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医药
云南医药

任国钧

双月刊

1006-4141

0871-5360070

650118

昆明市人民西路205号

云南医药/
查看更多>>医药卫生刊物。主要报道省内外医药卫生成果、防治工作经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动脉压和脑钠肽对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罗瑞翔韩胜斌杨镛高文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NP数值,病例组分为中危组与低危组;对照组为无肺栓塞组.以CTPA为肺栓塞诊断依据,比较3组人群TTE、BNP及心肌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危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动脉压(OR=0.751,95%CI=0.646~0.881,P<0.001)、BNP(OR=0.957,95%CI=0.931~0.985,P=0.003);ROC 曲线图得到肺动脉压 AUC=0.900(95%CI=0.842~0.958)、BNP AUC=0.896(95%CI=0.826~0.966),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断值肺动脉压为33mmHg,BNP为47.52pg/mL.结论 肺动脉压与脑钠肽极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视为预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参考依据.

    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肺栓塞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脑钠肽心肌酶

    CD40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分析

    戚南昌蒋金梅黎海生徐敏...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CD40两个SNP位点rs4810485和rs1883832的多态性是否与HHD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对CD40基因的rs4810485和rs1883832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D40基因rs4810485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显著增高,G等位基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易感基因.结论 GG基因型在HHD中显著增高,G等位基因为HHD的易感基因.

    高血压心脏病CD40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

    大理某医院住院肿瘤病例统计分析

    马梦霞钱春蕾段赛竹叶文艺...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病例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病种等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8日-2021年9月30日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病例中男性平均年龄高于女性;大理州本地区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占84%,以大理市占比最多;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患者民族是汉族、白族和彝族;研究数据中恶性肿瘤住院病例中排名前十的病种分别是肺癌、直肠癌、卵巢癌、胃癌、肝癌、乳腺、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宫颈癌.结论 本院住院的肿瘤患者存在性别、年龄、地区、病种间的差异.

    住院病例恶性肿瘤统计分析

    离心抗阻训练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

    杨俊肖萍萍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离心抗阻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离心抗阻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在运动耐受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耐受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离心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生活质量.

    离心抗阻训练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受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生活质量

    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与下肢感染病变研究

    陶文玉杨海英王飞英冯倩...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25-(OH)D与下肢感染病变的关系.方法 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81例:未合并下肢感染(B组)184例,合并下肢感染(C组)97例;非糖尿病(A组)139例.分析血清25-(OH)D及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 25-(OH)D,C组低于B、A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人群及T2DM患者25-(OH)D均与HbA1c负相关,与血钙(Ca)正相关.总人群中,25-(OH)D与WBC、NEU、NLR负相关,与HDL正相关(P<0.05).T2DM患者25-(OH)D与病程、HbA1c、UACR、CRP、VPT均呈负相关,与BMI、血Ca、LYM、股深动脉中内膜厚度均正相关(P<0.05).结论 中老年男性T2DM合并下肢感染病变VitD缺乏明显,临床需关注25-(OH)D水平,以更好地防治糖尿病下肢感染病变进展.

    25-羟维生素D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下肢感染病变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研究

    王丽王重娟黄云昆李翠红...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住院患者检出CRKP的病例,应用SPSS软件比较CRKP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和感染标志物变化,结合病情,对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研究纳入59名CRKP感染患者,药敏试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多粘菌素.主要治疗方案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2.88%.治疗前后患者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本院患者多使用替加环素联合方案治疗,疗效尚可.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疗效

    不同剂型利福平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莎刘蕾万荣阮凌玉...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前瞻性观察不同剂型利福平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2年7月-2022年12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福平组59例,注射利福平组64例,观察第7d2组利福平血药浓度的差异;同时依据血药浓度分为<8mg/L、8~24mg/L、>24mg/L,观察利福平不同血药浓度与治疗效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注射组利福平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血药浓度>24mg/L时,注射组病灶吸收人数25例(52.1%)多于口服组14例(25.0%),注射组发生肝脏损害人数12例(21.4%)多于口服组4例(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利福平时血药浓度升高较快,血药浓度越高其病灶吸收效果越好,但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也较高,应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测.

    口服注射利福平血药浓度

    IFIR-FIESTA磁共振肾动脉成像60例分析

    孙理张燕张陶杨富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FIR-FIESTA进行肾动脉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3.0T和1.5T超导磁共振仪,对临床怀疑肾动脉病变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肾动脉IFIR-FIESTA检查和CE-MRA检查,采用VR、MPR和MIP进行图像重组.由2名医师对2组肾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分支显示情况等进行分析评分并记录结果.结果 IFIR-FIESTA组在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显示情况均优于CE-MRA组,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FIR-FIESTA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与CE-MRA 一致性好,在临床应用上是可行的.

    肾动脉对比剂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

    莫迪司诊断肝转移瘤的应用分析

    张天富夏标吴海璐裴晓蕾...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Gd-BOPTA在环状强化型肝转移瘤诊断中的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 分别选取经Gd-BOPTA诊断的14例、经Gd-DTPA诊断的12例肝转移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2组诊断符合率及MRI强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P病灶中央对比剂填充率为93%.2组间各期相病灶锐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内病灶锐度评分HBP与其他期相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各期信号强度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BOPT能提高诊断符合率,但与Gd-DTPA无显著差异性.HBP瘤体中央对比剂填充的表现虽然比例较高,但尚不能作为诊断肝转移瘤的特异性征象.

    肝转移瘤磁共振成像钆贝葡胺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舒晓莉赵宗美汪天发马晓波...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的WT1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14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非白血病初诊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WT1基因表达.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WT1基因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与 WT1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急性白血病WT1基因微小残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