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

月刊

1004-0498

ywjy@mail.ccnu.edu.cn

027-67867086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教育。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青少年写作——范守纲访谈录

    范守纲陈晓琼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难点,语文教师应关注青少年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感悟这个写作的关键环节,在讲评中热情鼓励学生,善待学生的真实表达,重视实用写作,编排写作序列时兼顾必要性和可变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青少年写作写作教学写作素养

    从景中"人"的角度切入文外"我"的体味——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的一个角度

    许姗姗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最重抒情个性,在把握散文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内容和言说方式时,可以从景中"人"的角度切入.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为例,从内容上,看到"人"有时是风景的一部分,以"人"可以丰富风景:从结构上,发现文中出现的"人"有时可以推进文本结构的发展,以"人"推衍文脉;从主题上,紧抓"人"的特征、气质,以"人"探求文心.这样或可探索出进入散文的一条新路径.

    景中"人"文脉文心

    "闲笔"的审美意蕴及教学策略

    张硕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闲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文本中的"闲笔"通常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可以通过以景造境的方式,烘托氛围,也可以使叙事延宕,韵味更加悠长,还可以铺垫伏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以"闲笔"为核心设计学习任务,因文制宜,多维视角品读,并运用"教学解读"思维,将对"闲笔"审美意蕴的解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闲笔"审美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数字赋能"大语文教育"的理论溯源与优化路径

    邱婕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给"大语文教育"的理论深化与体系更新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从内聚焦到全聚焦的"大语文教育"的运行策略、从技术走向数智的全媒体时代下语文教育的数字转型,皆是数字赋能"大语文教育"的理论根基.数字赋能"大语文教育"面临着超体系特质带来的学生主体弱化、重科技导向引发的情感教育偏移、大空间形态带来的教学重点含混之困境.结合现实,可以从课堂建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层面对其实施路径进行优化:贯彻PBL教育理念,在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建构"以生为本"的数智化融合课堂;落实OMO教育理念,在科技与人文的平衡中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坚持OBE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的方法落实并完善"数智+"评价体系.

    数字化"大语文教育"优化路径

    从"三读杨志"探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路径——《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邓琴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第十六回的精彩选段,主要塑造了杨志这个人物形象.本教学反思从教学设计"三读杨志"着手,一读作为个体的杨志,从五件大事全局性地看待杨志的命运起伏,为杨志画人生起伏图;二读文本中的杨志,从杨志的装扮、事物形象"藤条"、管理方式读出杨志的个性特点,为杨志写反思日记;三读原著中的杨志,从文本故事的前因后果、原著相关情节中读出杨志的性格成因,为杨志写小传."三读杨志"活用文本联结、任务驱动、创意表达三个策略,梳理出从单篇阅读走向整本名著阅读的路径.

    三读杨志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智取生辰纲》

    教学解读视阈下教师在多元阅读方式中的角色定位

    吕义婷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欣赏阅读、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的三种阅读方式.从教学解读视阈下看,教师在欣赏阅读中是审美体验的点拨者角色,指点学生愉悦欣赏文本的审美特质;在文本解读中,教师是学术探究的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分析.而在教学解读中,教师是集体共识的促成者角色,在师生共同阅读中促使学生形成解读的集体共识,并培养语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解读多元阅读教师角色

    过场式人物的塑造机理及其文本价值——以《红楼梦》中马道婆形象为例

    曹俊敏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红楼梦》女性群像中,相较于"金陵十二钗"们,作者对一些过场式人物用笔极简,张弛有度,如出场不过两回的马道婆、柳五儿等.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却蕴含着丰富的塑造机理,她们对主要人物的立体呈现,主体情节的纵深推进,主题思想的多维传达等,都有着重要的支持或弥合作用.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从这些女性的文本价值着眼,多联式探究她们的内涵特征,多视角审思她们的命运轨迹,可以启发学生统整性地阅读作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场式女性塑造机理文本价值

    运用逻辑支架,深化理性思考——以高中语文选修中"文化论著"单元为例

    王卓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文化论著研习阅读困难、议论文写作思维不深刻、论述方法单一的问题,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文化论著,以逻辑支架为抓手,从研读论著中运用的核心概念"支架"、隐含前提"支架"、虚拟论敌"支架"、间接论证"支架",分析了深化理性思考的多种路径.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支架,对文化论著的部分语段进行深入研读,并在完成这一单元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追问和论辩两种写作训练方式,深化理性思考,提升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逻辑支架理性思考单元读写

    板块式思路:促进学科知识结构化的教学策略

    李丽萍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高考中,语文阅读部分的考查是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教科书范文类型把握,从单元篇章统整、单篇教学设计创新等层级入手,以"板块式"教学思路,借助回忆性散文体例,探讨初中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化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初中语文板块式教学回忆性散文结构化

    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背景及意义

    王随仁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的提出,有着复杂、深远的教育理论背景,也有着现实、深刻的语文教育背景.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对语文课程改革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同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背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