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罗荣杰

双月刊

1004-9770

gjwsjy@sina.com;gjwsjy@tom.com

010-59194058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为维护口岸食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与友好往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冠肺炎与带状疱疹的因果关系分析: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宋文钱忠萍王欢宋艳辉...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评估新冠肺炎(COVID-19)与带状疱疹之间的关联,探究新冠肺炎是否是引起带状疱疹的因素。方法 新冠肺炎和带状疱疹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均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共数据库,对所有汇总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选择与新冠肺炎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以孟德尔随机化线性回归(MR Egger)、中位数加权法、逆方差加权法(IVW)、最大似然比法、线性中位数加权法、逆方差加权径向法、加权众数法等7种方法做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以OR值评价新冠肺炎与带状疱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上述7种统计学方法得出的正向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的OR和95%CI值依次为1。82(0。69~4。82)/0。98(0。95~1。01)、1。23(0。90~1。67)/1。00(0。98~1。02)、1。36(0。90~2。05)/1。00(0。98~1。03)、1。23(0。90~1。67)/1。00(0。98~1。02)、1。23(0。91~1。66)/1。00(0。98~1。02)、1。03(0。61~1。75)/1。01(0。98~1。04)、1。38(0。93~2。07)/1。00(0。96~1。04),所有 P值均>0。05。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异质性检验P=0。39>0。05,水平多效性检验P=0。43>0。05。结论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发现新冠肺炎不具有与带状疱疹相关的遗传证据。

    新冠肺炎带状疱疹孟德尔随机化

    甘肃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混合感染调查及乙肝病毒基因型分析

    王莉王姣乐宋晓芸赵志亮...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混合感染情况及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为甘肃口岸乙肝和丁肝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在甘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HBsAg阳性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法和PCR法分别检测HDV抗体和HBV S基因片段。用NCBI在线病毒分型工具进行HBV基因分型,用Mega 11软件构建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结果 共收集出入境人员HBsAg阳性血清样本672人份,检出HDV抗体阳性1例,HBV DNA阳性322例。HBV基因分型成功118例,其中B基因型11例、C基因型51例、D基因型55例、E基因型1例,B基因型分为B1、B2、B4和B6亚型,B2亚型7例,B4亚型2例,B1亚型和B6亚型各1例;C基因型分为C1、C2和C5亚型,C2亚型42例,C1亚型6例,C5亚型3例;D基因型分为D1、D3亚型和C/D重组基因型,C/D重组基因型44例,D1亚型7例,D3亚型4例。结论 甘肃口岸出入境人群HBV和HDV混合感染率低,HBV优势基因型为C型和D型,亚型以C2亚型和C/D重组基因型为主。

    乙肝病毒丁肝病毒基因分型出入境人员

    广州市一起入境人员隔离期间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调查

    江淑仪徐东梁雪敏余柏云...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1例在隔离酒店隔离期间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案例分析,明确病例在隔离期间的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提出隔离酒店的整改措施,降低隔离点感染风险。方法 通过回看监控、现场调查、采样核实、基因测序等方式对2023年1月广州市1例在入境隔离22 d发现的新冠肺炎病例开展调查。结果 经二代基因测序分析,该病例属于奥密克戎突变株BA。1/21K,与武汉参考株(NC045512)序列相比有62个变异位点,与相邻房间的新冠肺炎病例共享全部62个变异位点,两人序列同源性100%。两人相邻居住时长仅14 h,且两人隔离期间未有直接或间接接触,两房之间的排风排气排水管道不相通,但现场勘察发现两房墙壁天花板以上部分未完全隔断,两个房间具备空气交换和气体流通的条件,存在意外暴露感染风险。结论 将传统酒店改建为隔离酒店,需排查酒店房间建筑结构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

    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入境人员隔离酒店感染

    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郑霄雁陈清泉方海银蒋莹...
    125-12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3月17 日-2023年6月30日的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资料,面对面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国家/地区、新冠疫苗接种、入境检测阳性时间、治愈时间,通过随访调查病例的复阳情况。结果 2020年3月17日福州市发现首例境外输入病例,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报告980例境外输入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753例(76。84%)、确诊病例227例(23。16%)。在2020年9月、2021年1月及2022年3月、8月和11月出现波峰,最高波峰出现在2022年 11 月,峰值达 126例。印度尼西亚(202/980,20。61%)、日本(188/980,19。18%)、中国香港(176/980,17。96%)、美国(154/980,15。71%)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国家和地区。病例以男性、中年为主,平均年龄(39。56±14。92)岁,确诊病例的平均年龄高于无症状感染者(t=2。433,P=0。015)。无症状感染者的疫苗接种率(617/753,81。94%)高于确诊病例(166/227,73。13%)(x2=8。431,P=0。004)。境外输入病例大部分在3d内被检测出阳性,病例的核酸检测Ct值中位数为30。70,确诊病例的Ct值中位数(26。95)低于无症状感染者(31。40)(Z=6。656,P<0。001)。病例的治愈时间的中位数为16。00d,确诊病例的治愈时间中位数(22。00d)高于无症状感染者(16。00d)(Z=9。081,P<0。001)。总体病例的复阳率为11。12%(109/980),确诊病例的复阳率(37/227,16。30%)高于无症状感染者(72/753,9。56%)(x2=8。010,P=0。005)。结论 福州市境外输入病例以男性、中年、无症状感染为主,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相比于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的疫苗接种率、核酸检测Ct值较低,平均年龄、入境后被检测出阳性的时间、治愈时间和复阳率较高。

