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医学信息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 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辛映继

半月刊

1006-1959

yxxx1987@126.com

029-82213414,82250088-8701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大厦12层

医学信息/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一本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杂志。该杂志主办刊的方向上始终走在学术质量的前沿,突出最新的医学信息、科技信息,充分发挥期刊在学术上的应用价值,将《医学信息》杂志办成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的高质量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大力亚慢性毒性研究

    汤莉胡帅尔陈美芬张紫虹...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牛大力的亚慢性毒性试验,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80只SPF级SD种大鼠(雌雄各半)分成4个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0。86、2。58、7。73 g/(kg·bw)]和阴性对照组,经口灌胃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牛大力,阴性对照组给予纯净水,连续灌胃90 d。实验结束,大鼠经腹腔麻醉后采血检测血液指标,采集脏器称重及计算脏/体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凝血、血生化指标、脏器重,以及脏/体比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受试样品牛大力对雌、雄性大鼠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均为75。00 g/(kg·bw),未见亚慢性毒性。

    牛大力亚慢性毒性安全性评价有害作用剂量

    ALOX15对BGC823细胞铁死亡的作用研究

    彭瑶邓丹萍容婷邹君君...
    69-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LOX15对BGC823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 建立过表达ALOX15或干扰ALOX15表达的BGC823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过表达ALOX15或干扰ALOX15表达的BGC823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亚铁离子(F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过表达ALOX15或干扰ALOX15表达的BGC823细胞株。pcDNA3。1-ALOX15组24、48 h细胞增殖率及GSH水平、GPX4表达水平低于pcDNA3。1组、Control组,ROS水平、MDA水平、Fe2+水平、ALOX15 mRNA及蛋白水平高于pcDNA3。1组、Contro 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si-ALOX15后,si-ALOX15组BGC823细胞24、48 h细胞增殖率及GSH、GPX4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ROS水平、MDA水平、Fe2+水平、ALOX15 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ALOX15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促进胃癌细胞铁死亡。

    铁死亡胃癌ALOX15BGC823细胞

    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与安全性

    冷涛徐仲阳吕超亮张存鑫...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接受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寰枢椎失稳患者,其中9例患者采用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植钉(3D打印组),1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植钉(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植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D打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与传统手术方式下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均疗效确切,但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植钉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都更少,因此具有一定优势。

    虚拟手术计划3D打印导航模板寰枢椎失稳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

    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相关性研究

    贾敏王龙胜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PE)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3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的57例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第一期BPE水平,依据第五版乳腺影像与数据系统(BIRADS)将BPE分为4型,即a型(极少强化)、b型(轻度强化)、c型(中度强化)、d型(显著强化)。根据免疫组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Ki-67表达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种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比较BPE水平与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标志物及分子亚型间差异,分析BPE水平与年龄、绝经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57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17例,Luminal B型21例,HER-2过表达型12例,三阴性7例。BPE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9,P=0。024),与绝经状态呈负相关(r=-0。398,P=0。002);乳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PR与定性BPE有关(P=0。043),乳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ER、HER-2、Ki-67及四种不同分子亚型与定性BPE无关。结论 BPE有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影像学标志,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指导。

    乳腺癌背景实质强化分子亚型

    慢性高原病患者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的表达研究

    唐梦朱黎明马轶朱明明...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M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CD35、CD44、CD58、CD59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自2019年11月-2021年1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MS患者设为CMS组,另选取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血象正常)设为正常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为长期居住于海拔2500~4500 m的汉族男性,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S患者外周血的成熟红细胞表面CD35、CD44、CD58、CD59表达变化,同时分离部分红细胞,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黏附反应,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CMS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CD35、CD44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8、CD59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S组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例长期居住在平均海拔4500 m的CMS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CD44、CD35、CD58、CD59表达阳性率均低于15名长期居住在平均海拔3250 m的CMS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原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可能与CMS患者抵抗力下降及感染的发生相关。

    慢性高原病红细胞CD35CD44CD58CD59

    表儿茶素对放射性口腔炎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谢小红黎清现魏洪发刘娇...
    89-9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角度探讨表儿茶素对放射性口腔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表儿茶素组,采用单次照射17 Gy X射线方法建立小鼠口腔炎模型。其中表儿茶素组于造模后连续7 d灌胃给予表儿茶素30 mg/kg,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进行口腔炎症评分,HE染色法观察口腔黏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口腔炎症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P<0。05),血清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表儿茶素组口腔炎症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降低(P<0。05),血清SOD、GSH-Px和CAT活性升高(P<0。05)。结论 表儿茶素对放射性口腔炎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抗氧化损伤有关。

    表儿茶素炎症氧化损伤小鼠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ANGPT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李莎姜崴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的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每组2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间的20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CG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静脉葡萄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应用ELISA测定血清ANGPTL8水平。结果 四组收缩压、舒张压、BMI、C肽、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在DM组、NPDR组、PDR组三组间逐渐升高,PDR组高于DM 组、NPDR组;DM 组、NPDR组、PDR组HbA1c及FBG高于CG组;TG水平在CG组、DM组、NPDR组、PDR组四组间逐渐增高,PDR组、NPDR组、DM组均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GPTL8在CG组、DM组、NPDR组、PDR组四组间浓度逐渐增高,PDR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NGPTL8的升高与TG相关(P<0。05)。结论 ANGPTL8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可能在糖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通过影响TG代谢参与PDR的发生发展。

    ANGPTL8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甘油三酯

    发病4.5~6 h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童玲玲林燕妮朱健清庞家容...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发病4。5~6 h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尿激酶(UK)溶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78)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n=5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意识障碍、血糖控制不佳、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发病至治疗时间(O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血糖控制不佳及OTT均是导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ACI患者的出入院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4。5~6 h的患者进行UK溶栓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减轻致残率,且出血风险低,无严重并发症,相对安全。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意识障碍血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病-治疗时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毛孝周杨涓郑盛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大理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CHB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31名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依据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HBeAg(+)组与HBeAg(-)组,以病毒载量104拷贝/ml为界值,将HBeAg(+)组进一步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4拷贝/ml)与低病毒载量组(<104拷贝/ml)。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中HBeAg(+)组与HBeAg(-)组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HBeAg(+)组中的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IFN-y、IL-2、IL-4、IL-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HBeAg(+)组外周血IFN-γ和IL-2水平低于HBeAg(-)组,而外周血IL-4和IL-5水平高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组中低病毒载量组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5水平均低于高病毒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检测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乙型病毒性肝炎IFN-γIL-2IL-4IL-5免疫功能Th1/Th2相关细胞因子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

    黄群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阴道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痛、白带异常、外阴瘙痒、外阴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案。

    氟康唑克霉唑阴道栓霉菌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