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饲料
中国饲料

谷继承

半月刊

1004-3314

zgsl@chinafeed.com.cn

010-64246642

100710

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2号楼

中国饲料/Journal China Fee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中国饲料工业方针政策,报道饲料行业建设和发展信息,传播国内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介绍饲料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为一体,为繁荣中国饲料工业,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跨世纪论坛、科学实验研究、饲料加工机械、工作研究、添加剂、水产养殖、政策法规、动物营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用苎麻育种及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霍颖怡邵明宇邢虎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苎麻属荨麻科苎麻属,是多年生草本作物,其营养成分结构合理,是一种理想、优质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饲用苎麻已经在多地推广应用,但其抗营养因子多,限制了苎麻在畜禽饲粮中的充分应用.本文综述了饲用苎麻的生物学特性与营养特性,我国饲用苎麻种质评价与品种选育,饲用苎麻的产量特性和营养成分,利用方式及抗营养因子研究现状,并对苎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饲用苎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饲用苎麻抗营养因子育种

    植物精油的提取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钟雅双程文杰李秋艳朱俊红...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精油是通过蒸馏、压榨等方式从植物的花、叶、果实等组织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植物精油具有抗菌、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及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多种功能,可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旨在为植物精油在畜禽生产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精油精油提取生产性能抗菌抗氧化

    蒙脱石调控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司丙文吴子林张海军李军国...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脱石是一种多用途的铝硅酸盐类黏土,通过表面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间作用力,可去除饲料和养殖动物肠道中的真菌毒素、重金属和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肠道菌群对维持宿主的生长发育、促进营养吸收和协助免疫应答等生理功能发挥方面至关重要.蒙脱石在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方面也有突出作用,蒙脱石散是典型例证.为此本文系统性地梳理蒙脱石在人类、小鼠、畜禽和水产动物应用过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旨在为蒙脱石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宿主生理功能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蒙脱石肠道菌群人类畜禽动物水产动物

    燕麦饲喂条件下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的比较研究

    任斐儿陈晖黄新新杨帆...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燕麦饲喂条件下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的变化,为通过营养方式调节肠道微生物,增强马驹肠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出生日期和断奶日期相近、体重为(112.36±7.50)kg的哈萨克马公驹5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于试验最后1 d进行屠宰,分别采集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菌群中共有OTU为1389个,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360、318和249个,各肠段内容物菌群的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差异显著性(P>0.05);(2)马驹各肠段内容物10大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Melainabacteria 和蓝藻(Cyanobacteria);10 大优势菌科为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未经确认的梭菌科(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巴斯德氏菌科(Pasteur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10 大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未经确认的肠杆菌属(unidentified_Enterobacteri-acea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未经确认的梭菌属(unide ntified_Clostridiales)、八叠球菌属(Sarcin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未经确认的瘤胃球菌属(unidentified_Ruminococcaceae).(3)除空肠内容物中普雷沃氏菌科高于回肠135.96%外(P<0.05),其余优势菌在门、科、属水平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4)LEFSe分析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道内容物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菌有11种.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显著上调的菌8种,空肠内容物显著上调的菌1种,回肠内容物显著上调的菌2种;功能预测出25种功能.综上所述,燕麦饲喂条件下,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在细菌种类和相对丰度方面,排名在前的10大优势菌种类一致,但十二指肠内容物与空肠和回肠相比,存在较多的差异显著菌,且细菌功能具有区域特异性,导致各肠段微生物的功能不尽相同.

    哈萨克马马驹小肠肠段细菌多样性

    环境温度和饲粮金荞麦提取物对蛋鸡肝脏超微结构及线粒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刘凤丹张蓉陈光吉聂朝松...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金荞麦提取物(FDR)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顺绿壳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和线粒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3×4的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92只鸡分为22 ℃常温、28 ℃中温和33 ℃高温以及4个FDR添加水平:0、200、400、800 mg/kg,共1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将试验鸡只按照温度梯度分别安排到3个独立的温控鸡舍,于试验结束采集肝脏样品用于超微结构及线粒体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33 ℃高温下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最严重,高温处理下不同浓度FDR添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有所减轻,添加400 mg/kg组损伤程度最轻;(2)33 ℃环境条件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下降了 13%和6.1%,丙二醛(MDA)含量和蛋白质羰基(PC)含量分别上升了 17.3%和13.9%,FDR添加与温度的影响呈相反趋势,环境温度和FDR两因子添加对蛋鸡GSH-Px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和PC含量均有显著的互作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FDR可上调蛋鸡肝脏中Nrf2信号通路与Trx2系统相关基因mRNA表达,但差异不显著(P>0.05),环境温度与FDR两因子的添加对蛋鸡肝脏各个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有显著的互作影响(P<0.05).综上所述,蛋鸡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饲粮中添加400 mg/kg或更高含量的金荞麦提取物可缓解高温环境下蛋鸡的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以及提高蛋鸡肝脏线粒体抗氧化能力.

