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重指数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冯瑞郭鹏德李胜鳌胡凯文...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的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MI与消融术后生存期(CO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体重不足者3例,正常体重者33例,超重者13例,肥胖者0例.体重不足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平均COS分别为11.00月、10.79月,17.08月.LSD法两两比较,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C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分期(r=-0.355,P=0.015<0.05)、BMI(r=0.399,P=0.006<0.05)与患者消融后生存期有相关关系;控制分期后行偏相关分析,BMI仍与COS存在相关(r=0.327,P=0.028<0.05).结论 BMI与冷冻消融治疗Ⅲ/Ⅳ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独立相关,高BMI的患者COS更长.

    非小细胞肺癌体重指数冷冻消融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总生存期

    CT评分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气肿预后的临床研究

    解耀锃霍晓恺纪春雪龙见渊...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基线CT扫描确定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肺气肿评分的预后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4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使用Goddard评分系统在基线胸部CT图像上对肺气肿的严重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收集有关临床特征和存活率的数据.生存估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采用对数等级检验.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预后因素.结果 149名患者CT肺气肿评分中位数为4分(0~23分).在中位随访29.0个月[95%可信区间:19.7-38.3个月]期间,123名患者(82.6%)死亡.所有研究对象的中位OS为9.6个月(95%可信区间:7.2-11.9个月).多变量分析显示,较高的CT肺气肿评分[HR,1.85;95%CI,1.14~3.00;P=0.012]、广泛分期(HR,2.27;95%CI,1.45~3.53;P<0.001)、乳酸脱氢酶升高(HR,1.52;95%CI,1.03~2.23;P=0.034)、仅给予支持治疗(HR,6.46;95%可信区间为3.64~11.48;P<0.001)是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基线CT所确定的肺气肿严重程度与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CT肺气肿小细胞肺癌

    低剂量CT结合SHOX2、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李志娟董红田涛于哲...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结合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甲基化在肺癌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90例拟行肺结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学分为肺良性结节组和肺癌组.2组均于术前行低剂量CT检查、SHOX2、RASSF1A甲基化检测,采用Kappa指数分析上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一致性,分析低剂量CT、SHOX2、RASSF1A甲基化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对肺癌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低剂量CT检查、SHOX2、RASSF1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 低剂量CT、SHOX2、RASSF1甲基化及三者联合分别确定40例、43例、46例、58例肺癌,三者联合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肺癌效能一致性Kappa值为0.951;三者联合诊断肺癌敏感度96.67%、准确度97.78%均高于三者单一诊断效能(P<0.05);肺癌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患者(P<0.05);低剂量CT联合SHOX2、RASSF1甲基化诊断肺癌效能的AUC为0.983,近似于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效能的AUC 0.933;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肺癌患者低剂量CT检出率及SHOX2、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低剂量CT检出率、SHOX2及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低剂量CT联合SHOX2及RASSF1A甲基化可用于肺癌早期预警中,临床可通过其进行早期诊断、评估病情进展程度,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低剂量CT矮小同源盒基因2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高分辨率CT特征分析

    张鹏侯欣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阶段的高分辨率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1月25例经手术病理活检或免疫组化证实的PLCH的HRCT影像资料,对其HR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双肺中下野肺实质周围广泛弥漫性间质改变、网状和星状结节.结节病灶逐渐形成空洞,呈多发气囊影,其大小和壁(多小于1mm)厚薄均不一,上肺野多见.囊腔与结节同时存在,其中部分相邻囊疱且常融合形态多样.病变晚期患者,双肺呈网状改变、瘢痕状纤维化及蜂窝.结论 儿童肺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各个时期在HR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双肺小叶中央或细支气管周围有双侧对称的弥漫性分布的网状星芒状结节影,多发囊泡影),HR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PLCH的认识和诊断,降低该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高分辨率CT

