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翻译观视域下《渔翁》的英译对比分析

    孟俏刘元粉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自问世以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翻译研究有很好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对柳宗元《渔翁》的四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同时证明认知翻译观对古诗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体验哲学认知翻译观《渔翁》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译圈茧房困境

    陈静暄赵岚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信息茧房为主题的探究与讨论不断增多,但多聚焦于信息茧房成因及影响、算法时代、数字化媒体传播应用及用户分析,或者从信息茧房的角度探讨在信息的接收与输出过程中是否存在认知窄化、立场固化等问题.本文从国际传播及译者的特殊身份出发分析译圈茧房形成机制,并具体论述译圈茧房对译者在内容同质化、圈层固化、情绪认知受限多方面的影响,并探索译者如何在泛媒化的背景下实现自身多元素养建构,寻找突破译圈茧房的路径,构建更好的国际传播机制.

    信息茧房算法译圈茧房译者国际传播

    关联理论下红色旅游文本中叙事隐喻的翻译策略

    陈林林崔立秀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是传播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红色旅游文本中蕴含较多的隐喻,恰当处理其中的叙事隐喻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对外输出与我国红色文化自述的话语构建.本文通过将红色旅游文本进行归类,从宣传、故事、引用三种文本类型的角度探讨其中的隐喻,并结合关联理论提出对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红色旅游文本中叙事隐喻的翻译效果,促进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红色旅游文本叙事隐喻关联理论翻译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瓦尔登湖》李继宏汉译本分析

    陈静怡方庆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翻译学以知识的翻译和翻译的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瓦尔登湖》描写了生动多样的自然景物,语言平铺直叙,反映了独特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思想,蕴含大量的地方性知识.本文通过分析《瓦尔登湖》李继宏汉译本中的具体译例,探讨译者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实现原文的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的转化,从而促成知识的世界性传播.从知识翻译学的视角研究《瓦尔登湖》汉译本是一种新的尝试,为知识翻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案例支撑.

    知识翻译学《瓦尔登湖》知识类型翻译标准与方法

    葛浩文《蛙》译本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策略

    杨洪娟张晶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乡土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乡土语言表达可以让读者领略地方文化、开阔视野.乡土语言蕴含特定的文化内涵,且许多表达并无固定规范和标准,因此,乡土语言翻译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导致译者面临理解障碍、词汇缺失等问题,阻碍文化传播,影响文化交流.本文以葛浩文《蛙》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地方乡土语言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传播学视域下的地方文化外译——以苏州文化为例

    王倩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地方文化也亟须走出国门.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结合外宣翻译研究,探讨苏州文化外译的必要性、外译内容以及外译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翻译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设的需求.

    传播学苏州文化文化外译翻译策略

    《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显化现象

    张欣雨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为例,重点关注其中的显化现象,总结林语堂翻译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的方法与特点.研究发现,林语堂在翻译专有名词、成语、地方方言以及连续小短句时都采用了显化翻译方式,从而保存并传递了原文本的文化信息与风格.

    《浮生六记》显化林语堂

    可诵、可唱、可听——从《罗刹海市》英译本谈歌曲译配

    金怡雨李思龙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原词用诗的形式翻译出来,可以配上曲子演唱的歌曲翻译叫作歌曲译配.这要求译词与原曲的节奏、旋律等相吻合,因此歌曲译配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不仅要"译文",还必须"合乐".刀郎歌曲《罗刹海市》改编自清代蒲松龄同名文言短篇小说《罗刹海市》.本文从该歌曲中选择一个段落,围绕音乐性与可唱性,从韵律、声律、节律三个角度,对筛选出的三版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并呈现该段落笔者试译版本,力求译文可诵、可唱、可听.

    歌曲译配《罗刹海市》汉英翻译对比研究音乐性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以《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版译本为例

    刘愫祁文慧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的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译者葛浩文基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完美再现了莫言小说的原汁原味.本文以葛浩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文学翻译创造性莫言葛浩文《天堂蒜薹之歌》

    ChatGPT误译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以信息通信技术文本为例

    龚成殷健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已经成为译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研究者们开始聚焦机器翻译的误译类型,针对误译提出相应的译后编辑策略.本文对信息通信技术(ICT)文本进行分析,揭示机器翻译误译的原因和类型,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层面探讨译者介入,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译后编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译后编辑机器翻译误译类型信息通信技术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