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科技
西藏科技

高志勇

月刊

1004-3403

xizangkeji@vip.163.com

0891-6824843

850001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93号

西藏科技/Journal Tibet's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主管主办,是全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科技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各领域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宣传西藏的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毒蛾科5种西藏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裳蛾科)

    欧阳思琪于霞蒋心蕊潘朝晖...
    3-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毒蛾科种类丰富,在整理和鉴定此地林芝地区毒蛾科标本时发现5种西藏新记录种.5种西藏新记录种为:绿棕毒蛾 Ilema chloroptera(Hampson,1892)、栋毒蛾 Lymantria mathura Moore,1865、皱棕毒蛾 Ilema caperat a(Chao,1986),comb.nov.、线丽毒蛾 Calliteara grotei(Moore,1859)、珀色毒蛾 Aroa substrigosa Walker,1855.文章详细记述了所记录种的成虫外貌特征、生殖器特征,并提供了清晰的成虫图片、生殖器图片以及国内外分布信息,为今后探索毒蛾科分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标本现存于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毒蛾科西藏新记录种鳞翅目裳蛾科

    中国高海拔山区生物入侵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张超文雪梅杨益芬王聪...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高海拔山区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入侵威胁.文章通过对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及其他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海拔山区生物入侵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高海拔山区已记录外来入侵物种以植物类群为主,多为草本,主要发现在青藏高原,但存在经纬度、种群状态等信息缺失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海拔山区生物入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加强高海拔山区生态环境调查,掌握高海拔山区外来入侵物种分布与影响,为高海拔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外来入侵物种风险管理调查

    基于信息量法的山南市贡嘎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申晨明魏云魈夏洋洋刘锐...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择西藏自治区的贡嘎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估时,可以考虑以下8个关键因素:高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岩性、坡向、坡度、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年均降雨量,利用ArcGIS软件的数据解析功能,对各个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应用信息量模型对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区域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1)极高风险滑坡区域,覆盖面积为371.9232平方公里,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7.22%,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岸地带;(2)高风险滑坡区域,其面积为684.1728平方公里,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1.67%,主要沿极高风险区域的两侧呈带状分布;(3)中等风险滑坡区域,面积为711.9936平方公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96%,主要在极高风险区域的两侧以带状形式分布,同时也有零星分布;(4)低风险滑坡区域,占地面积为392.1984平方公里,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8.15%,主要位于人口稀少的高山地区.文章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可为贡嘎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滑坡易发性评级信息量模型评价因子贡嘎县

    西藏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及形成机制

    卫璐宁郭永刚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幅员辽阔,面积广,灾害发育频繁,因此对西藏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合理分区至关重要.文章综合考虑西藏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层岩性、气象气候等因子,对整个西藏地区进行孕灾分区,并选取孕灾分区内典型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开展影响因素和机制机理进行专项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将西藏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分为阿尔金山区、昆仑山区、冈底斯山区、唐古拉山区、祁连山区、喜马拉雅山区、横断山区7个分区;(2)空间分布规律:沿着喜马拉雅山区和横断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在时间分布上,西藏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与冰川冰湖融化以及降水关系密切;(3)昆仑山区、喜马拉雅山区、横断山区3个区域是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冈底斯山区和唐古拉山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地质构造、降水、地层岩性等地质灾害环境条件与这些灾害形成关系紧密.文章的研究成果对归纳总结西藏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灾害分布、孕灾机制等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进一步解决"灾害在哪里""灾害如何发育"这一地质灾害防治关键问题.

    崩滑流孕灾环境分区孕灾机制西藏自治区

    新质生产力赋能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挑战与路径

    朱亚成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新质生产力赋能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价值、机遇、挑战与路径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在提升西藏体育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西藏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助力西藏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挑战表现在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难点与风险、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升级的瓶颈等.鉴于此,提出加强政策引导,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人才队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扩大与其他地区合作与交流,寻求共同发展;加大对体育产业投资力度,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等路径.

