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姚树桥

双月刊

1005-3611

zlcy@chinajournal.net.cn

0731-85292472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孤独感与自杀的关系:自然联结的补偿和调节作用

    饶丽威赵丹韩雨森王小玲...
    1195-120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自然联结在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关系中的补偿与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短式孤独感量表、自然联结量表和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对262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孤独感对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控制孤独感之后,自然联结能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风险补偿作用;(3)自然联结在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自杀尝试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自然联结能削弱孤独感对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的影响.结论:自然联结在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具有补偿和缓冲作用,在孤独感与前自杀尝试、自杀尝试关系中具有缓冲作用.

    孤独感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自杀尝试补偿调节

    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婴幼儿对社交场景的注视异常研究

    吴舒娴孟凡超靳兴越何玉琼...
    1201-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遗传高危(HR)婴幼儿(即ASD患者的婴幼儿同胞)对社交场景的注视模式,以了解ASD患者的早期征象,为ASD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HR-ASD婴幼儿、ASD患儿、正常发育(TD)婴幼儿各33名.使用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D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中文修订版进行评估,使用SMIRED 500眼动仪采集三组受试者观看互动社交场景的眼动数据.结果:(1)HR-ASD组对活动兴趣区(AOI)的首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TD组,ASD组对活动AOI的注视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TD组,HR-ASD组和ASD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活动AOI的注视时间百分比用于区分HR-ASD组和TD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76;活动AOI的注视时间百分比用于区分ASD组和TD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68.结论:HR-ASD婴幼儿对社交场景中人物的重复性活动存在注视偏好,将这一指标用于区分其和正常婴幼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这表明对社交场景中人物的重复性活动的注视特征用于辅助ASD高危群体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婴幼儿眼动社交场景

    青少年精神病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鲜国徽龚杰皮代丽姚成奎...
    1207-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分析视角探索青少年精神病态的网络结构及其核心特征,同时找出精神病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触点".方法:使用青少年精神病态特质问卷、中文版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对贵州省139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采用R软件进行网络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结果:(1)C31(为了让别人为我做事,欺骗他们是很有效的办法)、C5(我可能比他人更多地逃课或者旷工)、C15(我很擅长让人们相信我捏造的事情)等条目,以及操纵他人、不诚实魅力等特质都具有较大的节点中心性.(2)桥接中心性指数最高的特质是冲动与不负责任行为.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态的核心特征在于人际关系因子,具体为操纵他人和不诚实魅力;连接精神病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触点为冲动与不负责任行为.

    精神病态网络分析攻击行为青少年

    童年创伤与攻击性:不安全依恋和情绪调节困难的链式中介作用

    陈奇虹刘苏瑶苗正淼钱丽如...
    1214-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攻击性的关系,以及不安全依恋与情绪调节困难在童年创伤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方法:851名临床心理门诊就诊患者完成了童年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及Buss和Perry攻击性问卷.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童年创伤、不安全依恋、情绪调节困难与攻击性的路径模型.结果:童年创伤对攻击性无直接效应(β=0.06),但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影响攻击性,也可以通过不安全依恋→情绪调节困难路径间接影响攻击性.结论:童年创伤间接影响攻击性,不安全依恋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并与情绪调节困难构成链式中介,在两者之间起重要作用.

    童年创伤攻击性不安全依恋情绪调节困难

    负性学业事件对抑郁的影响: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王少杰夏曦阳袁立新
    1220-1224,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负性学业事件对抑郁的影响机制,以及消极学业权变自尊、自尊不稳定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学业权变自尊量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感知自尊不稳定性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64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负性学业事件正向预测抑郁;(2)消极学业权变自尊在负性学业事件和抑郁间起调节作用;(3)消极学业权变自尊正向预测自尊不稳定性;(4)自尊不稳定性在负性学业事件和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5)消极学业权变自尊的部分调节作用通过自尊不稳定性间接调节负性学业事件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支持了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提出降低中学生消极学业权变自尊和自尊不稳定性等相关建议.

