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递进的方式深化思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联读》课例品赏

    宋登水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两篇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论的价值",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课堂以对校训中"求是"的理解进入文本,梳理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从思路中归纳递进的思维方式,制作递进思维模型图,结合文本探究递进思维方式的几种类型,最后重新理解"求是"精神,达到深化思考的目的.

    实事求是递进思维深化思考

    鲁迅的"冷"和"热"——《记念刘和珍君》课例品鉴

    刘从良郦波倪文尖李强...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长与短""曲与直""说与不说"三个角度解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经典散文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其所使用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注重对比阅读,实现教学效果的迁移.

    经典散文复杂情感语言

    谱一曲生命的纯美绝唱——《荷花淀》课例品鉴

    洛晓漪张妍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花淀》被称作是生命的纯美绝唱,孙犁作品的文学魅力也长久地吸引着人们去品味挖掘.课堂依托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以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文字、文本、文化中遨游,开启了一场寻美之旅,赋予了学生美的感悟,让其在"荷花淀"里徜徉悠游.

    腰封设计纯美的绝唱诗化小说诗意的语言苦难与新生

    历史人物之我见——《人物短评写作指导》课例品赏

    李丹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单元研习任务,结合学生学情,首先借助对《史记》语段的学习,提炼人物短评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接着熟读《苏武传》,在"寓论断于叙事"的叙事手法探究中,明确班固对苏武的情感态度.继而依托论断,结合例文修改,总结人物短评的基本结构和写作原则,最终落实于写作实践.在此过程中,让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强化认识,实现学以致用.

    人物短评班固视角论断叙事

    从"文"到"写","学""写"申论——《学写申论》课例品鉴

    高皓李伟杰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探究单元选文与写作任务的内在逻辑,以贴近高中生实际的有效方式让"申论写作"这一单元任务在教学中真正落地.课堂主要依托写作实践展开,既与单元选文有充分衔接,又不影响"写作教学"主线;同时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思考与写作的体验中,真正认识申论,培养写作思维.

    单元任务申论写作

    从爱情的"绝望"中寻找未来的"希望"——《氓》课例品赏

    杨锦涛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呈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爱情悲剧.通过《氓》的教学,让学生梳理出女主人公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氓》心理变化爱情观

    品诗歌之蕴,聆觉醒之音——《氓》课例品鉴

    刘红杨富华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氓》讲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变并最终觉醒的故事,看似简单的内容背后实则意蕴丰富,蕴藏多层意义.课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循文识人,通过入境析情从多角度分析出女主人公的形象、情感转变的过程,进而梳理出婚变的原因,并结合当下思辨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人生道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品诗歌之蕴、聆觉醒之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循文识人入境析情思辨理解

    以问引思,依标教学——《<望海潮><扬州慢>联读》课例品鉴

    陈香峰赵卫国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望海潮》和《扬州慢》联读为例,以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的核心问题为突破口,聚焦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等角度入手,探究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而欣赏其艺术魅力;注重诵读、欣赏的同时,联系当下生活,思考古典诗词学习在当下的意义.

    意象词意当代价值

    在苦难的土地上吟诵爱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例品鉴

    周娟祝宇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苦与爱"两个关键词串联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大堰河代表的中国劳动人民历经苦难、灵魂高贵的"苦与爱"之生命底色;进而了解艾青这位"人民诗人"用诗歌表现中国人民苦难,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的"苦与爱"之生命底色;再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并力图为民族新生寻找出路的"苦与爱"之生命底色,从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大致的了解.

    "苦与爱"生命底色大堰河艾青中国现代文学

    腔里腔外寻秦腔韵味,秦语秦事悟文化情怀——《秦腔》课例品鉴

    周永琼訾慧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平凹的文化散文《秦腔》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课堂旨在通过师生共同研习文本内容、欣赏精彩的场面描写及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秦腔个性化解读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