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B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B刊
语文教学通讯·B刊

月刊

语文教学通讯·B刊/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

    左江红
    4-6页

    初中跨学科情境式写作教学探究

    黄志勇沈舜兰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式写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写作.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为写作教学创设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的跨学科写作教学应基于情境,立足学科间的融通基点.教师应营造大教研环境,促进学生在多学科综合性探究过程中,不断积淀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双增长",提升思维能力.

    跨学科情境式写作学习任务群情境创设

    例谈跨学科学习设计的"一二三四"

    闫兴芬卜庆振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的要求,主张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结合PBL项目式学习、STEAM课程理念,参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组织和教学提示,围绕一个主题、双线目标、三维表现、四大活动的设计要素,探索跨学科学习设计的"一二三四"组织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素养目标表现性任务

    致力于跨学科的课后服务新样态——以北京地域节令文化课程开发为例

    田昕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落地后,许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全面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作为课后服务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学校开发及实践新样态的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成为现阶段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北京地域节令文化跨学科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立足后疫情时代学情,扎根于北京地区文化的新样态课程研发实践,为课后服务的新样态课程建设研究提供了支撑性个案.

    课后服务新样态跨学科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初中口语交际中"思维力"的价值、类型和教学优化

    马骏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思维力是话语的内核,是口语交际的灵魂."会说"是语言功能的"落脚点"、核心素养的"闪光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力点".讲述、复述和转述关注思维力的条理和逻辑,应对、即席讲话指向思维力的敏捷和灵活,讨论、辩论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思维力的提升不仅要依托复杂情境、口语实践活动,还需发挥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及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探讨.

    口语交际思维力核心素养口语实践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朗读教学的价值与目标

    甄宏飞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朗读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当下课堂朗读经常会走向无效、低效.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课堂朗读环节没有明确的教学 目标指向,朗读活动往往单调乏味.文言文教学朗读目标的达成需要相应的课堂策略,如借助文言句读、助词对比、文白互读、情境演读等优化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学会相应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文言文教学文言语感朗读策略新课标

    研学式项目:突破红色经典深度学习困境的路径

    钱诤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岩》为例,阐述建构研学式项目化学习的一般路径,指出基于红色经典作品"本事改编"的特质,充分利用真实生活世界的红色资源,开展研学式项目化学习,能够对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深度学习,弘扬革命文化,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文本世界和其他学习方式,必须努力让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让单一的阅读活动变为复杂情境下的多样态学习活动,走向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度学习.

    红色经典研学式项目化学习学术性项目化学习《红岩》

    倡导语文学习的重心前移

    赖斌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根子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上.在教学环节上,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读得怎样,对于预习任务的布置,应有预习什么、怎样预习的详细具体的要求,并做到及时督促和检查.倡导教学重心前移,就是呼吁将学生的预习视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实施的一点建议.

    教学环节课前预习学生视角预习笔记

    《美丽的颜色》说课

    余映潮
    32-33页

    多策略知烈士大义,群任务悟革命深情——《革命烈士诗抄》整本书阅读与学习任务群设计研讨

    李瑞卢莉芹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革命烈士诗抄》的阅读要体现多个层面的追求.具体来说,可采用删繁就简选诗篇、知人论世解诗意、情境还原悟诗情、链接课内品诗艺、多本联读做互文等策略,通过"热血春秋——由烈士诗歌看革命精神""方寸深情——《革命烈士诗抄》警句书签设计""声声不息——《革命烈士诗抄》诗歌朗诵展演"三个任务进行落实.

    整本书阅读《革命烈士诗抄》阅读策略学习任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