    新冠病毒境外输入流行特征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

    5种媒介伊蚊密度监测方法的结果相关性和匹配研究

    彭伟军陈宏标周小峰曹赫...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的伊蚊监测方法在监测中的相关性与结果对应关系,为合理选择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8-10月、2022年5-10月在深圳市龙华区6个街道的55个点同时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双层叠帐法、人诱停落法、BG-Trap法对居民区和公园的伊蚊进行监测,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数据小于诱蚊诱卵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双层叠帐法的数据小于诱蚊诱卵器法、人诱停落法、BG-Trap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BG-Trap法的监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6,P=0。211)。在现有评价指标下,部分监测方法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值。BI=5,对应MOI=7。42;MOI=10,对应BI=6。50;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0。9(或2),对应的人诱停落法停落指数、BG-Trap法诱蚊指数分别为7。00、5。00;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4,对应的人诱停落法停落指数、BG-Trap法诱蚊指数分别为7。00、9。00;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6,对应的人诱停落法停落指数、BG-Trap法诱蚊指数分别为11。00、9。00。结论 在深圳市监测伊蚊成蚊时,可从及时性、可及性、安全性、客观性等不同方面综合考虑,选用不同的监测方法。

    伊蚊监测相关性分析结果匹配

    基于《LBM4》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曾潇林志伟綦佩妍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也是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依据。本文在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四版》(《LBM4》)介绍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措施和定期审核,以期提升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活动的有效性。

    风险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世界卫生组织

    我国口岸入境船舶压舱水检疫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鞠成飞黄君君于滢泉张涛...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日本核废水排海,部分国家开始对来自日本的船舶压舱水进行严格监管。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国口岸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理清政府部门职责、细化立法及标准、完善港口软硬件建设、加强执法协作配合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严格船舶压舱水监管,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安全及人类健康。

    船舶压舱水生物安全人类健康

    基于文献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刘曦萌陈丹黄靳哲李虹蓉...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当前我国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存在的难点,为筑牢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线奠定基础。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资料搜集的主要平台,通过系统检索、评阅2017-2022年关于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文献,了解并分析我国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明确各问题的优先序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期刊文献2496篇,系统评阅后纳入分析文献133篇。通过明确各问题的优先序位发现,目前我国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包括问题10个,问题权重占比达36。09%)、防控体系(包括问题3个,问题权重占比达24。66%)和组织体系(包括问题2个,问题权重占比达19。94%)。结论 我国亟需加大对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中技术、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投入,建立口岸智慧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沟通。

    传染病防控入境口岸文献内容分析法对策

    基于《缔约国自评年度报告工具》的我国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考核标准研究

    陆明仪杨其右晏博王雨辰...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卫生条例(2005)》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布,旨在帮助国际社会预防并应对紧急公共卫生风险,口岸核心能力在该条例中被首次提出。2007年5月14日,我国宣布《国际卫生条例(2005)》适用于中国全境,并提出了我国建设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是口岸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主要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常规能力以及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提高,国家的防控能力和防控质量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核心能力建设考核要求,并与《国际卫生条例(2005)》及世界卫生组织最新颁布的第二版《缔约国自评年度报告工具》进行对比,研究我国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相关考核标准体系,为我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供国际视野,强化我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考核能力。

    公共卫生口岸核心能力考核标准

    "One Health"作为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法理研究

    赵彬燕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兽共患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我国目前在人兽共患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建设、野生动物限制利用和禁止食用以及检疫防疫技术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上述问题,以"One Health"为核心的新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正在逐渐被重视,其对全球性传染病的预防具有最大效益的防治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证明。"One Health"主张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合作,这一理念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人与自然平衡以及高效预防人兽共患病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吸收立法与制度建设经验,通过完善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协调政府行政管理及信息畅通以及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探寻实现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社会健康的新路径和新对策。

    全健康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限制利用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