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鳞癌中PD-L1不同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一致性分析

    马紫瑜朱红艳李菲菲刘振华...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及22C3、SP263、E1L3N3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两个医学中心89例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癌样本,用PD-L1 3种克隆号抗体22C3、SP263、E1L3N进行染色,并采用联合阳性评分(CPS)、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PS)两种评分标准,在不同阈值下对抗体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鳞癌在CPS阳性阈值为1时,PD-L1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2C3(98.31%)、E1L3N(97.75%)、SP263(93.90%);CPS 为 10 时,阳性率依次为 E1L3N(76.40%)、22C3(72.88%)、SP263(69.51%);TPS 阈值为 1%时,阳性率依次为 E1L3N(95.51%)、22C3(93.22%)、SP263(92.68%);TPS 为10%时,阳性率依次 E1L3N(65.17%)、22C3(64.41%)、SP263(60.98%).当 CPS 为 1 或 10 时、TPS 为 1%或 10%时,E1L3N 与 22C3、SP263 与 22C3、SP263 与 E1L3N 均表现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6~0.98).无论使用 CPS 或TPS,组内相关系数检验显示3个克隆号抗体判读数据有高度一致性(ICC分别为0.987、0.984).结论 E1L3N、SP263与22C3之间具有较高的可互换性,为临床检测PD-L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提供了更多选择.

    宫颈鳞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免疫组织化学组内相关系数肿瘤细胞阴性比例分数

    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田梦雨王雷明张萌熊艳蕾...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11例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观察节细胞胶质瘤由异常神经元和肿瘤性增生的胶质细胞构成,免疫表型NeuN、MAP2可标记肿瘤中的神经元成分,GFAP和Olig-2标记出了肿瘤性神经胶质细胞成分;分子遗传学常存在BRAFV600E点突变,但也可发现存在其他形式BRAF基因以及MAPK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随访病例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发生在中线部位及脑室的节细胞胶质瘤较为罕见,对于发生于不典型部位的这种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要将其纳入鉴别诊断中,可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节细胞胶质瘤病理学特征脑干脊髓脑室

    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岳冰张淑红柳玮华徐瑞...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06-2023-07诊断的5例(6个)LOT的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位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肿瘤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实性小巢状结构构成,可见疏松水肿区及出血区.细胞学形态较一致,呈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核周空晕,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多为2级(5/6),偶为3级(1/6).免疫表型均为CK7阳性,CD117阴性.GATA3大多阳性(5/6),Ki-67增殖指数1%~3%.结论 LOT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及免疫表型的惰性肿瘤,病理医师应当加强对于此类病变的认识,不要将其误诊为其他嗜酸细胞肿瘤.

    肾肿瘤低级别嗜酸细胞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李君娜马佳佳于靖雯庞雪莲...
    199-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测序结果,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4例BPDCN中,男性3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7~59岁,中位年龄52岁;4例均以皮肤侵犯为首发症状,2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伴骨髓累及,1例伴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侵犯.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均表达CD4、CD56、CD43、BCL-2,3例CD123阳性,Ki-67增殖指数20%~90%.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其中1例行基因检测: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髓系74种基因突变分析ASXL1 24.8%、TET2 20.6%.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均为阴性.结论 BPDC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CD4、CD56、CD123及BCL-2阳性表达是其显著的免疫表型,不表达髓系细胞或B、T淋巴细胞免疫标记.诊断时除了病理形态学,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借助分子遗传学检测辅助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

    结直肠癌患者KDM6A蛋白表达与基因突变及错配修复的关系

    武景波刘慧李小静刘秀萍...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KDM6A蛋白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及DNA错配修复(MMR)的关系.方法 收集111例手术切除CRC患者的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DM6A蛋白及DNA错配修复相关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通过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通过统计学分析KDM6A蛋白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MMR及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并通过TCGA数据库CRC数据对预后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KDM6A表达率在基因突变CRC患者中显著升高,KDM6A表达患者多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P<0.05).有脉管侵犯CRC患者的KDM6A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 KDM6A阳性组和阴性组CRC患者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 CRC患者中KDM6A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基因突变有关,更常见于pMMR患者,更易发生于有脉管侵犯患者,但与患者预后无关.

    结直肠癌KDM6A基因突变错配修复预后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杜志华余嘉惠林晓丰赵杰...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例胃肠道CFT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13例,男性4例;年龄16~67岁;15例位于胃,2例位于直肠;镜下特征为大量玻璃样变胶原纤维组织,夹杂散在分布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多少不等的营养不良性钙化及砂砾体形成.免疫组化: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3/15),1例部分表达SMA(1/16),DOG1、CD117、Desmin、S-100、ALK等均阴性.结论 胃肠道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容易误诊为消化道来源的其他间叶源性肿瘤,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综合分析.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王红任新瑜贾丛伟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类似的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特点与普通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类似,免疫表型表现为部分T细胞标记阳性、CD56、细胞毒标记物、EBER ISH阳性、CD20弱-中等阳性,其余B细胞标记物CD79a、PAX-5均为阴性.其中2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D8.结论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免疫表型的NK细胞源性淋巴瘤,需要综合分析抗体表达情况及和其他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模式以及多抗体联合应用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NK/T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CD20免疫组化

    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张洪兰张春芳杨聪颖聂艳红...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例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6例我院病理科SMARCA4-dNSCLC存档病例,总结常规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EGFR突变检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有吸烟史.肿瘤表现多样,6例均可见实性腺癌区,伴部分或大部分腺泡样、乳头样结构,其中1例细胞内外可见淡蓝色黏液,1例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合体样、多极核分裂等高级别核形态,所有病例均坏死明显,间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MARCA4弥漫阴性,CK7、p53弥漫强阳,TTF-1、Napsin A、p40、p63、CD56、CgA均为阴性,干细胞标志物CD34阴性、SOX-2部分弱阳(4/6),免疫标志物PD-L1弱阳性表达(TPS:0%~3%).ARMS-PCR检测示6例均未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热点区突变.随访,3例死亡(平均生存期17个月),3例远处转移,3例无瘤生存.结论 SMARCA4-dNSCLC是NSCLC的一个小子集,肿瘤直径偏大,好发于吸烟男性,具有特征的免疫和分子表型,预后差,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早期切除可改善预后.

    SMARCA4缺失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治疗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TOP2A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刘然王晓红于冉宫丽平...
    221-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TOP2A基因改变与TOP2A蛋白的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58例AL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TOP2A蛋白表达及TOP2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并做相关统计.结果 TOP2A蛋白阳性表达者约70%(41/58例),TOP2A基因扩增者约50%(26/50例).TOP2A蛋白表达及TOP2A基因扩增同临床分期Ⅲ~Ⅳ、IPI评分高危组及Ki-67增殖指数较高组成正相关(P<0.05).结论 TOP2A与ALCL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的增殖密切相关,TOP2A蛋白阳性表达及TOP2A基因扩增的患者生存时间反而较长.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拓扑异构酶Ⅱα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

    间变性多发性骨髓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曾麟舒赵媛张之钰贾俊梅...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变性多发性骨髓瘤(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2017-2022年诊断的3例AMM,对其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2例、女性1例,其中2例表现为多发性骨质破坏;1例以髓外病变引发的压迫症状就诊.镜下:由异型性明显的幼稚浆细胞构成,可见多形性核、奇异形核和多核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8、CD138和MUM1均弥漫阳性,CD20、CD79α均阴性.免疫球蛋白均为Lambda链限制性表达.分子检测均为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主要出现1q21基因扩增.结论 AMM较为罕见,组织学形态多形性明显,需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和侵袭性病程,需要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的高度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间变性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