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廉振民

季刊

1672-2639

ydyxb1039@sina.com

0911-2881039

716000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R 125487加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障碍和促进肠道炎症的研究

    石芸周玉洪慧权威...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5-羟色胺受体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表达及5-羟色胺4受体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神经递质及肠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通过RT-qPCR方法检测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回肠、结肠的5-羟色胺受体mRNA表达水平(Htr1a,Htr1b,Htr1f,Htr2a,Htr2c,Htr4,Htr6 和Htr7);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saline组)、模型组(MPTP组)、5-羟色胺4受体拮抗剂+MPTP组(GR 125487+MPTP组)3组.在第1~5 d连续5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thydropyridine,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连续16 d每天腹腔注射5-羟色胺4受体拮抗剂GR 125487以探究5-羟色胺4受体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最后一天给药后进行小鼠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成后收集小鼠纹状体及结肠组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物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内CD11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Saline组相比,MPTP组小鼠回肠、结肠Htr4显著升高(P<0.05).行为学结果显示,MPTP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GR 125487+MPTP组小鼠运动障碍加剧(P<0.05);HPLC结果显示,MPTP组纹状体DA显著减少,DA代谢率显著升高,而GR 125487+MPTP组小鼠进一步减少脑内DA水平,增加DA代谢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11b在GR 125487+MPTP组小鼠结肠表达水平相比于MPTP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 Htr4在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表达异常,5-HT4受体拮抗剂可以加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障碍、神经递质丢失并促进肠道炎症.

    Htr4帕金森病GR125487CD11b

    RPL5在泛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免疫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娜白静张华华韩继明...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核糖体蛋白L5(Ribosomal protein L5,RPL5)是核糖体蛋白家族成员.然而,RPL5在肿瘤发生、进展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分析RPL5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RPL5在结肠癌、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肝细胞肝癌中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升高,且RPL5是肾上腺皮质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和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危险因素.在某些癌症中,RPL5 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TMB及MSI呈负相关.结论 RPL5可作为癌症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核糖体蛋白L5泛癌预后免疫微环境

    咪喹莫特诱导血热型银屑病模型体内微环境变化观察

    段亚倩王宇航张玉桐马佳蕊...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采用干姜、肉桂灌胃结合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建立血热型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皮损和体内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 48只8周龄健康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银屑病模型组.第1天起,模型组给予0.9 g/mL干姜、肉桂水煎液,按0.1 mL/10 g·d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d剂量灌胃,持续12 d.灌胃第6天起,模型组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42 mg,对照组背部涂抹等量凡士林乳膏,每天观察皮损情况,持续7 d.第13天,小动物麻醉机麻醉后,采集两组小鼠血液,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含量变化;取两组小鼠背部涂抹处皮肤,制作病理学组织切片观察皮损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涂抹部位皮肤表皮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有红斑散在分布.显微镜下显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脂腺增多;血清中TNF-α、IFN-γ、IL-21、IL-17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B/c小鼠经干姜、肉桂水煎液灌胃12 d,期间第6天起背部加涂咪喹莫特乳膏,连续涂抹7d,成功构建的血热型银屑病动物模型,皮损变化和体内微环境改变符合银屑病患者特点.

    银屑病BALB/c小鼠银屑病动物模型干姜肉桂咪喹莫特乳膏

    SARS-CoV-2感染患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曹宽武雨冀若瑶赵亚玲...
    20-2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患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影响因素和SARS-CoV-2疫苗不同加强免疫的预防效果,为SARS-CoV-2等呼吸道病毒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22年8至12月某市定点医院收治的SARS-CoV-2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疫苗接种史、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等,比较不同特征的SARS-CoV-2感染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差异;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RS-CoV-2感染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26名SARS-CoV-2感染者中,平均年龄为(49.1±1.6)岁,84人(25.8%)合并有基础疾病,68(20.9%)人发生了肺部炎症,其中180人(55.2%)进行同源加强免疫,146人(44.8%)进行异源加强免疫,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进行异源加强免疫是SARS-CoV-2感染者发生肺部炎症的保护因素,其OR(95%CI)为0.18(0.17,0.80).另外年龄、肥胖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是SARS-CoV-2感染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1.06(1.03,1.09)、3.38(1.29,8.84)和3.46(1.76,6.80).结论 进行异源加强免疫、年龄增加、肥胖以及合并有基础疾病是SARS-CoV-2感染者发生肺部炎症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加强高龄、肥胖以及合并有基础疾病等人群的SARS-CoV-2疫苗接种工作,并可针对此类高危人群可进行异源加强免疫接种.

