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李世江

月刊

1001-8476

ywjs@chinajournal.net

010-65592961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语文建设/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丰厚的积淀。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语文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理解力培育的实践路径

    范玉华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文化理解力的欠缺,"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仍存在一定困难.文化理解既是语文学习之目的,又是达到该目的之手段.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教学时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本文从树立文化意识、层次意识、文本意识、情境意识、对比意识、对话意识、批判意识等七个方面,探究文化理解力培育的实践路径.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理解力实践路径

    近体诗形式的建构:意象和对仗的历史发展(上)

    孙绍振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不仅是方法上的"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教什么".当前教学改革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是因为教学方法更新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改进,但二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自觉的,有某种"理论"前提,是系统推进的,而教学内容却是自发的,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教学方法占据主导方面.殊不知,方法的更新必然对教师的水平构成挑战.当前,教师在文本解读上亟须解决知识更新、水平提高的问题.知识乃是历史实践的积淀,不管从学术研究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系统的、历史的知识的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一个成熟的"点"作为逻辑起点.本文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作为近体诗的细胞形态,揭示其在历史的继承和突破中螺旋式上升的线索.

    近体诗意象对仗流水对

    "此刻"的审美意蕴——《峨日朵雪峰之侧》探微

    刘冬梅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此刻"作为观测点,切入《峨日朵雪峰之侧》,可发掘其丰富的审美意蕴."此刻"作为空间化时间,在篇章结构上成为首句及全诗的聚合点,统率全诗.在典型物象的选择上,"此刻"极富孕育性,以定格的受难者形象,引发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原型意象的文化内涵挖掘.在情感流变中,"此刻"的审悲快感,使悲剧的创痛更具抒情快慰.在主题探源时,"此刻"顿悟的审美智慧,源于"我"与自然的异质同构.

    《峨日朵雪峰之侧》审美篇章结构典型物象情感流变主题

    《社戏》心理描写要点解析

    李喆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将《社戏》作为仿写对象,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心理描写进行片段写作,这一仿写练习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从小说的文体特性入手,归纳总结出《社戏》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四个要点:有力推动情节发展,注意篇幅详略和角度变化,有机结合其他描写方法,注重锤炼语言,从而为仿写教学提供启示.

    《社戏》小说心理描写仿写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式的旅行叙事与人文洞察

    许丹丹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勃朗峰》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新增的外国文学作品.本文从马克·吐温文学风格入手,详细分析课文《登勃朗峰》中马克·吐温的一些标志性文学手法,探讨其如何在旅行的框架下,运用象征与隐喻、平民化视角和悖论化叙事等方法,展现其独特的幽默与讽刺、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

    《登勃朗峰》幽默与讽刺象征与隐喻平民化视角悖论化叙事

    初中古诗文注释文化功能的认知与发挥

    焦梦娟夏国强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文注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被应用于解释词句意义,其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而言,古代注释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既能辅助阅读,又能赓续文脉,是今注的良好借鉴和补充.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处于汲取文化营养的关键时期.基于古注的文化功能重新认识注释这一助读方式,明确古诗文注释与正文具有同等的地位,充分利用古注作好文化衔接与引导,不仅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也能对古诗文知识的积累、感悟与应用起到赋能增信的作用.

    初中语文古诗文古代注释教材注释文化功能

    单元写作课程化实施路径——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张书军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写作教学普遍存在忽视教材单元写作要求的现象.探索单元写作课程化实施路径,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提出的路径包括:写作要求的上位追溯和下位沉潜,阅读文本的写作示范和思维启迪,延伸读写的有序拓展和有效训练.写作课程形态多样,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写作具有规定性的课程目标和灵活性的课程方式,命题设计、读写结合、资源拓展等还应当紧贴时代风貌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

    统编教材单元写作课程化实施路径

    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施云锋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育人是学校课程的本体价值诉求.推动语文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从构成课程育人的内部诸要素及其内在关系着力,遵循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采取整合开发课程内容、调整育人方式、拓展育人场域和空间等育人路径,构建素养型课程育人评价体系,打造大语文协同育人新格局,促进语文课程育人高质量发展.

    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课程内容育人方式评价体系

    例谈如何有效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戴艳梅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重要理念.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创设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创设情境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学习情境学生主体性

    初中语文综合性阅读教学探索

    刘东生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拓展教学空间,扩大阅读范畴.语文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阅读文本为载体,创设新型阅读教学情境.本文对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初中语文综合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希望能为阅读教学的创新提供借鉴.

    多学科知识语文阅读教学综合性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