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邓梦珂杨扶阳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我科收治的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同期接受体检的7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脱水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脱水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促中性粒细胞吞噬率(ERPN)、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TNF-α、PCT、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中RFER、ERPN、RBC-C3b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FEIR、RBC-I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TNF-α、PCT、hs-CRP水平及FEIR、RBC-ICR水平依次升高,RFER、ERPN、RBC-C3bR水平依次降低,且无脱水及轻度、中度、重度脱水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TNF-α、PCT、hs-CRP与RFER、ERPN、RBC-C3bR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FEIR、RBC-IC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 TNF-α、PCT、hs-CRP 及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 RFER、ERPN、FEIR、RBC-C3bR、RBC-ICR均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脱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其脱水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轮状病毒性肠炎炎症因子红细胞免疫脱水程度相关性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炎性标志物水平分析

    于晶晶胡选亚邢旭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炎性标志物变化,以及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IBD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克罗恩病(CD)30例;选择同期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及炎性标志物粪便钙卫蛋白(FC)、乳铁蛋白(L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比较不同活动度UC、CD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肠道菌群、粪便FC、LF、MMP-9、MPO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D患者肠道中需氧菌之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厌氧菌之拟杆菌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厌氧菌之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需氧菌之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之消化球菌和梭菌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UC患者厌氧菌之梭菌水平升高、而CD患者降低外(P<0。05),UC患者和CD患者其他菌群变化与IBD患者整体菌群变化一致。随疾病活动度增加,UC患者和CD患者需氧菌之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厌氧菌之拟杆菌水平依次升高(P<0。05),厌氧菌之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IBD患者粪便FC、LF、MMP-9、MPO水平显著升高(P<0。05),UC患者和CD患者粪便FC、LF、MMP-9、MP O水平变化与IBD患者整体变化一致。随疾病活动度增加,UC及CD患者粪便FC、LF、MMP-9、MPO水平依次增加(P<0。05)。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炎性标志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有望为IBD活动度评估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粪便炎性标志物疗效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汤金金张巧云范明明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干预,对照组予麦芽糊精进行对照。比较2组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腹泻病程、粪便培养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4。29%),腹泻病程[(3。12±0。45)d]短于对照组[(5。35±0。35)d],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4。29%),P<0。05。干预第3天、第7天、第14天,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逐渐增加,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确有疗效,不仅可降低腹泻发生率,缩短腹泻病程,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调节肠道菌群。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老年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水溶性膳食纤维预防

    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肠道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王静娴索莉娜禹菲菲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肠道准备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500例老年患者(建模组),以肠道准备成败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肠道准备成功组和肠道准备失败组,以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准备失败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以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验证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Hosmer-Lemeshow x2检验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结直肠手术史、无肠镜检查史、BSFS分型1~2型为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评分≥8分为高风险人群。建模组Hosmer-Lemeshow x2=8。870,P=2。25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灵敏度为 51。85%,特异度为 80。95%;验证组 Hosmer-Lemeshow x2=4。190,P=0。839;ROC AUC 为 0。726,灵敏度为 49。20%,特异性为83。65%,准确率为72。68%。结论: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失败受多因素影响,如年龄≥65岁、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结直肠手术史、无肠镜检查史、BSFS分型1~2型等。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有助于临床护理干预,提高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李斐王璐王萌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我科收治的60例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试验组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予电针刺激双天枢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肛管测压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每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排便费力程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压、初始便意容积等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疗效确切。

    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电针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疗效

    直肠瓣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闫丹姜自胜陈磊宋允举...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瓣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采用直肠瓣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的3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术后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通畅度、排便不尽感及肛门镜下表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直肠瓣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直肠黏膜内脱垂便秘直肠瓣硬化剂注射疗效

    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王君王娟张理想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结直肠息肉患者饮食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结直肠息肉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0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饮食情况等信息,并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在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高脂饮食、未规律早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及每周进食肉类次数和进食蔬菜次数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高、高脂饮食、不规律早餐、每周进食肉类次数多、每周进食蔬菜次数少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饮食结构异于健康人,BMI高、高脂饮食、早餐不规律、进食肉类频次高、进食蔬菜频次低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直肠息肉饮食结构影响因素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延迟性肠麻痹与术中液体管理情况的相关性

    崔燕鸽王丽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延迟性肠麻痹与术中液体管理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于我院择期接受结直肠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术中液体管理相关指标及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情况,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率为31。25%(25/80)。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手术)、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液体平衡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是术后肠麻痹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患者术后延迟性肠梗阻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其发生除与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用量有关外,与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液体平衡量亦相关,因此围手术期应控制补液。

    结直肠肿瘤手术术中液体管理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相关性

    肛周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致肝脓肿1例

    何智勇郭海刚郭天文
    65页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继发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1例

    唐梓辰祝红红赵亮亮徐朝晖...
    66-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