    中学生抑郁负性学业事件消极学业权变自尊自尊不稳定性

    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压力知觉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及未来取向应对的影响:基于网络分析

    陈欣雨陆清张逸胡牡丽...
    1225-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职业倦怠和压力知觉的网络特征及核心表现,并探讨未来取向应对对该网络的影响.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某省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完成压力知觉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未来取向应对量表,最终获有效问卷779份,使用R语言进行网络分析.结果:(1)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压力知觉与职业倦怠网络结构稳定,"失去控制"和"神经紧张"为核心表现,"情感耗竭"为关键桥接表现;(2)流网络中,未来取向应对中的预先应对与压力知觉-职业倦怠网络有直接联系,而预防应对通过预先应对间接影响压力知觉-职业倦怠网络.结论: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压力知觉与职业倦怠关系紧密,未来取向应对尤其是预先应对对该群体的压力知觉和职业倦怠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了靶点,也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了参考.

    临床教师压力知觉职业倦怠未来取向应对网络分析

    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绪问题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一项聚合交叉设计

    黎志华王湘湘徐亚楠赵纤...
    123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绪问题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聚合交叉设计对504名低收入家庭青少年(M=13.99±1.84岁;男生188人)进行2年共3次追踪调查.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情绪问题分量表对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进行评估,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学校联结量表、自尊量表、儿童希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1)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亚群组可以分为四组:恒低组、缓解组、陡升组以及恒高组;(2)母亲教养方式、学校联结、希望、自尊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对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绪问题各个亚群组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结论: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可以分为恒低组、缓解组、陡升组以及恒高组四个亚群组.同时,母亲关爱与控制、高学校联结、高自尊以及高希望可以缓解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维持和加剧,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剧情绪问题.

    低收入家庭情绪问题聚合交叉设计发展轨迹

    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母亲养育倦怠的中介作用及养育心理灵活性的调节效应

    胡谷月郭菲陈祉妍
    1241-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母亲养育倦怠和养育心理灵活性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量表、简式养育倦怠量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对601名小学生母亲进行测量.结果:①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显著正相关;②母亲养育倦怠在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③母亲的养育心理灵活性对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路径的前半段的调节效应显著,即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较低时,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显著正向影响母亲养育倦怠,而随着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提高,影响作用不再显著.当母亲养育心理灵活性高到一定水平时,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反而对母亲养育倦怠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结论:母亲的养育倦怠及养育心理灵活性在祖辈-父辈消极共同养育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到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共同养育养育倦怠外化问题行为养育心理灵活性

    主动和被动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张馨予李颖聪陈峙虎张以筱...
    1247-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社交媒体使用方式(主动使用和被动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线上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交媒体使用方式量表、线上社会联结量表、社会资本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3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1)主动和被动社交媒体使用均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主动社交媒体使用通过线上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该中介作用包含两条路径——线上社会联结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社会联结-社会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3)被动社交媒体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间接作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论:主动和被动社交媒体使用通过不同的途径正向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老年人社交媒体生活满意度中介作用

    独立还是互倚?父母工作-家庭冲突与亲子关系:养育倦怠的中介作用

    马颖王珍真武梦茹周姝颖...
    1254-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父母双方工作-家庭冲突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以及养育倦怠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养育倦怠量表以及亲子关系量表对283对3~6岁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父母各自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身的亲子关系,但无法显著预测伴侣的亲子关系.②在主体效应上,父母各自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自身的养育倦怠,养育倦怠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身的亲子关系.并且养育倦怠在父母各自的工作-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③在客体效应上,母亲的工作-家庭冲突能显著正向预测父亲的养育倦怠,但父亲的工作-家庭冲突无法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养育倦怠.结论:父母工作-家庭冲突与亲子关系主体效应显著,养育倦怠在父亲的客体效应中起中介作用.

    工作-家庭冲突养育倦怠亲子关系主客体互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