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之融合

    周先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语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部分教师有意识进行研究的良好态势.但是在"课程思政"意识的确立、隐性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入等关键点上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教师能在多层面科学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握语文教材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关键性,通过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用事启迪人的教学方法科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有效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有效增强语文课程的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革命历史视角下的课程思政——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吉红磊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课堂渗透革命文化内涵,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认知误区、教学时的功利取向且缺乏言传身教,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消除陌生感";"融合学科,建构大语文";"改进评价,走向常态化".如此,彻底扭转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入不深、存在着"两层皮"的现象.

    革命文化课程思政语文教学

    跨学科背景下中学语文课程思政体系之构建

    徐怡然刘晓惠马志傲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课程思政面临着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思政活动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探寻中学语文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联,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理想信念,促进知行合一.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构建策略

    聚焦教考衔接 夯实核心素养——202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命题特征

    李欣荣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在命题上立足课程标准,紧扣课程育人,其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丰富,紧密联系了统编版教材内容,呼应教材单元学习主题,加强教材关联,凸显教考一致,体现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探讨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命制逻辑,有利于进一步厘清高中语文教、学、考的关系,引导日常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文言文阅读高考试题语文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杨坤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情感,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关怀和实效性.在教学中通过剖析人物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和阅读能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进而提升阅读水平.情感教育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初中语文新课改情感教育策略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识字教学

    阚涛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以汉字作为载体,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认字、识字,更能开阔学生的视界,培育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民族情怀.在语文识字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引导学生追问汉字的根源,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引导学生捕捉汉字中的相关文化因子,积极揣摩、探究汉字的构造原理,进而让学生感受、体认汉字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根基,让学生从汉字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从而通过识字滋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杨琨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实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更与选择,更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驱动任务,倡导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模式转变的方法之一.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析以"制作学校艺术节特刊"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策略,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项目式教学新闻单元教学实践新闻特刊

    动态发展:核心素养形成过程性构建

    郑鸾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从积累到建构再到运用的动态性过程,只有真正依循其形成的内在规律,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有序的教学板块中得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丰厚知识的浸润和支撑,教师要基于 2022 版新课标,为学生设置匹配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思维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积累和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为学生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迁移、学以致用提供了二度提升的基石.这种迁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者是言语图式和表达方法,置放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中进行迁移和运用,以强化学生认知,完善图式结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要从语文知识的习得、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四大核心维度的交融观照中蓄积.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动态发展过程性构建

    依靠课本剧焕发文言文教学生命力——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

    蒋宸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编排在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传统的文言文课堂存在着机械化、死记硬背的缺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本剧依旧可以用出新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沉浸于故事矛盾之中,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之中完成文言文的字词和意义梳理,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研析.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枯燥一扫而净,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此外,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学生会加入自己主观看法,这实际上是一种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的过程.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用过课本剧,但是如何让课本剧更加贴合新课标理念,如何在课改的背景下用好课本剧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核心素养情境化课本剧文言文教学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单篇文本教学的优化

    刘凤梅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语文学习应遵循学习任务群理念.尽管当前强调以大单元为主的任务群设计,但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路径不容忽视.文章提出五点设计原则:依托语文要素,任务驱动明晰化;依托课后习题,任务驱动挑战化;依托学习阶段,任务驱动阶梯化;依托活动设计,任务驱动趣味化;以及依托学生特点,任务驱动人性化.如此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标准任务驱动教学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