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2023年我国部分猪场猪圆环病毒检测情况分析

    刘纪玉万进段连茂戴银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国内猪圆环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特征,对包括河南、山东、湖南、四川、广东、广西6个生猪主产区在内的23个省份,2018-2023年8 064个猪场送检的77 574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抗原检测结果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检出率先降后升,从2018年的58.3%降至2020年的25.7%,又升至2023年的37.8%,4-5月份检出率较高(>60%),后备猪、经产母猪、30~60 日龄保育猪、160~180日龄育肥猪4个阶段的检出率依次上升,PCV-2d基因亚型检出率最高(75.9%);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原检出率相对稳定(年均26.9%),6月、12月检出率较高(>85%),30~60日龄保育猪群检出率(35.7%)和PCV-3c基因亚型检出率(66.0%)较高.从抗体检测结果看:2018-2023年PCV-2抗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随月份波动,表现群间差异,公猪和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最高(>90%),30~120日龄商品猪抗体阳性率随日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至120日龄时降至71.8%,而120~160日龄商品猪随日龄增长则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PCV-2/PCV-3在我国猪群中流行广泛,猪群感染较严重,其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和群间分布特征,优势流行基因型明显,且商品猪群尤其是120日龄阶段的PCV-2抗体水平偏低,存在发生疫情风险.分析结果提示,各猪场应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监测与防控,根据其流行特征和抗体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及时进行免疫,防止发生疫情引起损失.

    猪圆环病毒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流行特征

    我国猫星状病毒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杜雯欣李勇璠曾悦颜权辉...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猫星状病毒(FeAstV)的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点,2023年在我国7大行政片区的16个省级行政区采集了 2 560份猫临床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了 FeAstV检测并对主要免疫原性蛋白VP90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eAstV总检出率为8.01%(205/2 560),有6个行政片区存在FeAstV感染(华东片区除外);未成年猫、母猫、群居猫的FeAstV检出率相对较高;测序阳性样品与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8.7%~97.7%,分为A、B 2个基因群,不同群间VP90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较低(68.6%~73.5%);2个基因群FeAstV VP90蛋白的第590~700位氨基酸区域均具有高突变性.结果说明:FeAst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猫年龄、性别及其饲养环境对FeAstV传播有显著影响,FeAstV持续发生变异且具有一定人兽共感染隐患,需要对其加强监测.

    猫星状病毒ORF2基因VP90蛋白遗传进化分析

    我国4株野鸟源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张昕悦朱明慧王海鸣陈璐...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野鸟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基因组特性,对2023年从宁夏、湖北和福建等地野鸟样品中分离出的4株NDV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NDV分离株中,3株属于Class Ⅰ,1株属于Class Ⅱ;3株Class Ⅰ分离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8 nt,其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ERQERL117,1株Class Ⅱ毒株基因组长度为15 186 nt,其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KQGRL117;4株NDV分离毒株皆符合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对4株分离株的F和H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相较于大多数的NDV Class Ⅰ与Class Ⅱ分离株,4株分离株在F蛋白的信号肽区(TM)、融合肽区、七肽重复区(HR)及HN蛋白的N端跨膜区和柄部区(HR)分别有多处氨基酸变化.与NCBI中代表株的F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2株Class Ⅰ分离株与1.2亚型代表株同源性最高,1株Classi分离株与1.1.2亚型代表株同源性最高,1株Class Ⅱ分离株与基因1.2亚型代表株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分析发现,2株分离株属于Class Ⅰ基因1.2亚型,1株属于Class Ⅰ基因1.1.2亚型,1株属于Class Ⅱ基因Ⅰ型.结果表明,我国野鸟中存在Class Ⅰ、Class Ⅱ弱毒型毒株流行且其F、HN基因已发生部分突变,这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野鸟源NDV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特性基因序列分析野鸟

    云南省部分地区牛环曲病毒检测及其HE基因多态性分析

    张双玲李金存班福泽曲伟杰...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牛环曲病毒(BToV)的流行特点及遗传进化情况,2021-2023年在红河、大理、曲靖、楚雄等9个市13个县(区)15个牛场采集了 655份粪便样品进行BToV核酸检测,并对部分BToV阳性样品进行了HE基因序列分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BToV总阳性率为10.8%(71/655);扩增得到6条完整的BToV HE基因序列,分属于BToV Ⅱ型和BToV Ⅲ型,与40条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69.1%~99.8%;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存在2个重组现象,其亲本均为BToV Ⅱ型毒株和青藏高原藏羚羊源毒株,重组区域位于凝集素结构域R;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BToVHE基因在宿主机体和生存环境中的进化趋势以中性选择为主.结果表明:云南省牛场存在BToV感染;流行毒株中存在重组毒株,其可能由国内奶牛BToV毒株重组而来,且出现跨物种重组现象,该重组事件可能对病毒与受体结合过程产生影响.