    多层螺旋CT多模态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窦科妮张敏刚李笑石耿纪刚...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气管憩室诊断的效能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129名临床确诊的气管憩室患者影像学数据,使用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并结合传统三维重建方法MPR、VR及minMIP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资料与临床指征.结果 129名患者共计175个憩室,97人仅有一个憩室,18人有2个憩室,14人有3个憩室.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憩室显示率、位置准确性、阳性符合率、阳性预测率及诊断准确性评价中分别为100%、95.22%、96.36%、100%、99.07%,临床图像满意度97.22%.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的诊断效能上符合临床治疗需求,能清楚显示憩室范围与位置,在传统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对憩室进行更详细的显示.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气管憩室图像后处理技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CT评估胸肌指数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

    张君梅孙喆马晓苏裴仁明...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基于CT评估胸肌指数(PMI)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因食管癌接受胸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MI得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MI组和低PMI组.患者在入院后48h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TNM分期、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术后7d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2002)量表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筛查,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TNM分期和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PMI组白蛋白低于高P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共随访13~40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共16例死亡,其中高PMI组5例,低PMI组11例.高PMI组中位PFS、OS分别为23个月和29个月,低PMI组PFS、OS分别为15个月和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00、5.049,P=0.004、0.02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前后术前PMI均是食管癌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低PMI组营养风险、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高P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PMI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短期病情进展和死亡风险较高、营养风险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肺部感染发生率也较高.

    胸肌指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短期预后营养风险

    乳腺癌ER、AR表达与术前MRI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张士朋姚立国王彦龙曹静...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ER、AR表达与术前MRI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乳腺癌患者共计234例,依据术后免疫组化将其分为ER、AR双表达组、共计155例,ER、AR非双表达组、共计79例,采用Sperman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ER、AR双表达与术前MRI征象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MRI征象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AR、ER表达与肿瘤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瘤体直径、环形强化及瘤周水肿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AR、ER双表达者肿瘤直径更小,环形强化及瘤周水肿更少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环形强化(OR=0.421,P=0.041),瘤周水肿(OR=0.505,P=0.025)与乳腺癌AR、ER双表达相关.结论 术前MRI征象与乳腺癌AR、ER双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乳腺癌AR、ER双表达者瘤周水肿、环形强化少见,肿瘤组织学分级低,侵袭性弱.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磁共振成像

    乳腺MRI简化序列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向醒陈威廖小君张姣...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照乳腺MRI常规检查法(full diagnostic protocol,FDP)、首次增强减影(first postcontrast subtracted,FAST)、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联合首次增强减影、扩散加权成像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找出适合乳腺疾病MRI诊断的最优简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全序列乳腺MRI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患者,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乳腺MRI-FDP、FAST、DWI及FAST+DWI方案进行评估,随后完成病情评估报告,如有分歧,由两名医师协商完成,每种方案间隔两周.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各方案的图像数量,诊断花费时间、诊断自信度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2名医师采用FDP评估乳腺疾病的时间花费和影像数量均显著大于FAST、DWI及FAST+DWI方案(P<0.01),且DWI方案的时间花费和影像数量小于FAST方案(P<0.05).FDP与FAST+DWI方案的诊断自信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FAST及DWI方案(P<0.01),FAST方案的诊断自信度高于DWI(P<0.01).四种方案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腺FAST+DWI方案能在保证诊断自信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基础上,减少扫描时间及诊断时间,提高影像医师工作效率,可以用于女性乳腺常规筛查.

    乳腺疾病乳腺MRI简化MRI

    多模式MRI联合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梁云肖运平主晓磊潘丽...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4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65例)和未复发转移组(421例),比较两组多模式MRI检查相关参数[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多模式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trans、Kep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ADC值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值、血清CA125、CA153、CA199单独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分别为0.768、0.852、0.735、0.914、0.927、0.859(P<0.05),联合诊断的AUC为0.978(P<0.05).结论 多模式MRI联合CA125、CA153、CA199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多模式MRI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

    超声造影与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价值

    叶细容江峰洪玮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68例,对所有入选患者NAC治疗后行CEUS、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治疗后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CEUS、DCE-MRI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对比有效组与无效组CEUS、DCE-MRI检查的参数水平.结果 68例乳腺癌患者NAC后,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49例有效,19例无效.采用CEUS检查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63%、68.42%、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采用DCE-MRI检查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67%、73.68%、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低于无效患者(P<0.05).CEUS联合DCE-MRI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6%、94.83%,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 CEUS联合DCE-MRI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其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超声造影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