.98%,筛查者中肌力异常高达87%(730例),PFD的发生率为72%(605例).PFD中以尿失禁占比最高,其次是疼痛、性功能障碍、有症状Ⅲ°~Ⅵ°POP患者和粪失禁.检出率为依次37.50%、16.79%、11.67%、5.95%和0.12%.相关因素分析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和文化水平是患PFD的危险因素(P<0.05).产次增加、年龄增长、文化水平低、阴道分娩增加患PFD的风险.结论 拉萨及周边地市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当地人群对PFD知晓率低,应对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将盆底功能筛查列入健康体检项目,以便及早诊断、治疗及健康指导.

    高海拔地区盆底功能障碍筛查

    西藏地区藏族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特点

    次旦拉姆白玛曲宗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的藏族女性243例临床特点.结果 243例AUB患者中≤25岁占1.2%,26~35 岁占 8.2%,36~45 岁占 44.4%,46~55 岁占 41.6%,56~65 岁占 2.9%,≥66 岁占 1.7%.其中,36~55 岁占比最高为86%.临床表现中月经周期不规则所占比例最高(44.9%).病理诊断中以EH及NE为主(34.6%、27.2%).正常体重组与肥胖组中病检为EP及EH者体重指数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与肥胖组中AUB不同病理诊断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检为EH与EC内膜厚度较NE的内膜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00).病检为EP、AH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正常内膜要厚,但二者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P=0.065).经腹部超声诊断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1%,宫腔镜下诊断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为59.7%,两者差异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女性AUB主要发生于育龄女性及围绝经期女性.以月经周期不规则为主要临床表现,以EH及EP为主要病因.另外子宫内膜厚度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体重指数与疾病发生无明显关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阴道超声或阴道超声结合宫腔镜检查用于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诊治值得推广.

    藏族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特征

    高原地区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影响的研究

    李国梁李磊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原地区高通量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予以低通量血液透析,规律透析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变化及SF-36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最终有91例顺利随访,透析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Kt/V高于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应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平均分值(61.72±8.07)高于对照组(49.98±7.85)(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应用不同通量透析器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通量透析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生存质量,而且高通量透析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高通量透析

    西藏地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

    格桑央吉次仁央金德吉平措曲珍...
    60-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19例,且住院期间均接受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有EV的患者.住院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硬化合并EVB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1,出血组77例(64.7%),未出血组42例(35.3%).其中酒精性肝硬化28例(23.5%),乙肝性肝硬化78例(65.5%),其他原因性肝硬化13例(1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8,95%CI=1.001~1.118)、既往有无出血史(OR=7.524,95%CI=1.189~47.598)、Child-Pugh 分级(OR=6.211,95%CI=1.852~20.836)、血红蛋白(Hb)(OR=15.034,95%CI=3.407~66.347)、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OR=0.148,95%CI=0.029~0.7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OR=0.168,95%CI=0.033~0.860)、EV程度(OR=4.792,95%CI=1.331~17.249)是肝硬化EVB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既往有出血史、Child-Pugh分级、Hb、EV程度为西藏地区肝硬化患者出现EVB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TT、AST为保护性因素.

    西藏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危险因素

    基于QRBL优化的TSO-XGBoost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及分析研究

    王嘉宁王莹牛学军张雪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预测是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为明晰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预测准确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准反射学习策略(QRBL)的金枪鱼群优化算法(TSO)和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相结合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首先,文章通过收集和整合中国东南地区某市、中部某市及东部沿海某市的交通事故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36146起交通事故案例的详细数据集.其次,利用XGBoost算法识别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特征,并依据特征影响程度筛选出前20个事故特征作为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的输入.最后,基于准反射学习策略(QRBL)优化TSO算法的寻优效能,从而确定XGBoost预测模型的超参数最优取值,实现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预测分类,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确率、查准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优势.此外,通过SHAP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减少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交通工程事故严重程度预测特征提取XGBoostTSO准反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