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辛映继

半月刊

1006-1959

yxxx1987@126.com

029-82213414,82250088-8701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大厦12层

医学信息/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一本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杂志。该杂志主办刊的方向上始终走在学术质量的前沿,突出最新的医学信息、科技信息,充分发挥期刊在学术上的应用价值,将《医学信息》杂志办成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的高质量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一体教育模式联合社会支持对高龄经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抑郁的影响

    陈珺周海燕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三维一体教育模式联合社会支持对高龄经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奉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高龄经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孕期教育干预,观察组应用三维一体教育模式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评估量表(MBFE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产后抑郁情况[产后抑郁发生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后产妇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MBF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SR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一体教育模式联合社会支持可改善高龄经产妇对孕期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获得的社会支持度,降低其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高龄经产妇三维一体教育模式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产后抑郁

    基于微信平台的护士主导式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胡雨琦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微信平台的护士主导式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诊的96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护士主导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艾滋病耻辱量表(BHS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自我效能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个体化歧视、担心公开、负面自我印象、公众态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基于微信平台的护士主导式护理干预,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降低艾滋病耻辱感,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促护理满意度。

    微信平台护士主导式艾滋病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

    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陈婧郑丽梅王晓英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9年1月-2022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PICC置管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24例)与非感染组(3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导管置入部位及化疗次数,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导管置入部位、化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化疗次数是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化疗次数,临床需针对以上因素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以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

    赵明明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患者应用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术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6、12、24 h)非切口疼痛发生率和非切口疼痛(VAS)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 h非切口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非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81。48%)(P<0。05)。结论 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术后非切口疼痛具有积极影响,可降低术后24 h内非切口疼痛发生率,减轻患者24 h内非切口疼痛评分,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护理模式。

    集束化康复护理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非切口疼痛

    品管圈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皮肤损伤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金向宇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皮肤损伤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治疗的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皮损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皮损评分、新生儿生长指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观察组皮损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两组皮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应用品管圈干预可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和感染发生率,降低皮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品管圈重症监护新生儿皮肤损伤感染

    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迟文鑫张存鑫吕超亮张科峰...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微创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及器械设备的不断演进,脊柱内镜技术已由盲视技术更迭为可视技术,其以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与开放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而获得广泛认可,脊柱内镜的适应症也逐渐拓宽,已普遍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治疗中。椎间孔成形是侧路脊柱内镜技术的关键步骤,其通过靶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可视环境下利用多级工作套管按需多次成形,实现了对受压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椎间孔的成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通过查阅近年该领域相关文献,对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应用的发展概况、椎间孔解剖、成形器械变迁、应用现状及该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镜椎间孔成形微创

    FGF23/Klotho在2型糖尿病肾病和骨质疏松共病中的研究现状

    付彩雯吴艳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是主要的两个代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均与钙磷代谢密切相关。近年来,出现许多关于2型糖尿病肾病和骨质疏松共同发病机制的研究报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轴是热点之一,本文将对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和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预防或干预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FGF23Klotho2型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

    炎症因子在艾滋病合并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现况

    陈星妤闵海燕陶鹏飞钱川...
    180-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是当今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IL-6是一种多效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IL-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CRP是一个敏感的炎症指标,在感染发生早期就可升高,其在肝细胞中合成,主要是由于机体发生感染后通过IL-6、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而合成。PCT可以作为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临床上常用于鉴别细菌性感染和其他炎症感染。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的敏感指标,手术、恶性肿瘤及肾功能不全等因素都可导致D-D升高。本文对IL-6、CRP、PCT和D-D对肿瘤特别是淋巴瘤作用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以期为探讨上述炎症因子在艾滋病合并淋巴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艾滋病淋巴瘤白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

    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现状

    雷希君罗利琼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一旦出现就提示病情进入了恶化阶段,临床治疗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因常可伴随引起胸痛胸闷、喘气等多种症状,耐受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目前,胸腔内直接局部灌注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胸膜硬化剂、热疗、化疗药物、生物免疫抑制剂、中药制剂、抗血管生成剂及载药囊泡等方面入手,分析各类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以期为未来MPE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囊泡热疗恩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

    陈显帆鹿俊磊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里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变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创新及提高,其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诊断脑血管病除了常用的CTA、MRA/MRI等技术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方面也颇有成效。基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脑血管疾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