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洋药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洋药物
中国海洋药物

管华诗

双月刊

1002-3461

zghyyw@ouc.edu.cn

0532-82031949

266003

青岛市鱼山路5号

中国海洋药物/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在国海洋药物研究创办最早的学术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外主要检索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2年又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等。本刊不仅在国内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在国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洋源枯草芽孢杆菌2713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物质的鉴定

    鞠晓月薛梅乔晓妮王淑婷...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海洋源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713拮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潜力,并分析其天然抗菌活性物质.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Spot-on-lawn及扫描电镜分析拮抗白色念珠菌潜力;通过基因测序及anti-SMASH在线分析有关抗菌活性物质基因簇;通过中试规模液体深层通气发酵验证该菌株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借助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抗菌活性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一步纯化活性组分,然后对其稳定性进行表征;最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C)确定抗菌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结果 菌株2713能显著拮抗白色念珠菌,扫描电镜显示其会导致白色念珠菌细胞皱缩,甚至破坏其完整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菌株 2713 基因组中含有 fengycin、surfactin、bacilibactin、bacillaene、macrolactin、difficidin、bacilysin 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簇.中试发酵证实菌株2713能合成拮抗白色念珠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大孔树脂一步法分离提取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回收率达到75%.粗提物经HPLC纯化得到活性组分.该纯化物能耐受30 min的100 ℃高温处理,并在pH 2~12条件下稳定;纯化物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不敏感,但能被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失活.通过LC-MS分析证实拮抗白色念珠菌的纯化物质是由1条16个碳的脂肪酸链和1个10个氨基酸的环肽组成的C16-Fengycin A,其分子式为 C72H110N12O20.

    枯草芽孢杆菌海洋源脂肽fengycinA

    靶向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HtrA鲨鱼纳米抗体的开发

    张玉瑶高艳春郝珮羽冯世涛...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从中筛选出针对幽门螺杆菌关键毒力因子HtrA的鲨鱼纳米抗体.方法 用重组的HtrA蛋白免疫条纹斑竹鲨,从其外周血白细胞(PBLs)和脾脏组织中克隆鲨鱼纳米抗体(VNAR)的编码序列,构建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并从中筛选出抗HtrA的鲨鱼纳米抗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鲨鱼纳米抗体进行重组表达并纯化,并用ELISA检测鲨鱼纳米抗体的亲和力和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针对HtrA的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出了 2个鲨鱼纳米抗体(G11和1A5),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表达,纯化后进行进一步鉴定.评价了鲨鱼纳米抗体的亲和力和稳定性,G11和1A5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1.2、27.3 nmol/L,并且在低pH溶液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构建了 1A5的双价鲨鱼纳米抗体,明显提高了抗原结合活性.结论 通过免疫海洋生物条纹斑竹鲨鱼,获得了靶向HtrA的高亲和力的鲨鱼纳米抗体分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HtrA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

    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CGF9-1-2化学成分研究

    吴萍萍迟茜文黄薇徐文博...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一株软珊瑚来源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CGF9-1-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烷键合(ODS)柱层析、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NMR)和旋光(ORD)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DNA磷酸二酯酶1(TDP1)活性测试.结果 从Aspergillus versicolor CGF9-1-2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2'R,3R,3'E,4E,8E)-1-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l-2-(N-2'-hydroxyl-3'-octa-decenoyl)amino-9-methyl-4,8-octadecadiene(1)、(4E,8E)-N-2'-hydroxyoctade-canoyl-1-O-(β-D-glu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2)、desoxybrevianamide E(3)、cyclo(D-Pro-D-Phe)(4)、cyclo(L-Pro-D-Leu)(5)、indole-3-carboxylic-acid(6)、β-carboline(7)、(7S)-(+)-hydroxysydonic acid(8)、ent-aspergoterpenin C(9)和(E)-7-deoxy-7,8-didehydro-12-hydroxysydonic acid(10).TDP1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2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真菌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Aspergillus versicolor真菌分离得到.

    海洋本草软珊瑚Aspergillusversicolor生物碱酚酸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063中聚酮类化合物alnumycins的发现

    岳亮光黄会明徐素玲赵心清...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海洋链霉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使用F2培养基对链霉菌进行大发酵,积累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NMR)数据分析以及文献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同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Streptomyces sp.S063基因组中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预测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从海洋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063中分离得到4个聚酮类化合物 alnumycin A(1)、alnumycin D(2)、alnumycin C(3)和 K1115 A(4).其中化合物 1~3 对多重耐药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CARM 3090展现出中等抑制活性.通过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Streptomyces sp.S063中定位到了 alnumy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alm),并对1~4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分析.结论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063中挖掘到一类聚酮化合物alnumycins,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且其中所蕴含的其他化合物资源更有待深入挖掘.

