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康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康医学
中国民康医学

周维金 何永洁

半月刊

1672-0369

mkzz@sohu.com

010-63510974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7号

中国民康医学/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查看更多>>《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简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0369,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917/R,国内邮发代号:82-503,国外邮发代号:M1714。《中国民康医学》杂志自1999年以来,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民康医学》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主要面向国内外几万家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图书馆、高等医学院校发行,所刊登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和临床价值。读者对象主要是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士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疾病患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本杂志权威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在推介医药、医疗设备器械、卫生材料、特色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自1988年1月创办以来,受到了有关领导、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并为国内外医药、器械、卫生设备生产企业和医疗卫生部门刊发了大量广告,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现辟有临床与研究、心理与健康、残疾与康复、医学与社会、名医荟萃、名院介绍、经验交流、科普园地、海外见闻、家庭医生、选药指南、新药推介等10多个栏目,各俱特色。《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愿成为您永远的朋友,与您长期携手,共同分享受益的欢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刘自良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0 月该院收治的 112 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5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血清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LTBP-2)水平、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 61(CYR61)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心输出量、心搏出量、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vWF、内皮素-1、hs-CRP、IL-18、LTBP-2、CYR6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可提高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清hs-CRP、IL-18、LTBP-2、CYR61 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冠心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心血管不良事件

    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程智刘相位郭艳珂王鋆...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 月该院收治的 74 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37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抗炎、液体复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病情危重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心功能指标[每搏指数(SVI)、心脏指数(CI)]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乳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 28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率,APACHE Ⅱ、SOFA评分,血清hs-cTnT、NT-proBNP、HMGB1、IL-6、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VI、C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h后,两组MA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28 d生存率为 78.39%(29/37),对照组 28 d生存率为 67.57%(2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可促进心率恢复正常,且不影响血压水平,并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血乳酸水平,从而加快病情缓解,效果优于单用去甲肾上腺素.

    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脓毒症休克心功能炎性指标预后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

    施罗炯孙静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该院收治的 72 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水平、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36/36),高于对照组的 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头孢他啶治疗.

    神经内科严重感染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炎性因子不良反应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AECOPD患者的效果

    孙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122 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1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治疗 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6MWD)]、肺通气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PEF)]水平、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59/61),高于对照组的 85.25%(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及血清IL-6、CRP、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MWD值大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miR-146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AECOPD患者效果良好,可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用硫酸特布他林.

    热毒宁注射液特布他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缺氧诱导因子-1α微小RNA

    利奈唑胺联合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治疗老年MDR-AB肺炎患者的效果

    潘延克惠创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联合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治疗老年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MDR-AB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MMF、PEF、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IL-6、IL-8、TNF-α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治疗老年MDR-AB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多黏菌素B联合亚胺培南治疗.

    老年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利奈唑胺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

    二羟丙茶碱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效果

    陈梦诗高辉煜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二羟丙茶碱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11 月该院收治的 108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4 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羟丙茶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氧素A4(LXA4)、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30%(52/54),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CRP、LXA4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羟丙茶碱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水平和ACT评分,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丙酸倍氯米松治疗.

    二羟丙茶碱丙酸倍氯米松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炎性因子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

    王晓琴周慧霞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至2023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105 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53 例和对照组 52 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A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 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对照组的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FEV1、FEV1/FVC、SaO2 水平与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aCO2 及血清sICAM-1、sE-S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常规药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水平,减轻哮喘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重症支气管哮喘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炎性因子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冉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9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A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潮气量、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P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潮气量、肺活量及PEF、TPTEF/TE、VPEF/VE、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RP、TNF-α、IL-6、IFN-γ、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阿奇霉素支原体肺炎儿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

    孟婷婷申键
    66-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6 月至2022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180 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87/90),高于对照组 88.89%(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T、TPTEF/TE、VPEF/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sFlt-1、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重症肺炎肺功能T细胞亚群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

    邝光华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100 例S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尿淀粉酶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 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SAP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降低血、尿淀粉酶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奥曲肽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乌司他丁奥曲肽炎性因子淀粉酶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