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的教学效果

    何亮亮赵文星窦智王宏岩...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60名进修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试验组采用规范化超声引导穿刺要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模拟操作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针显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区域麻醉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医师科研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

    马璐璐王锐颖张志永许力...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医师科研培训效果,探索麻醉科进修医师科研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151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科研背景和科研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制订全面的培训模式,包括科研经验分享、科研课题参与、学习资源共享、科研脱产训练和专人指导等.共培训6个月,进修结束前通过问卷收集进修医师的反馈.结果 共发放151份调查问卷,回收139份有效问卷.临床科研、教学研究和转化医学是进修医师最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科研基础知识匮乏、缺乏单独的科研时间和缺乏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是进修医师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技术支持、专人指导及给予科研时间是进修医生最期待得到的帮助.通过6个月的培训,88.5%的进修医师认为进修课程对其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同时进修医师也希望今后多开展临床科研设计、基础科研和科研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结论 科研培训已成为麻醉科进修医师培训的一部分.针对每位进修医师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其进修学习需求,提高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

    麻醉进修医师科研需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齐桃桃兰瑞史倩鲍汉中...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30例IFP患者,收集其一般信息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社会生活功能部分)、面神经肌电图评估,探究患者发病后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230例IFP患者中焦虑者122例,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60.04±6.80)分.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医保类型、及时治疗情况、文化程度、睡眠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口部麻痹程度、瞬目反射出波情况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57,95%CI:0.247~0.846)、文化程度(OR=1.692,95%CI:1.087~2.633)、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OR=0.980,95%CI:0.964~0.997)、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部分(OR=1.010,95%CI:0.997~1.024)、睡眠状况(OR=1.376,95%CI:1.046~1.810)是IFP患者发生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对IFP患者焦虑状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IFP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导致其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高度重视,以便提前干预,减少其负性情绪发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焦虑影响因素

    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效果

    郭慧敏唐利利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合肥京东方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男性AGA患者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组(47例)、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46例)和单用微针组(46例),均治疗2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二氢睾酮(DH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睾酮(FT)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毛发密度、毛干直径;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P<0.05).治疗后,三组T、DHT、F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HBG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组T、DHT、FT水平低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SHBG水平高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P<0.05).治疗后,三组毛发密度、毛干直径较治疗前增加(P<0.05);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组毛发密度大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毛干直径大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P<0.05).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搽剂组与单用米诺地尔搽剂组和单用微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治疗男性AGA患者效果确切,改善患者雄性激素水平,增加患者毛发密度与毛干直径,安全性高.

    微针米诺地尔搽剂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疗效

    基于"醇正和缓"理论自拟方剂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2~3期的临床研究

    蒋丽君薛红良冯青张亚琦...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醇正和缓"理论自拟方剂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CKD)2~3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2~3期CKD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α-酮酸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复方α-酮酸片联合自拟方剂和缓养肾方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肾小管、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醇正和缓"理论的自拟中药和缓养肾方用于2~3期CKD患者临床治疗,可明显提升效果,改善患者临床中医症状,提升肾小管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可控.

    慢性肾脏病复方α-酮酸片和缓养肾方肾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武培丽程亚明李文和鲁钢...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PHR)、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13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度活动组95例及低度活动组40例,检测患者入院24 h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PHR、AFR.分析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评估PHR、AFR对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高度活动组PHR水平高于低度活动组,AFR低于低度活动组(P<0.05).PHR(OR=5.652,95%CI:1.932~16.536)、AFR(OR=0.205,95%CI:0.069~0.598)是 RA 患者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HR、AFR单一及联合预测RA患者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16、0.809,且联合效能高于二者单独(P<0.05).结论 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的PHR、AFR表达存在差异,PHR、AFR联合预测RA中/高度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效能良好.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周阿成黄晓东黄伟韦元成...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治疗)和试验组(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各45例.治疗后1、3、7 d,比较两组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肛门狭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7 d,两组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 d,治疗后7 d低于治疗后3 d,试验组治疗后1、3、7 d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肛门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肛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外剥内扎术内痔柱状缝扎悬吊痔科生肌散环状混合痔内痔肛周疼痛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朱志峰金剑陶伟民徐振东...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 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 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D-二聚体动力学血栓抗凝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韩阳叶卫丰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收录的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相关文献,运用VOSviewer 1.6.16和CiteSpace 5.7.R5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发文国家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绘制比较国内外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以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1 822篇文献,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相关研究发文量从2000年开始明显增加.中文文献中朱有华是国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关键词聚类分析,中文文献有6个相关聚类.突现关键词检测得到中文文献中最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危险因素、临床药师和药学监护等方面.英文文献中Husain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关系最密切.关键词聚类分析,英文文献有4个相关聚类.突现关键词检测得到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则主要包括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毛霉病、泊沙康唑、抗真菌药物管理和指南等.结论 我国的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应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开展国内的抗真菌药物管理,并重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毛霉病等方面的研究,完善和细化国内的指南,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实体器官移植真菌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毛霉病临床药师

    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刘祥祥王娟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0.5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30min(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羟色胺(5-HT)、P物质;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研究组MAP、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5-HT、P物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5-HT、P物质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研究组VAS评分、5-HT、P物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全麻切除术中0.50%的罗哌卡因相较于0.25%的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更佳,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