    (SARS-CoV-2)感染异源加强免疫肺部炎症

    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吉金山赵娜王莉谷秀娟...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637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结果 COVID-19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79.59%,好转及痊愈患者高达91.05%.培养阳性标本来源于呼吸道、血液和尿液,合并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和真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4%~2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较为耐药(均>45%),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物耐药率较低(14%~19%).金黄色葡萄球菌、CNS、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结论 COVID-19合并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耐药率高于全国细菌耐药平均水平,提示临床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症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SARS-CoV-2COVID-19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耐药性

    耳穴压豆联合针灸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神经递质的影响

    房瑛王晓伟赵晓芸刘婷...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结合针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PCI术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针灸)、联治组(44例,耳穴压豆+针灸),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抑郁、焦虑情况,测量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血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联治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治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针灸治疗PCI术后抑郁可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耳穴压豆针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抑郁炎性因子神经递质

    基于滋水涵木法联合导入不同浓度的氨甲环酸溶液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评价

    齐志峰姜亚楠陈丽云郑双进...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滋水涵木法"指导下的杞黄口服液联合导入不同浓度的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20例黄褐斑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杞黄口服液;B组在C组基础上同时用滚针导入5%氨甲环酸溶液,2次/月;A组在C组基础上同时导入10%氨甲环酸溶液,2次/月;3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皮肤图像检测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A组有效率为87.5%,B组有效率为67.5%,C组有效率为52.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MASI评分、皮肤图像检测评分、MDA水平均下降,GSH-Px、SOD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P<0.05).结论 导入高、低浓度氨甲环酸溶液组、杞黄口服液组均可治疗黄褐斑,但导入10%氨甲环酸溶液组能更有效地治疗黄褐斑,提高GSH-Px、SOD,降低MDA,改善MASI,在皮肤图像检测中,肉眼可见斑点、紫外线斑、红区均能改善,安全性较高.

    滋水涵木法杞黄口服液黄褐斑氨甲环酸溶液

    血清中25(OH)D水平对隐匿型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朱海瑛张士坤卢小娟周红霞...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中25(OH)D水平对隐匿型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occult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oPO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组和oPOI组患者按孕产妇的年龄节点分为≤35岁和>35岁,比较各组的25(OH)D浓度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随后对oPOI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追踪助孕结局.结果 在≤35岁患者中,oPOI组的25(OH)D水平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62±11.90 vs 63.04±16.26,42.37±4.62 vs 53.33±1.97,P<0.05),在>35岁患者中,25(OH)D水平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35岁oPOI患者中,25(OH)D干预组的血清25(OH)D浓度和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25(OH)D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13±12.91 vs 78.26±23.91,55.74±25.16 vs 80.39±29.05,P<0.05),但两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在>35岁的oPOI患者中,25(OH)D干预组与未干预组的血清25(OH)D浓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35岁的女性不孕患者中,oPOI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其他因素不孕的患者,给予维生素D补充后可改善oPOI患者25(OH)D水平及优质胚胎率,但未改变oPOI患者的妊娠结局.

    oPOI25(OH)D妊娠结局卵巢功能

    肾功能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吕致高登峰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based on cystatin C,eGFR-CysC)确定的肾功能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评估的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UKB)数据库中筛选具有eGFR-CysC和CMR数据的一般人群,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肾功能与心脏表型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筛选35 847名UKB参与者,eGFR每降低一个标准差(14.21 mL/min/1.73 m2),LV容积变小(舒张末期容积,β=1.359;收缩末期容积,β=0.492),LV搏出量减少(β=0.889),LV质量降低(β=0.639),LV同心度增加(β=-0.002),LV收缩功能受损(β=0.108,P均<0.05).结论 肾功能降低与不良心脏表型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独立于心脏代谢疾病等因素.早期积极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不良心脏重塑的进展.

    肾功能eGFR-CysCCMR心脏重塑

    口腔溃疡与乳腺癌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雨杜冲张淑群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根据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讨口腔溃疡与乳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大规模遗传数据集,进行双向MR分析,使用暴露数据集和结果数据集推断因果关系.确定与口腔溃疡相关的遗传工具变量,并检查其与乳腺癌的关联.为确保因果关系推断的稳健性,使用孟德尔随机化Egger(MR egger)法、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等多种MR方法.此外,进行异质性和多向性检验,来评估MR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MR显示,当口腔溃疡被视为暴露因素时,口腔溃疡与乳腺癌之间存在负相关(OR 0.396;95%CI 0.175至0.897;P<0.05).在逆向MR中未观察到支持乳腺癌对口腔溃疡产生影响的显著结果(所有P>0.05).结论 通过MR方法证明口腔溃疡可能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在探究口腔溃疡与乳腺癌关系时需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

    孟德尔随机化乳腺癌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