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754例餐食中游离糖含量分布研究

    张蓉刘阳绿婉亭王雪楠...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我国餐食中游离糖含量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中国食物成分监测项目,收集并整理了来自19个地区754例餐食(包括主食、糕点及各种菜肴)的游离糖含量数据,根据主辅料配比及主要加工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各类餐食游离糖含量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各类食品游离糖含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餐食游离糖含量整体偏低,为0。4 g/100 g(Tr~2。1 g/100 g),谷薯类中以糕点为主的蒸制、烤制品游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0。3 g/100 g(1。8~13。9 g/100 g)、14。0 g/100 g(3。9~19。2 g/100 g),动物性菜肴中红烧畜肉的游离糖含量为4。6 g/100 g(0。5~10。0 g/100 g)。结论:通过分析餐食中游离糖含量水平,为后续探讨餐厅控糖策略提供依据。

    在外就餐糖含量餐食

    基于文献计量的食物营养领域发展动态分析研究

    李宝玉曲峻岭朱大洲朱青承...
    10-1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食物营养学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受到国际国内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为科学指导居民健康膳食消费、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提供有效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9年国内外食物营养学科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筛选的107 027篇文献进行学科研究动态、发展特点与挑战分析。结果:全球食物营养领域文献数量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我国文献数量处于世界前列,但整体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国际间合作不断加强,研究热点高度集中在食物营养成分、食物开发与加工、食物与慢性病和食物组学等方面。全球食物营养领域科技创新具有政策研究日益受重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我国食物营养领域也面临着农业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居民膳食消费升级、营养消费结构优化等方面需求。结论:根据我国食物营养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领域深化与体系建设、推动食物营养政策及立法颁布实施、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等三方面建议,为助力我国食物营养研究发展,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与国民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食物营养文献计量发展动态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对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佳乐张斌贺子康虞国平...
    19-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海南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关于税收、入境、贸易及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将发生改变,零关税制度、免签入境、极简审批等政策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贸易和监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封关后带来的变化。方法:本文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带来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封关运作会对海南省农产品的贸易、质量安全以及追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针对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政策建议,以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更好地应对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封关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影响。

    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对策建议

    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

    孟淑真马飞吴拥军李升...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加工效率和控制干燥过程。方法:研究干燥风温、风速和铺放厚度对细菌型豆豉干燥特性的影响,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χ2)、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得到最适干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适干燥模型拟合方程。结果: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相比于风温和风速,铺放厚度对豆豉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影响最大;干燥活化能为20。588 kJ/mol,较易于干燥。Logarithmic模型为该豆豉热风干燥的最适模型,此模型拟合方程能较准确反应豆豉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情况。结论: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细菌型干豆豉提供科学依据。

    细菌型豆豉热风干燥干燥特性Logarithmic模型

    燕窝和唾液酸对糖脂代谢影响的定性循证研究

    曲畅林咏惟周淑益申贵元...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补充燕窝及唾液酸对糖脂代谢的健康效应进行系统综述。方法:以"燕窝OR唾液酸""糖代谢""脂代谢"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于201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中文和英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作为本次综述的主要证据,其中有关唾液酸对糖脂代谢影响的文献5篇,有关燕窝对糖脂代谢影响的文献3篇,均为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结果:5项唾液酸的研究和3项燕窝的研究显示,补充燕窝或唾液酸能够降低高脂膳食实验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动脉粥样肝硬化斑块面积、HOMA-IR值、OGTT曲线下面积等(P值均小于0。05),有益于糖脂代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基于动物实验结果的证据评价等级较差,未检索到证据强度高的人群研究。结论:燕窝和唾液酸对改善实验动物的糖脂代谢有益,然而尚不清楚其对于人类糖脂代谢是否有调节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燕窝唾液酸糖脂代谢证据评价

    不同品种山药的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刘昕玥王凤忠范蓓王琼...
    42-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品种山药的功能成分、功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药、品种、功能成分、功效作用机制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山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天然的传统中药材,功能活性成分十分丰富,包括多糖类、皂苷类、多酚类、尿囊素等,具有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等作用,对功效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结论:山药在药用和健康食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应加大对其结构、功效作用及机制和相关产品的研究。

    山药不同品种功能成分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维生素D补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Meta分析

    安红红宋凯琳马迎惠李翀...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D补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有关维生素D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2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916例受试者(试验组963例、对照组95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补充组的空腹血糖(FBG)[SMD=-7。73,95%CI(-12。10,-3。36),P=0。000 5]、甘油三酯(TG)[SMD=-24。03,95%CI-29。47,-18。58),P<0。00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MD=2。76,95%CI 0。84,4。69),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MD=-2。93,95%CI-4。32,-1。54),P<0。000 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MD=-1。00,95%CI(-1。61,-0。38),P=0。002]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SMD=-0。19,95%CI(-0。47,-0。10),P=0。2]、总胆固醇(TC)[SMD=-6。6,95%CI(-12。17,-1。03),P=0。0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2。09,95%CI(-4。31,0。13),P=0。06]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FBG、TG、HDL-C、LDL-C、hs-CRP,但对HbA1c、TC、TNF-α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2型糖尿病维生素D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维生素D联合膳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华俊袁建娜王薇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膳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及产妇和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128例患有GDM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400 IU/次,1次/d)联合膳食管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情况,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孕妇和胎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在年龄、孕周、BMI、文化程度、叶酸补充情况、规律运动及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上均无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BG、HbA1c、2h PG、HOMA-IR及FINS水平无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且经维生素D及膳食管理干预的观察组孕妇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4。69%vs 32。81%)及胎儿(3。13%vs 31。2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维生素D联合膳食管理辅助治疗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产妇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维生素D妊娠期糖尿病干预妊娠结局血糖胰岛素抵抗

    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三餐就餐情况分析

    黄梨煜魏潇琪于博赵耀...
    60-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三餐就餐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中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据,分析三餐就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每日三餐的比例为77。5%,每日早餐为86。5%,每日午餐为88。1%,每日晚餐为92。4%。60岁及以上老年人早餐、午餐及晚餐最主要食物均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分别为82。1%、81。8%、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腰围不适宜者、每日身体活动时间≥30 min/d及不饮酒的老年人每日三餐的比例高(均P<0。05);年龄越高早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高密度脂蛋白不正常者及不饮酒的老年人午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均P<0。05);不饮酒的老年人晚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P<0。05)。结论: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三餐的比例和三餐食物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均较低,急需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让更多的老年人每日三餐都有保障。

    三餐营养就餐情况老年人北京市

    叶酸水平与美国65岁以上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关联性分析

    王霆钧陈婷婷黄源鹏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叶酸水平可能与年龄有关。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叶酸与BP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2001—2008年数据,根据既往研究,将叶酸按照五分位法分为Q1~Q5五组,用统计软件R和Free statistics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886名参与者,其中690例(77。9%)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平均年龄(68。1±10。6)岁。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最低五分位(Q1)相比,高水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与BPH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2。07,95%CI:1。14~3。75,P=0。016;OR=1。73,95%CI:1。01~2。96,P=0。047),而膳食叶酸没有(OR=1。36,95%CI:0。78~2。38,P=0。279)。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5岁的亚组中,高水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与BPH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2。38,95%CI:1。2~4。74,P=0。014;OR=2。31,95%CI:1。22~4。39,P=0。01)。结论:在美国老年男性个体中,高水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可能是BPH的危险因素。

    膳食叶酸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良性前列腺增生NHANES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