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姚树桥

双月刊

1005-3611

zlcy@chinajournal.net.cn

0731-85292472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童年创伤问卷简版在大学生中的纵向等值性

    熊港琴苗正淼蔡晓晴刘苏瑶...
    299-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验童年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纵向测量等值性.方法:583名大学生间隔1个月两次完成CTQ-SF、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1)CTQ-SF的五因子模型在前测(T1)、后测(T2)两个样本数据中均拟合良好,且两个时间点上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严格等值模型以及潜均值等值模型均成立.(2)CTQ-SF前后测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3和0.88,McDonald's omega分别为0.88和0.91,前后测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62.(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1、T2的CTQ-SF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且T1、T2的CTQ-SF得分均与同时间点的CES-D、SA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5~0.730,P<0.01).结论:CTQ-SF五因子结构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纵向测量等值性,支持CTQ-SF可用于评估成年个体的童年创伤经历.

    童年创伤问卷测量等值性纵向

    主观空虚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付聪聪熊紫欣杨强叶宝娟...
    30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主观空虚感量表(subjective emptiness scale,SES)进行中文版修订,检验其信效度和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中文版主观空虚感量表对2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简式Barratt冲动量表(BBI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生命意义感量表(3IML)以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作为效标量表.结果:①项目分析表明量表5个条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80~0.87之间;②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单维度结构:CFI=0.99,TLI=0.99,SRMR=0.01,RMSEA=0.07;③量表在不同性别的群体间满足测量等值性;④信度分析表明,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分半信度为0.84,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为0.82;⑤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显示,空虚感与冲动呈正相关,与抑郁呈正相关,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呈正相关;⑥人口学变量分析表明,大学生空虚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结论:中文版主观空虚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测量结果可以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进行跨组比较,可以作为评估我国大学生群体主观空虚感的有效工具.

    空虚感信度效度大学生测量等值性

    罗夏测验在大学生抑郁识别中的有效性研究

    王芙蓉叶凡刘毅付全先...
    309-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罗夏测验在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抑郁识别中的有效性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量表初筛、精神科医生诊断的方式,将被试分为阳性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阳性组符合抑郁障碍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为正常大学生.采用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罗夏测验抑郁指数的有效性.结果:①罗夏测验抑郁指数(DEPI)具有较好的评分者间一致性(r=0.923,P<0.01).②DEPI识别抑郁的F1分数为81.9%.③以5个罗夏变量(S、SumC'、Col-shd、MOR、PureH)为自变量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模型识别抑郁的F1分数为89.8%.结论:罗夏测验能够有效识别大学生抑郁,同时可以避免自陈量表的掩饰和伪装,是传统抑郁筛查工具的有力补充,在高校大学生心理评估与预警中具有应用前景.

    罗夏测验大学生抑郁识别

    从自杀意念到自杀尝试:自杀行动转变的理论模型与风险因素

    应梦婷江光荣鲁婷王磊...
    314-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杀意念是自杀尝试的先决条件,但大多数思考自杀的人并不会进一步采取行动.近十年,学术界基于自杀"意念-行动"框架,关注自杀意念向自杀行动的转变,以自杀人际理论、动机-意志整合模型和三阶段理论为代表的理论模型推动了对自杀风险因素的重新探索.在区分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方面,自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此外还有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精神障碍/症状因素、其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认知神经功能因素.基于现有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自杀意念自杀尝试"意念-行动"框架理论模型风险因素

    童年期儿童受欺凌发展的亚群组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一项2年追踪研究

    马郑豫杨圆圆苏志强
    323-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儿童受欺凌发展的亚类型,以及家庭功能与受欺凌之间的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受欺凌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对676名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开展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1)童年期儿童受欺凌的发展存在四组亚类型,分别为高频稳定组(9.9%)、中频稳定组(40.5%)、低频稳定组(47.2%)和受欺凌自愈组(2.4%).(2)家庭功能纵向发展轨迹的截距因子、线性斜率因子和二阶斜率因子可以依次分别显著预测受欺凌发展轨迹的截距因子、线性斜率因子和二阶斜率因子.结论:童年期儿童受欺凌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群组差异.良好的家庭功能具有较强的保护效应,可以显著减少儿童的受欺凌情况.

