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夏锦文

双月刊

1007-8606

xuebaogj@yzu.edu.cn

0514-87971605

225009

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干部、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面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图书信息单位的工作人员,面向一切关心高等教育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

    易红郡付娟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政策历经"留学生全费计划"和"首相倡议计划"两大关键节点,实现了从单一文化来源到多元文化来源、从政治外交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再到国家战略主导型的阶段转变.其变迁受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既以应对国内外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满足国际学生的留学需求为动力机制,也在路径依赖方面表现出利益国家化的认知性锁定特点.

    英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学生政策历史制度主义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模式构建与特征分析

    钱小龙朱洙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对于建设现代化大学尤为重要.哥伦比亚大学作为高校治理领域的先行者,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政策先鞭和策略优势.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参与治理的政策文本,可以凝练出其治理模式中所贯彻的自治、民主、高效的治理理念,公平、公正、公开和规范的治理要求,多方参与、多维途径和多点支撑的参与过程,"综合十深远"的成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高校治理经验.以此为鉴,我国高校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制度,提升学生治理的权利比重,拓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途径.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治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现代化

    儒家忠恕思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价值

    葛世林杨恺成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恕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为人准则,"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事之基,二者一体两面,重在"推己及人".面对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戒备心强、个人中心倾向严重、性格差异较大等问题,儒家忠恕思想对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实现途径,是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方法,也是人与人情感互动的关系准则.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中,辩证地认识和运用忠恕思想,有助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儒家忠恕思想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资源融入高校道德教育研究

    刘楠楠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文化是崇德的文化,以成为君子为人生追求,这与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内在一致性.立足新时代,合理挖掘儒家德育资源,将儒家伦理道德资源融入高校道德教育,准确理解其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维度的典型故事.真正领会融入的方法精髓,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儒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在融入的路径上,要把握思政课堂主渠道,深化道德认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道德践履;搭建网络德育新平台,创新道德教育的载体和形式.

    儒家伦理道德观伦理道德资源道德教育

    隐忧与消解:生成式AI教育应用的道德审视

    汪金英潘祖贤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AI凭借着先进的算法、算力和数据,一经推出便引起各个领域的重点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成式AI教育应用既有技术特性,也有特殊的道德特征,包括道德决策自动化、道德情感虚拟化以及道德实践数字化等.生成式AI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然而,生成式AI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同维度的伦理风险,生成式AI的教育应用带来道德认知偏见风险、师生关系冷漠风险、道德行为失范风险、教育公平失衡风险等道德问题.消解生成式AI教育应用带来的伦理风险,需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守教师为"主"与智能为"辅"原则、完善生成式AI教育使用的制度性规范、促进教育数字资源的正义分配等应对策略,以此促进生成式AI教育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生成式AI教育伦理教育技术应用伦理审视

    技术赋能与主动治理:数智化社会价值观培育的挑战及应对

    杨晓宁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数智技术深刻变革着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推动人类进入人机互动、虚实共生、智慧互联的数智化社会.宏观上,数智化社会生成的新主权空间,迫切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主动治理;微观上,个体需要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航数智时代自身发展.数智化社会显著的开放透明、自由包容和共建共享特征不仅为价值观培育拓展了新场域,也为创新价值观培育路径和载体带来技术驱动.但机遇中有挑战,如数智化社会加速的话语去中心化、数据流量构架、身体感知迭变等深刻影响着价值观培育.为此,亟须创新话语叙事畅通多元群体互动,推动主流价值的智能传播;祛魅技术逻辑驾驭数智实践应用,提升价值主体的数智素养;拓展身体和虚体感知的互联共生,增强人际间价值情感凝聚.

    数智化社会价值观培育数智素养

    新时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审思:阻滞困境、逻辑归因与未来进路

    姚婷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的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存在科技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而促发社会经济发展对双创教育的现实需求.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虽然实现了外延式发展,但也面临着"四不"困境,即:不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不自由,学生开展双创学习及探究缺乏自由度;不纯粹,人文精神缺失及工具理性导致双创实践的功利性;不适应,激发学生双创实践的文化环境匮乏.究其原因,与双创教育理念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创新行为,教育理论指导是借鉴外来还是本土自建,人才培养体系是重构还是传统模式的修补,内部运行维度的动力来源于内部还是外部等有关.双创教育未来选择应坚持文化自信,注重价值引导,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式,培育双创文化,实现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创"实践文化环境

    基于生态理论的"补嵌型"教育帮扶机制研究

    桂翔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体系受社会经济、地域特征、民族文化等宏观要素及教育理念、师资力量、人文教化等中观、微观因素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理论的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阐释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举措与教育发展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律,探索在高校、家庭、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下,通过目标定位、资源整合、教学补嵌、教育衍生、监管问效等帮扶环节的精准衔接,激活欠发达地区教育生态内生活力的运行机理,进一步构建出符合当地教育生态系统特点的"补嵌型"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向自循环成长的教育生态,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态理论教育帮扶"补嵌型"精准帮扶

    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优化

    秦一雄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预测高校未来发展需求及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利用率不高,这些都给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阻力.及时转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加强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是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数字化管理

    论混合教学生命意义的追求

    赵晖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混合教学使学习主体的"生命力"得到释放,并进化为学习者乐学的引子和师生交流的全时空链接.混合教学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其彰显了师生的双主体身份,强调教育过程中的身体存在,让师生切实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翁;拓展了师生传统生命时空,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心智存在,让师生充分体会生命的价值所在;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灵魂存在,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厚重感.追求生命意义的混合教学必须让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丰满生命意义服务,教师要承担起多样化的角色,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应作为一个整体被教师充分激活.

    混合教学生命意义生命体验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