    金荞麦提取物环境高温长顺绿壳蛋鸡抗氧化免疫

    添加干物料混合时间对苜蓿贮前均匀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侯东来杨子森贾镇宁刘柱...
    34-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混合时间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合青贮均匀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合理的苜蓿混合青贮工艺.本试验以80%、75%、70%、65%含水量苜蓿(M)为材料,选择玉米粉和麸皮(Y)作为添加剂,根据适宜含水量(60%)共设计 7 个添加处理(80%M+10%Y、80%M+15%Y、75%M+10%Y、75%M+15%Y、70%M+10%Y、70%M+15%Y、65%M+5%Y),5个混合时间处理(3、5、7、9、11 min),采用筛分法测定混合均匀度,烘箱烘干法测定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前含水量.结果表明:混合时间为5 min时,各处理的混合均匀度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70%M+10%Y混合均匀度最佳,为93.47%;混合时间为7 min时,80%M+15%Y混合均匀度最佳,为95.44%;混合青贮发酵前,65%M+5%Y的含水量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逐渐接近60%;75%M+15%Y的含水量在混合7 min时最接近60%,为59.41%.因此,合适的混合时间有利于调节苜蓿混合青贮均匀度和含水量,进而改善其发酵品质.

    苜蓿混合青贮均匀度含水量

    酸性蛋白酶固态降解豆粕定向制备饲用功能性氨基酸

    范蝶张思思钱薇杨硕...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豆粕的营养价值实现豆粕的高值化利用,本试验基于固态法模式下,于50℃恒温箱中用酸性蛋白酶降解豆粕,以氨基酸态氮生产率为指标,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次确定豆粕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豆粕干粉重量的0.5%,含水量为33.3%,酶解时间为72 h,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最高可达0.060 gN/g豆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表明酶添加量对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有显著影响(P<0.05).豆粕经酶解产生20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色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占比42.36%,饲用必需氨基酸占比68.27%,调节肠道功能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0.22%.本试验对提高豆粕营养价值,实现豆粕的高效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动物蛋白源性饲料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酶法豆粕氨基酸态氮还原糖

    高产苯乳酸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高阿波李留安胡鹏程刘佳琦...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乳酸既可以延长饲料保质期又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但目前生物工业化生成苯乳酸的产量很低.为找到高产的菌株,本试验从泡菜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经16S rDNA测序确定该株为乳酸菌属植物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由响应面试验确定外源添加物与温度之间的最佳方案,得到苯乳酸高产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葡萄糖添加量为25 g/L、玉米浆添加量为5 g/L、接种量为100 µL菌液、发酵时间为72 h、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柠檬酸添加量为5 g/L、反应温度为33 ℃时苯乳酸的表达量达到374.26 mg/L,优于未优化前38.97 mg/L的产量.在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可以高产苯乳酸,解决原始株表达量低的问题.

    苯乳酸植物乳杆菌苯丙氨酸正交试验响应面

    不同氮源对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永浪叶恒博曹应东沈宇龙...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采用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试验、Western blot试验、Hoche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探究不同氮源(蛋氨酸与氯化铵)对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对瘤胃上皮细胞来说,处理36 h时,添加0.12 mmol NH4Cl组和0 mmol Met缺失组的OD值均达到对照组的一半,且均显著低于0.048 mmol Met 组、0.12 mmol Met 组(对照组)和 0.048 mmol NH4Cl 组(P<0.05),0 mmol Met 组比 0.12 mmol NH4Cl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 0 mmol Met组的总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最高,显著高于0.12 mmol Met组(对照组)和0.12 mmol NH4Cl组(P<0.05),而0 mmol Met组和0.12 mmol NH4Cl组的早期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0.12 mmol Met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12 mmol NH4Cl组和0 mmol Met组的线粒体膜电势分别显著下降到71.99%和67.67%;与对照组相比,0 mmol Met组和0.12 mmol NH4Cl组的促调亡蛋白Cas-pase-3、Bax和p53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抑调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0 mmol Met组和0.12 mmol NH4Cl组的p-mTOR和p-AMPK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蛋氨酸缺乏会诱导瘤胃上皮细胞发生凋亡,NH4Cl替代可以缓解凋亡的发生,其诱导过程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AMPK-mTOR信号通路完成,该结果说明了蛋氨酸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可为反刍动物的配合饲料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瘤胃上皮细胞细胞凋亡蛋氨酸氯化铵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陈显玲苏龙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微生物菌库中筛选获得1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HHL,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HHL最优产酶条件为以改良察氏培养基为培养基,pH 6.0,接种量8%,培养温度35 ℃,培养时间144 h.此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8.74 U/mL.

    β-葡萄糖苷酶米曲霉鉴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