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练习":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语文"词句段运用"教学

    项晓燕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对接单元语言要素,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设置了"词句段运用"板块,凸显该板块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语言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立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现状,以单元整体视域下的"靶向练习"嵌入、"靶向练习"路径、"靶向练习"支架作为策略,可以提升学生"词句段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整体提高师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词句段运用单元整体靶向练习

    指向语言运用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成语教学

    陈敏陈瑜欣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当前第二学段"词句段运用"板块成语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成语结构规律把握不明确、同音字或同音形近字的误用以及成语的望文生义现象等.因此从成语结构和习惯养成切入,提出三点教学建议:迁移词类知识,明晰规律积累成语;内化词类知识,以旧接新深化理解;形成积累习惯,了解背景学会运用,以期为一线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语言运用第二学段词句段运用成语教学

    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教学的语言实践活动

    胡永亮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梳理各年级训练内容,从中把握编者意图,找准训练的重点是对语言现象与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训练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追求语言能力精细化、生动化的发展与提升.

    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语言实践活动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的三个维度

    薛晓磊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怜悯是人的天性》是一篇教学难度颇大的驳论文.在驳论部分,卢梭或省略推理过程,或偷换概念;在立论部分,卢梭的说理则严密辩证,匠心独具.如何还原卢梭的说理思路,欣赏卢梭的说理艺术,正视卢梭的逻辑谬误是教学绕不开的话题.基于此,教学应从"驳论的逻辑""立论的艺术""逻辑的谬误"三个维度逐层展开.

    《怜悯是人的天性》驳论逻辑立论艺术逻辑谬误卢梭

    文体、语言、情感:回忆性散文教学"三要"——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付晓婷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忆性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回忆性散文有着鲜明的文体特征,与一般性散文有着显著的差别,对语文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视角、表达、语言、情感等方面展开探究,把握今昔两个视角下呈现的双重"我之心",掌握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方法.

    回忆性散文文体语言情感

    聚焦小人物 解锁大主题——《故乡》教学设计举隅

    曲秀华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人物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特殊作用,不仅能凸显主人公形象,还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的主题意蕴.《故乡》是一篇思想内涵深厚博大、艺术形式己臻完美的经典小说.以《故乡》教学设计举颙,聚焦于小人物,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与理解小说主题.

    小人物主题《故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学习提示"的助教作用——以《陈情表》为例

    林诗萍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提示"既是学生掌握课文的支架,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抓手,是新教材体例上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仅看到其为学生激趣、释疑、助读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提示"对于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因此,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陈情表》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在备课过程中运用"学习提示"设计教学,发挥其对于教师确立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情境、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的"助教"作用.

    高中语文学习提示统编教材教学设计《陈情表》

    何以立"仁"——《<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思想的梳理发微

    张建云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十二章》虽是吉光片羽的十二个单独篇章,但相互具有关联性.它们代表了孔子及儒家在构建"仁"的思想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内涵,具有共同的精神旨归.梳理其中的关联线索,不仅是读懂《<论语>十二章》的关键,也是通过文本去理解孔子的重要途径.

    《<论语>十二章》孔子怀道而隐

    从"衣"的意象说开去——《诗经·秦风·无衣》解读

    邓存娟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寓"意"之"象",是用客观物象来寄寓主观情思的艺术符号.《诗经·秦风·无衣》中的"衣"是诗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是联结人与人之间依存、依恋、眷恋情感的纽带,具有媒介意义.通过解读这一主要意象,可推测诗歌为何选择"同衣",而不选择其他事物来表达"同情".诗中"袍""泽""裳"等衣物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变化,战士之间的情感随之逐渐加深,"衣"在诗中的媒介和联结意义进一步显现."同衣"表达的是战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恋的情感联结,是战友这个集体的依存和归属.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袍""同泽""同裳"的范围不断扩大,"同衣"已不仅仅是战友这个集体的相互依存和依恋的情感联结,也是思妇与战士眷恋之情的联结、国家同胞依存的联结,也是全球命运共同体间依存的联结.

    意象同袍同泽同裳联结

    《烛之武退秦师》"义""利"思辨

    陈可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二分之一."对文言文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失去对人格的坚守,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更加疯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道德、伦理被湮灭在利益中,因此,利益与礼义伦理成为诸子百家关注的重要方面.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价值,有助于以"义"和"利"为主题实施思辨教育.

    高中语文文言文义与利《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