    海洋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聚酮alnumycins

    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于洋王腾孟鑫蒋天泽...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具有光热特性和负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原料绿色制备金纳米粒,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奥拉帕尼脂质体,将金纳米粒和奥拉帕尼脂质体共负载至壳聚糖水凝胶中.在对水凝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的基础上,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制备的金纳米粒分散均一,粒径为(61.97±1.77)nm;制备的奥拉帕尼脂质体的载药量为(9.97±0.59)%,包封率为(55.34±1.2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具备良好的可注射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光热转化能力.对4T1细胞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在808 nm光照下表现出比奥拉帕尼水凝胶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将疏水性药物奥拉帕尼和亲水性金纳米粒结合,通过将光热治疗和化疗联合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壳聚糖脂质体水凝胶抗肿瘤活性

    ι-卡拉胶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活性研究

    贺福杰马骁尧徐灿吴瑾瑾...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海洋来源的化合物ι-卡拉胶进行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活性研究.方法 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实验评价ι-卡拉胶抗肠道病毒71型的活性,CPE实验探究ι-卡拉胶的细胞毒性.通过空斑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探究ι-卡拉胶的抗病毒活性.利用Co-IP实验探究其作用靶点.结果 ι-卡拉胶具有高效低毒的抗肠道病毒71型活性,在Vero细胞中效果最好,半抑制浓度(IC50)为6.29 μg/mL,半数毒性浓度(CC50)大于1 mg/mL,不同作用方式和不同作用时间实验表明,ι-卡拉胶主要起作用于病毒吸附后阶段,且0~2 h给药可以显著抑制病毒VP1蛋白表达.此外,ι-卡拉胶可以与病毒VP1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细胞.结论 ι-卡拉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活性,为发现和改造新的海洋来源的糖类化合物提供了借鉴,为寻找新的抗肠道病毒71型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抗肠道病毒71型ι-卡拉胶3C蛋白VP1蛋白

    海洋来源硫酸多糖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研究

    闫涵杨佳依许中秋王世欣...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海洋来源硫酸多糖(SPM)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活性研究.方法 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和MTT法对其体外抗HSV-2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对其具体作用方式以及吸附后具体作用时间进行探究.利用空斑减少、膜融合抑制和RT-PCR实验对其初步靶点进行探究.结果 SPM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SV-2活性,其在Vero细胞中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6.1±1.8)μg/mL,选择性指数(SI)值大于62.1.具体作用方式及吸附后具体作用阶段探究结果表明,SPM可以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还可以影响病毒的吸附、内吞以及增殖,发挥抗HSV-2作用.结论 SPM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SV-2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与现有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为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研发方向.

    抗单纯疱疹病毒海洋多糖SPM灭活病毒病毒增殖

    Dragocin家族海洋天然产物四氢吡咯母核的合成

    庞若尘刘涛张鑫宇董浩...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对dragocin家族海洋天然产物进行合成研究,完成了 dragocin家族海洋天然产物四氢吡咯母核的合成.方法 以对二氧环己酮和氨基乙醛的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有机小分子催化的aldol反应、串联的氢化/还原胺化反应、丙酮叉迁移、氧化、格氏反应等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 以对二氧环己酮和氨基乙醛的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以22%的总产率完成了 dragocin家族海洋天然产物四氢吡咯母核的合成,为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了基础.

    海洋天然产物dragocin四氢吡咯

    基于产品与专利数据分析海洋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孟德川翟润翔闫春晓任夏...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海洋中药产品以及海洋中药专利数据,了解国内海洋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为促进海洋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以及《中华海洋本草》获得海洋中药饮片数据,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获得海洋中药产品的数据.通过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数据库,获得海洋中药专利数据信息.结果 检索到海洋中药饮片18个品种,海洋中药产品127个种类,涉及不同生产厂家的556个产品,大多为牡蛎复方产品.共检索到专利1 205件,有效专利201件,包括199项发明授权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2010至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2015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有下降趋势.海洋中药相关专利与产品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结论 目前海洋中药产业发展存在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专利收益价值较低、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加强高等院校、制药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配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海洋中药及复方的深度开发,研发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构建完整的海洋中药产业链,实现海洋中药产业的创新性突破.

    海洋中药国家专利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

    基因组学和定量药理学用于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研究进展

    余金十李茜崔勇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目前,使用化疗药物是丧失手术根治机会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优选,但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副作用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化疗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因组学和定量药理学等研究的个性化治疗已经开始打破传统医学的边界,成为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包括奥沙利铂、海洋药物艾日布林和阿糖胞苷以及紫杉醇4种常见的化疗药物相关的基因组学和定量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定量药理学奥沙利铂阿糖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