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原因

    宋燕王丹丹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译者持有偏见,认为翻译等同于背叛和不忠,即使在传统译论研究中,一些学者也会过度强调译文对原作的重现度,认为创造性叛逆会破坏原作意义的传达.本文基于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以译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创造性叛逆出现的原因,以期减少大众对译者的误会、增加其对译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为译者和创造性叛逆正名.

    阐释学创造性叛逆原因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边城》文化负载词英译

    祝雷李崇月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以《边城》金介甫译本的文化负载词英译为案例,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湘西民俗文化,通过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译者行为对译作的制约和影响,旨在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有效思路.结果显示,金介甫译本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服务于原文/作者,在连续统上求真程度较高,展现了译者"语言人"的身份特征.

    《边城》译者行为批评文化负载词"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金介甫

    基于语料库的麦卡锡小说The Road汉译本对比

    王雪利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麦卡锡的小说The Road描述了一对父子在末日情景下的求生之路,被称为是一部"残酷的诗学".本文以小说原文和两个中文译本为语料,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的异同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杨博译本比毛雅芬译本用词更简单、句子更简短、阅读难度更低;两位译者均常用省译法和语序调整法;杨译本倾向于异化翻译策略,采用直译法、增译法等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语言表达更为正式;毛译本则遵循归化翻译策略,采用合译法、意译法等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TheRoad语料库翻译

    多模态话语视阈下的翻译策略研究——以Apex Legends为例

    戈伊白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能是在电子游戏中常见的要素,技能的翻译对于玩家的游戏体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框架,以电子游戏Apex Legends中的技能翻译案例为研究对象,对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翻译前后的文本模态进行分析,研究译者的翻译策略对模态关系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海外游戏本地化从业者提供些许借鉴,并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

    多模态翻译策略游戏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姜子牙》字幕翻译研究

    尤倩玉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向海外用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成功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必要条件.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电影《姜子牙》的字幕翻译为例,利用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的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去分析字幕翻译的方法,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多个维度,采取意译、音译、合译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又要符合字幕翻译本身的特点,使译文简洁易懂.

    《姜子牙》三维转换字幕翻译

    译者作为"把关人"对国际赛事外宣材料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杭州亚运会官网外宣材料为例

    马晨郴施慧敏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学中被称为"把关人"的译者,其翻译行为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度.对于19届杭州亚运会官网的外宣翻译,拥有"把关人"身份的译者,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达到传播目的.本文分析总结了译者如何利用其主体地位,对文本信息实施过滤和加工等把关行为来提高传播效度,即在翻译过程中采取转换、合译和增译等翻译策略来实现生态翻译学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以实现传递信息和对外宣传的目的.

    "把关人"外宣翻译翻译策略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博物馆展品英译研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陈秋子蔡陈晨卞玥文刘祥海...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外宣窗口,能够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述中国历史故事、展示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博物馆展品说明进行正确合理的英译,对于展示效果、文化输出及观赏感受均大有裨益.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基于生态翻译学原则分析并指导博物馆展品说明的英译,以期提升国际游客在馆内的体验感受.

    生态翻译学博物馆展品英译外宣

    翻译美学理论下英文歌词的汉译

    刘雁波饶萍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人们对英文歌曲的兴趣也逐渐增加,尤其年轻一代受到国际化教育的影响,更是热衷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但受思维方式及语言环境差异的影响,人们很难把握英文歌曲要传递的含义与情感.歌词汉译对于英文歌曲传播至关重要,译者应思考如何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使歌词译文更具美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本文探究翻译美学理论对英文歌词汉译的指导作用.

    英文歌词汉译翻译美学理论

    《红楼梦》中对联英译对比

    陈诗慧刘艳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研究《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红楼梦》中的对联为研究对象,选取霍克斯、闵福德英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与ChatGPT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读者的接受度视角,探究中国读者对于不同译本的接受度,并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阐释其接受度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红楼梦》对联纽马克翻译理论接受度ChatGPT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小说《封锁》中的比喻翻译

    方彬洁冯立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封锁》是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其特色之一便是作者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频繁运用比喻手法.比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具有修饰文章、渲染氛围、丰富想象等功能,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本文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封锁》的金凯筠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为了取得最佳关联而对比喻所做的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的处理,并探索关联翻译理论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封锁》比喻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间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