    受欺凌家庭功能亚群组儿童追踪研究

    疾病接受度对青年HIV/AIDS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一个多变量链式中介模型

    李亚敏李云霞陈亚敏刘义婷...
    330-33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疾病接受度对青年HIV/AIDS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并探究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和抑郁-焦虑-压力在两者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疾病接受度量表、心理灵活性综合问卷、心理痛苦耐受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心理和生理痛苦视觉模拟量表对689例青年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年HIV/AIDS患者的疾病接受度、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抑郁-焦虑-压力、心理痛苦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②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抑郁-焦虑-压力在疾病接受度和心理痛苦之间存在复杂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四条路径(疾病接受度→抑郁-焦虑-压力→心理痛苦;疾病接受度→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心理痛苦;疾病接受度→心理灵活性→ 抑郁-焦虑-压力→心理痛苦;疾病接受度→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抑郁-焦虑-压力→心理痛苦)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总中介效应量为62.47%.结论:疾病接受度是青年HIV/AIDS患者心理痛苦的重要影响因素,既具有直接作用,又通过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和抑郁-焦虑-压力的中介效应发挥间接作用.

    艾滋病心理灵活性心理痛苦耐受性心理痛苦负性情绪

    家长教育焦虑对中小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的影响机制

    杨雨萌唐逸文魏悻玥李蓓蕾...
    335-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家长教育焦虑对中小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长教育焦虑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量表对1345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整体模型拟合良好,家长教育焦虑既可以直接预测中小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还可以通过三条路径起到间接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的简单中介、中小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简单中介,以及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小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学段对链式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比小学生,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的作用较小.结论:为预防或减轻中小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不仅父母要合理应对自身教育焦虑、减少心理控制的教养方式,中小学生也要提高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还需要注意不同学段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指导.

    家长教育焦虑手机成瘾电子产品成瘾父母心理控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中小学生

    父母体重体形相关批评言论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的影响

    李丹阮淑贞王葵
    344-349,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父母体重、体形相关的批评言论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 630名中学生(363名女生,267名男生)的来自父母体重、体形相关批评言论的情况及进食障碍症状水平,运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来自父母的体重、体形相关批评言论与男女生的进食障碍症状均有显著相关.在控制被试BMI的情况下,来自母亲的批评言论能显著预测男女生的进食障碍症状,而父亲的批评言论仅能显著预测男生进食障碍症状.结论:来自父母的体重、体形相关的批评言论与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密切相关,其中来自母亲的影响尤为明显.

    父母体重体形批评进食障碍青少年

    欺凌受害对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冯永辉颜开盖泳成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初中生欺凌受害与自伤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81名初中生进行间隔时间为6个月的两阶段追踪测量.结果:(1)欺凌受害对初中生的自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欺凌受害通过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影响初中生的自伤行为;(3)社会支持调节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后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欺凌受害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降低;焦虑情绪对自伤行为的影响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减弱.结论:初中生欺凌受害与自伤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焦虑情绪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因素,且该中介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

    欺凌受害自伤行为焦虑社会支持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独特与差别效应

    李森张双喜张姗姗张丽存...
    356-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童年期虐待类型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影响的独特效应与差别效应.方法:采用简版童年期虐待问卷(CTQ-SF)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620名初高中青少年进行调查,运用Mplus7.0软件检验不同童年期虐待亚型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影响的独特效应与差别效应.结果:童年期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青少年内化问题具有独特效应,仅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外化问题具有独特效应;童年期情感忽视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具有差别效应,表现为情感忽视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相关显著高于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的相关.结论:某些童年期虐待亚型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存在独特效应与差别效应.

    童年期虐待内化问题外化问题独特效应差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