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曹京华 邱举良

季刊

1002-0489

jyzhang@cashq.ac.cn

010-68597754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中国科技翻译/Journal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介绍科技翻译研究成果,提高科技翻译水平,促进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国内外翻译界动态。读者为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大专院校从事科技翻译和研究的师生及科技外语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科技史文献引文英译方法初探——以《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CAHST)为例

    俞月圆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科技史文献是科技史家从事相关研究的起点与依据.科技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具有涉及学科范围广、专门术语多、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差异大、隐含的文化背景较复杂等特征.如何在学术论文的语境中做好科技史文献引文的翻译,兼顾表意准确与易于理解,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作者基于编辑、翻译英文论文的实例,提出重点把握术语、准确理解原文、坚持语境意识、适时与作者沟通,是中国古代科技史文献英译中值得尝试的方法.

    翻译策略语境意识科技史史料翻译

    气象科技文献汉译英中的术语翻译

    范勇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术语的翻译是气象科技文献汉译英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气象科技文献汉译英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了做好其专业术语英译的六项原则,并通过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与阐释,以期为气象科技资料的汉译英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气象科技文献专业术语汉译英

    建筑工程英语术语的特征及汉译策略

    李琳琳李依洋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语翻译是科技文本翻译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极大地影响着其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文章基于英语建筑工程文本的翻译实践,通过对建筑工程术语的解析和归纳,概述了建筑工程术语的词汇特征,探讨了相应的汉译策略,并提出了其汉译要点.

    建筑工程术语词汇特征汉译策略

    临床医疗器械性能验证报告英文本特征及汉译

    于强福刘苗苗
    13-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医疗器械性能验证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资料.此类报告关注医疗器械的应用性能、效果和安全性,是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的重要保障,旨在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极具准确性、可靠性和可应用性.本文介绍了临床医疗器械性能验证报告英文本词句特征,结合翻译实例对专业性词句的翻译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疗器械性能验证报告的翻译提供借鉴.

    医疗器械性能验证报告词句特征汉译策略

    《黄帝内经》"五音"的英译考辨

    袁卓喜司徒旋子陈滢竹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医家对"五音"的注解较为零散,对"五音"之音为何也鲜有明确的界定,这给对外翻译中医"五音"相关术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以经文考释和训字为视角,对四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五音"术语的译法进行深入考辨,认为以tone译"五音"之音更符合五音疗疾中"音"的所指.中医"五音"英译不仅要忠实传译"五音"之音的所指,还需向目标语读者准确诠释"五音疗疾"的医理.

    黄帝内经五音英译考辨

    Ready position做"预备势"英译的适切度——基于语料库研究

    尹祝辉朱安博
    2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OCA语料库的词频、搭配、词簇、文本内容数据,本文研究了 ready position的语用特点,发现它做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英译的适切度较差.文章提出商榷性建议,将其译为prepa-ration,为健身气功术语英译研究提供思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译.

    预备势readyposition英译语料库适切度

    软件本地化汉英翻译的语言特征与策略——以某智能产品为例

    孙文娟邹建玲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智能产品的软件本地化过程中涉及的汉译英关乎产品的质量和销量、海外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影响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本文从文本语言特征出发,结合笔者的翻译经验,以国内某智能产品软件的本地化文本为例,探讨软件本地化翻译过程中汉语文本呈现情境化、碎片化、传播性和交互性特征,总结出惯用法、释义法、简化法和语法表征法四种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国内软件本地化翻译的质量.

    软件本地化语言特征汉英翻译策略

    国际译联亚洲中心在吉隆坡成立

    宋缘
    28页

    中国古建筑文化异语原作的无本回译研究——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为例

    胡琴慧刘迎春
    29-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元、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旅行家、商人和传教士,到20世纪以来海外汉学家和科技史学家,都对中国古建筑文化进行了异语写作,传播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本文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为个案分析,探讨中国古建筑文化异语原作的无本回译方法.研究发现,译者灵活运用了整合补偿法、分立补偿法、文化保留翻译法、文化替代翻译法以及多模态译法等将该部中国古建筑文化异语原作回译为中文.本研究旨在促进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对外译介及文化交流.

    古建筑文化异语写作无本回译个案分析

    翻译可接受性的语言参照系

    曾剑平
    33-3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可接受性是个复杂的概念,涉及的因素很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翻译是否为读者接受,或者说接受的程度如何,会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时代而异.为避免主观评价因素,应该为翻译可接受性设置一些参照系(或参数).参照系是构成翻译可接受性的基本语言要素.根据这些基本语言要素,可以判断翻译是否可接受,或可接受的程度.

    翻译可接受性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