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生就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

徐立

半月刊

1009-0576

wangdacheng@vip.sohu.net

010-82331236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38号柏彦大厦

中国大学生就业/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新时代"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的实践路径

    邹联克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毕业生就业压力趋大,供需双方对接不畅,对高校就业、招生、培养等相关工作协同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宏观上能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微观上能够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为此,在分析高等教育存在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改革进入瓶颈期、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就业对招生培养反馈不足等现实问题基础上,为高校就业、招生、培养各环节工作持续改进和同向发力提出意见建议.

    就业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数智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黄俊亮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人才是驱动数智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已从试点探索阶段步入深入发展阶段.高校应积极探索形成"理论-实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搭建多维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着力培养数智时代所需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数智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校政企园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盛振文徐丽丽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关键是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本文阐述了校政企园协同育人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分析了高职院校构建校政企园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响应国家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校政企园协同育人主体的角度提出了确立清晰的理念与目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资源整合与分配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和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等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校政企园协同育人

    开展高质量就业服务的内涵外延

    马陆亭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中办、国办新印发文件,探讨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和服务政策.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以体系契合社会需要,学校以质量内涵求发展,高校分类办学是大学生就业通畅的基础.面对时代变迁,可通过"规划—实施—调整"模式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着力提高对未来选择的科学性.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须结合学业进行,就业指导的重点是急迫就业群体,创业指导的重点是有创业意愿学生.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是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的内涵,突出服务地方本科院校,特别关注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的孩子.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职业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就业路径的重构:挑战、机遇与政策导向

    杨宜勇魏巍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特征、青年就业路径的挑战和机遇、政策导向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青年就业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呈现出高技能化、高效率化、高灵活性、高竞争性的特点,对青年就业路径的重构提出了高素质、高适应性、高创新性、高协作性的要求.青年就业路径的重构既面临着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结构失衡、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机会不均等挑战,也拥有着人工智能赋能、就业结构优化、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机会拓展等机遇.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变革,本文提出了政策导向与建议.

    人工智能青年就业就业路径重构挑战与机遇政策导向

    就业报到证取消后的就业工作机制研究——以江苏为例

    李彦龄胡建平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相继发文,明确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本文旨在基于现有的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梳理就业报到证的产生背景、存在问题等,以取消就业报到证后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调研和分析就业报到证取消后可能面临的就业工作难点及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的就业工作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就业报到证就业工作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与对策研究

    唐雪平许杨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流向结构进行分析调研,从专业结构性矛盾、岗位结构性矛盾、知识技能结构性矛盾三个方面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及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市场性岗位开拓、强化政策落实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旨在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角度,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探索有效路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56-64页

    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发展教育新格局——"创新·卓越"第三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专家报告综述

    纪一鹏袁文婧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政府、高校、企业肩负的重要使命.2023年11月1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德国卡塞尔大学共同主办的"创新·卓越"第三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举行.教育部、人社部相关部门领导,海内外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全球大学生代表出席论坛.论坛以"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发展教育新格局"为主题,从高校和劳动力市场视角探讨了提升高校毕业生能力以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引导的途径,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改革,完善高效生涯发展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力量.

    职业发展生涯与就业指导就业能力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李红茶思月李成龙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生活与学习的压力、身体状况、外部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探索出提升途径,旨在解决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