    新质生产力西藏体育产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生育状况、生育意愿的调查及措施

    王瑾巴桑卓玛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近几年分娩活产数持续下降的现象,文章调查了解全县生育妇女的生育意愿并分析分娩活产数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县医院就诊女性患者中,采用一般资料、生育意愿和社会支持调查表三个方面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西藏生育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在职生育妇女和在职生育妇女的生育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愿生育多孩的主要主观原因是经济压力大;希望得到的配套保障中,比例最高的是生育养育社会补贴.结论 工布江达县在职生育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有较大提升空间,三孩生育意愿不高.非在职生育妇女期望多子女的意愿具有普遍性,但已逐渐形成少生优生的观念.提高经济及社会支持,完善补贴、保险、教育资源、托育等配套保障,合理引导改善生育率是比较可行的措施.

    西藏生育妇女生育意愿医疗体系

    基于Landsat数据的新藏铁路沿线(西藏段)积雪覆盖变化分析

    刘正鑫赵鑫永高凤欣黎覃...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Landsat陆地卫星数据和DEM数据,通过GIS分析了新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噶尔—普兰—仲巴-吉隆一线2020至2023年雪季积雪覆盖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可对铁路选线提供一定程度参考,后续也可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段冰雪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雪季稳定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5500 m的山岭上,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和普兰县马悠木山区域的积雪较多,覆盖到研究区的积雪主要是季节性积雪,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2)西藏西南部积雪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雪季历年同月分布差异极大,差异均在20%以上,极端月可达50%以上.(3)研究区内冬季平均气温在-35.5~6.9℃之间,平均风速在不同月份均处于0~5.77 m/s的范围内,达到雪颗粒启动风速,利于风吹雪的形成和发展,在铁路选线时应注意冰雪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积雪遥感积雪覆盖分析冰雪灾害Landsat西藏

    气候变化对定日县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达确久美南加拉巴果杰次仁旺姆...
    59-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西藏定日县1999-2023年小麦、青稞、豌豆等粮食作物产量资料及同一时间段气温、降水量与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定日县气候变化与农作物产量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23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升温趋势,其升温速率为0.19℃/10a,夏季升温幅度最大;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61.68 mm/10a,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冬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以69.88 h/10a的速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春季日照时数最长,夏季增加趋势最为明显.1999-2023年定日县粮食平均产量为28077.70 t,青稞产量最高.年粮食产量以3814.61 t/10a的速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青稞产量变化速率为4473.93 t/10a,相对而言,青稞产量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定日县农作物产量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0.00℃,农作物产量增加30624.02 t,青稞产量增加37305.01 t.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明显;与日照时数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每增加10.00 h,农作物产量增加59.74 t,青稞作物产量增加64.49 t.

    气候变化农作物产量特征影响定日县

    藏医治疗便秘症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边巴次仁次旦平措巴桑德吉贡布...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藏医治疗便秘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藏药方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xcel透视表对藏医方剂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而利用SPSS Modeler 18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Gephi 0.10构建复杂网络以可视化藏医治疗便秘症的方剂关系.研究数据来源于《四部医典》《实用红卷》等藏医药经典中记载的便秘症治疗方剂.利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常用药物、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整理并分析了 62首针对不同病因(隆、赤巴、培根、外伤、虫等)引起的便秘方剂.在全部方剂中,药物总出现频次达214次,其中32味药物的使用频次超过2次.高频药物包括碱花、诃子和大黄,其出现频率依次为13.55%、11.21%和9.81%.此外,研究发现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诃子、大黄-碱花、诃子-碱花等.结论 本研究的数据挖掘结果表明,藏医治疗便秘症的核心药物主要是具有降"隆"、平"赤巴"功效的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包括大黄-诃子、大黄-碱花等.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藏医治疗便秘症的用药特征和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藏药新方剂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撑.

    藏医便秘症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方剂规律

    藏医药抽取式机器阅读理解数据集研究

    旦增罗布拉巴次仁王浩畅小次仁...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文机器阅读理解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一份高质量的语料库成为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采用众包方式,对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的藏医植物药材与名词解释部分进行精细标注.结合藏文掩码数据扩充策略,有效扩充了数据集的规模,最终整理出13k条有效问答对.基于该数据集,通过优化传统的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个高效的藏文机器阅读理解模型.文章的研究不仅对于推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提升机器对藏文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而为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藏文机器阅读理解四部医典藏文语料库注意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