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李世江

月刊

1001-8476

ywjs@chinajournal.net

010-65592961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语文建设/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丰厚的积淀。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语文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

    张心科
    1页

    论语文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蔡可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不在于技术参数的升级,而是要在数字化环境中审慎分析技术适切性,聚焦因技术而被彰显的问题,构建起数字化背景下语言文字问题解决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生态.数字时代,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信息过载、阅读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跨媒介交流的需求,语文核心素养也有新的内涵与特征.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深化语文教学结构变革,建设与"1+X"相匹配的阅读资源,助力个性化学习,从而为更加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找到可能路径.

    语文数字化转型后真相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技术赋能

    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语文教学总体框架设计

    乐会进张秋玲
    10-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1月30日ChatGPT3.5发布,带动了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催生了人机协同语文教学的实践变革.为此,需要从顶层设计构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语文教学的总体框架.文章首先基于文献梳理和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分析,明确了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语文教学的整体内涵和关键特征;其次,通过分析人机协同的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论述了人机协同教学的基本路径;最后,针对人机协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反馈,分析了智能生成结果的可解释性与学生鉴别能力之间的矛盾,提出语文教师要从选准适用技术、关注人机协同学习过程和注重语文核心知识教学等层面进行风险规避与化解.

    人机协同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提示语风险化解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整本书阅读教学——以ChatGPT在《乡土中国》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李芳芳陈志平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破圈"使得教师有准备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引起的变革显得迫切而必要.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何识变和求变.ChatGPT能够发挥智能助手、移动学伴和创意引擎等作用,推动阅读教学的时空拓展和减负增效.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厘清ChatGPT的位序和边界,实施流程再造,在人机交互、反向质疑中实现多任务群整合,也应关注技术无序使用可能引发的数据异象、思维僵化和感知退化,注重营造群智融合、和谐共进的教学生态.

    ChatGPT《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技术赋能

    语境考辨与意义生成:语文学科的"情境"界说

    杜娟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解必须受到语文学科属性和特征的制约.语文情境教学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语言表达"言意矛盾"这一核心问题.言意矛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实践悖论;但与此同时,言意矛盾也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须把握现实语境的单一性、偶发性与文本语境的复杂性、延展性的不同特点,因时、因地针对性教学,并注重语文素养的培育和语言技能的迁移.在听和读的"输入"训练上,重点在于"语境还原";在读和写的"输出"训练上,重点在于"语境生成".简言之,在进行语文情境教学探究时要把握语文学科属性,努力联系现实人生的情境生成之外,也不可忽视传统语文素养对于语境理解的要求.

    情境教学言意矛盾语境还原语境生成

    视域融合:革命文化作品阅读教学的应然路径

    汪飞荣维东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化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学现状却是革命文化作品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精神内核,作品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视域融合理论为此类作品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通过对话机制,将编者、作者、作品、教师、学生的独特视域充分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对作品更加完整而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是革命文化作品阅读教学的应然路径,其主要策略为创设学习情境、整合教学资源、还原历史时空、建立对话机制.

    视域融合革命文化学习情境文本意义对话

    读写一体化支架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翔孙迪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教学中还存在"言""文"分离严重、教学要素难以系统化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统一性、递进性、评价性三个支架实践原则指导下,完成了读写一体化支架应用设计,通过基础阅读内容、创新写作、过程反思和综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支架学习,在实践中解决"言""文"分离、教学要素难以系统化这两个关键问题.同时,结合北京市某校高一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情况,对读写一体化支架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

    读写一体化支架高中文言文教学

    思辨性阅读能力进阶培育的前提与路径——《论语》导读视角下的探索

    李耀平石修银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阶培育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育以理性、开放性为核心的批判性思维品质,而后遵循反思质疑、探究求真、评估省察路径,这是培育思辨性阅读能力、掌握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的有效途径.同时,这种聚焦主题、由浅入深、由内而外又有内在关联的序列化、结构化进阶教学模式,可突破传统扁平化、圆圈式层累的教学结构,是对浅表化、单极化、碎片化教学方式的矫正.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理性精神,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教育目标.

    思辨性阅读批判性思维进阶策略《论语》

    以大概念联结初高学段小说单元教学

    马媛媛刘志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两个名词再一次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然而普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似乎很难将这两个名词与教材教学联系起来.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个学年,小说这种文体首次以单元形式集中出现在教材中.如何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这一单元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衔接,给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大概念"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受到挑战甚至质疑,但是我们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尝试让它统摄小说单元的教学.

    学科大概念小说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初高衔接

    再论单元结构的理论基础

    孙绍振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组合当与中国传统之单篇解读实践和优秀理论成果相结合.多篇共存,当有同一性,提供现成可比性,便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实际出发,形成结构,其功能大于要素之和.庶几可得分析与综合之统一,分析出不同文本之独特个性,综合其文化传承之共性.二者之核心皆在语言的独特建构与创造.单元所含文本越多,其可比性越难以概括,同中求异之分析越难;外延越广,则综合之同越弱,乃造成无类比附.当以小单元起步探索,若遽然以大单元组合为主,结构难以完整,难免导致碎片化,课程标准要求之语言的独特建构乃沦为空白.

    结构性要素之和小单元语言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