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

    赵静马亚芹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心肺氧合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MV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肺氧合能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2max)、代谢当量(MET)、主观用力等级(RP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提高心肺氧合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时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通气康复训练肺功能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纪玉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45 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与对症支持,研究组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与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围绕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7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CP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均明显上升,PCO2 明显降低,研究组pH值、PaO2 高于对照组,PCO2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在更短时间内控制肺部炎症感染,改善患者血气功能,值得应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指标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于华星谢壮壮孙洁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7 月洛阳市中心医院 62 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炎症反应因子和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

    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秦艳华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洛阳市中医院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 7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保胎成功率、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保胎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宫缩消失时间及下腹部疼痛、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孕激素(P)、β亚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雌二醇(E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β-HCG、E2 值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P、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2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对照组为 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治疗有效率和保胎成功率更高,不仅能缩短宫缩及下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消失时间,还能改善E2 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先兆流产间苯三酚保胎成功率治疗有效率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

    岳梦娅刘涛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上颌前方牵引的基础上给予骨性Ⅲ类错牙合(替牙期)患儿螺旋扩弓器进行扩缩处理治疗,观察疗效以及对患儿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 60 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两组。对照组 30 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联合组 30 例在上颌前方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螺旋扩弓器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颌面结构、上气道间隙及三维指标。结果 联合组临床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6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颌面结构相关指标上下颌突差(ANB)、下颌平面角(FH-MP)、下面高(ANS-Me)、腭平面角(SN-PP)较对照组更高,上中切牙的突度(L1-MP)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气道间隙指标鼻咽直径(PNS-R)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气道三维指标鼻咽段最小截面积(NP area)、鼻咽段最小截面积处冠状径(NP cor。)、鼻咽段最小截面积位置矢状径(NP sag。)、鼻咽段容积(NP volume)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颌面结构及上气道状态恢复,改善颌面软硬组织状态。

    软硬组织骨性Ⅲ类错牙合螺旋扩弓器上颌前方牵引替牙期

    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郑凡赵敏娟蔡玉娥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共计 119 例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给予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炎症因子、不良事件、气管切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血肌酐(Scr)水平下降,24 h尿量增多,研究组Sc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24 h尿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8%(4/59),较对照组的25。00%(15/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率为 20。34%(12/59),较对照组的 40。00%(24/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

    大面积烧伤甘露醇呋塞米肾功能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应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周宁户军燕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使用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因素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12 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 94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小剂量胰岛素)及观察组(联合生长抑素)各 47 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血糖、血钾、血钠、血清淀粉酶、酮体、甘油三酯、炎症因子、应激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钠低于对照组、血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酮体、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氧化能力(TAC)、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炎症水平,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剂量胰岛素生长抑素

    抗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张贵州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颗粒+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76 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38 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使用析抗感颗粒+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基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疱疹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TNF-α、IL-6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单一利巴韦林治疗,抗感颗粒+利巴韦林联合治疗HFMD疗效更理想,可提升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应用。

    抗感颗粒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

    艾灸联合按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张书梅詹航崔静华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采用艾灸联合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月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AR患者共计 104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艾灸联合按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鼻阻力、临床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6。92%)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鼻阻力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QLQ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联合按摩应用于AR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鼻阻力,缓解临床体征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艾灸按摩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

    抗早颗粒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分析

    戎小焕段凯敏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早颗粒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月至2022年5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ICPP女童共计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早颗粒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第二指征发育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较对照组(80。43%)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二性征发育指标(乳腺大小、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指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乳房分期、阴道分泌物、烦热盗汗、急躁易怒)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早颗粒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应用于ICPP女童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第二性征发育指标,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抗早颗粒醋酸亮丙瑞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