    牛环曲病毒检测诊断HE基因多态性

    2023年云南省边境地区虫媒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寇美玲谢佳芮王轶男苏晓航...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云南省边境地区虫媒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本底,2023年对云南省8个边境地区的1 63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蓝舌病病毒(BTV)和阿卡斑病毒(AKAV)抗体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BTV和AKA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68%、6.87%,8个边境地区均检出BTV和AKAV抗体阳性样品;入境牛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规模场的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散养户(P<0.05);水牛的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黄牛,黄牛的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P<0.05).结果说明:云南省边境地区普遍存在BTV和AKAV感染,其中BTV感染较严重,但不同地区、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牛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建议持续开展边境地区的虫媒病毒血清学监测工作,加大入境牛的检验检疫力度,督促养殖场户做好驱虫防虫工作,并不断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边境地区蓝舌病阿卡斑竞争ELISA流行病学调查

    2018-2023年云南省玉溪市家禽新城疫病原监测及免疫效果评估

    宋诗雅罗晓燕徐聪杨曦...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家禽新城疫(ND)的免疫效果及流行情况,2018-2023年共采集37 940份禽血清样品和22 737份棉拭子样品,分别采用HA-HI试验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了新城疫病毒(NDV)免疫抗体及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8-2023年玉溪市NDV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42%,规模场、散养户和活禽市场分别为95.26%、69.31%、89.68%,9个县(市、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介于64.96%~99.43%;2018-2023年NDV核酸阳性率为0.49%,规模场、活禽市场和家禽定点屠宰场分别为0.61%、0.32%、0,9个县(市、区)的NDV阳性率介于0.29%~0.87%;不同年份、不同类型场点、不同地区之间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和病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玉溪市家禽ND整体免疫效果较好,流行率较低,但散养户及部分县区ND免疫及防控效果不佳,仍有散发疫情的可能.建议持续跟踪NDV免疫抗体动态,定期开展ND病原学监测,及时补免、补防,防控疫情发生.

    新城疫抗体监测病原监测玉溪市

    河南省腹泻病死仔猪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调查

    房大学刘光辉王华俊赵胜杰...
    44-4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导致河南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种类及分布特征,2022年在豫东、豫南、豫西、豫北、豫中等地区无害化处理厂采集临床腹泻病死仔猪的肠管及其内容物样品共计496份,采用三重荧光RT-PCR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猪δ冠状病毒(PDCoV)及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并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496份腹泻病料样品中,PoRV、PDCoV阳性检出率(7.66%、8.27%)相对较高,SADS-CoV未被检出;不同季节统计结果显示,TGEV仅在春季检出,PEDV、PoRV在春、冬两季检出,PDCoV 一年四季均有检出;不同区域检测结果显示,TGEV仅在豫东被检出,PEDV在豫北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oRV、PDCoV在豫西的阳性检出率(16.67%、26.67%)最高;病毒混合感染统计结果显示,以2种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其中PEDV+PDCoV阳性检出率最高(1.81%).结果表明,河南省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PEDV、PoRV、PDCoV为主要病毒性病原,且存在混合感染情况,其感染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本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养猪场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猪病毒性腹泻防控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

    病毒性腹泻仔猪流行特征河南省

    山东省威海市某猪场突发猪流行性腹泻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李佳瑞刘建涛张大林韩昊君...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山东省威海市某养猪场突然出现大量猪只腹泻、呕吐,部分患病仔猪死亡.为及时控制病情,对该场点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起疫情为猪流行性腹泻.调查发现:生猪贩卖经纪人进场消毒不彻底可能是病原传入的主要原因,场内饲养人员串圈、工具交叉使用导致疫病扩散,而养殖密度过大、气温骤降等应激因素导致病情加剧.通过饲喂阿莫西林粉和黄芪多糖粉以及紧急免疫等干预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提示,养殖场应严格生物安全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车辆、工具的消毒和进出,以防疫病传入,产生严重经济损失.

    猪流行性腹泻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管理

    山东省莘县羊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徐峰肖延光
    54-5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调查山东省莘县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及潜在风险因素,2023年3月-2024年3月从莘县49个羊场户采集羊血清样品1 240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地区羊弓形虫病流行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显示:莘县17个羊场户的103份血清样品为弓形虫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和8.31%(103/1 240),其中乡镇D场群阳性率(71.43%,5/7)和个体阳性率(17.11%,32/187)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养殖模式和季节的羊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且养殖场内是否养犬猫和卫生管理情况显著影响羊弓形虫感染率(P<0.05),但不同性别羊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莘县羊群存在弓形虫病流行,且有多种风险因素(羊群年龄、季节、养殖模式和场内是否养犬猫等)可影响羊弓形虫病流行.本研究为该地区羊弓形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间接血凝试验风险因素莘县

    宁夏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思考

    闫小芹宗亮泽路静杨佳冰...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宁夏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通过科学谋划、规范运行,强化监管、压实责任,培育主体、提升能力,扶持发展、稳定队伍,严格考评、确保质量等一系列做法,全力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事业发展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监管机制及监管覆盖面不全面,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仍待提升等不足.今后需持续强化政策扶持、规范运行监管、提升服务能力.宁夏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的这些做法可为我国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兽医社会化服务经验做法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