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用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

桂明英

双月刊

1003-8310

zgsyj2005@yahoo.com.cn

0871-65151099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政教路14号

中国食用菌/Journal Edible Fungi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食用菌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动态、实用技术和行业信息。是以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从事食用菌的商业贸易人士、广大菇农和食用菌爱好者为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58-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与栽培配方,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以3个常用配方栽培经组织分离获得的商品性状较好的3个秀珍菇品种纯菌种,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品种"秀E"和配方2(玉米芯22%、甘蔗渣10%、细锯末18%、棉籽壳20%、麸皮20%、玉米粉3%、豆粕5%、碳酸钙1%、氧化钙1%,含水量63%)为最优组合,单位产量达0.345 kg/袋,A级菇占比最高,且出菇管理较简便.此外,配方2栽培秀珍菇品种"秀98"的单位产量也可达0.335 kg/袋,A级菇占比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均达到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预期要求.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配方产量

    平菇培养料发酵后熟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龚凤萍竹玮王子良张应香...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平菇发酵料最佳处理方式,对发酵料进行不同次数翻堆后将部分发酵料于70 ℃或80 ℃进行熟化处理,并与未熟化发酵料进行对比.测定不同翻堆次数后发酵料的理化性质(含水量、pH)、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变化趋势、干物质损耗情况.比较不同翻堆次数发酵料及熟化处理料对平菇菌丝生长及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料第1次翻堆时料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达到峰值,第2次翻堆后数量呈下降趋势.发酵料分别经70 ℃和80℃熟化处理后,料中微生物菌落明显减少.其中,70 ℃熟化后嗜热真菌、细菌、放线菌均少量存在;经过80℃熟化后发酵料中真菌几乎不可见,但仍存在嗜热放线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料在经过2次翻堆即可达到标准,再经过80 ℃熟化处理后效果更佳,表现为平菇菌丝生长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平菇棉籽壳发酵后熟化理化性质生物学效率

    基于ISSR-PCR体系鉴别樟芝单核体交配型

    李晓晖盖舒萍汪雯翰琚建伟...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单核体的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31个樟芝单核体,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单核体为樟芝.以单核体S2、S10、S14、S27的DNA为模板,对14条I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P7、P9、P21、P25用于交配型鉴定.单核体S9和S25为同一交配型,两者与S2为不同交配型,通过镜检进一步验证S9、S25可以与S2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樟芝单核体交配型的鉴定时间.

    樟芝单核体交配型ISSRITS

    香菇杂交菌株抗木霉能力筛选及可靠性分析

    张根伟王雅囡王晓颖刘振国...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菇育种中,抗木霉能力是筛选优良菌株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菌株抗木霉能力筛选效率,通过香菇与木霉菌株在培养皿中的对峙培养,利用拮抗带宽度、香菇拮抗半径和木霉入侵距离3种方法对256株香菇杂交菌株进行抗木霉能力筛选.每种方法各筛选61株抗性强的菌株(合计101株)进行栽培试验,比较抗木霉能力的一致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香菇拮抗半径、拮杭带宽度和木霉入侵距离3种方法测定的菌株抗木霉能力趋势线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0.536和-0.675,存在极显著较大相关,栽培污染群体指数分别为6.3、4.6和9.9,说明拮抗带宽度测定方法筛选的菌株抗木霉能力更强,其次为香菇拮抗半径,最差为木霉入侵距离.

    香菇菌株抗木霉拮抗带宽度香菇拮抗半径木霉入侵距离

    不同营养物质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富振洋杨璐孙宁班立桐...
    82-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平板培养法,以灵芝菌种泰山灵芝、G8和京大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及维生素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类营养物质对不同来源菌株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泰山灵芝菌丝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的利用较好,G8在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而京大1号对碳源的适性较广;酵母粉、VB1和 VB3利于泰山灵芝菌丝生长,酵母粉、VB3和VB6对G8和京大1号灵芝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灵芝菌丝生长碳源氮源维生素

    核磁共振氢谱法在灵芝多糖品质控制中的应用

    王咪刘跃鹏裴蕾李波...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并优化了灵芝多糖的氢-1核磁共振波谱(1H-NMR)快速检测方法.以异头氢区(8 4.42~5.40 ppm)为"指纹"鉴定区,通过比较样本光谱与标准光谱的相似性测定灵芝多糖,并开展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检测8批自提赤芝多糖的结果与标准图谱相似性均达到0.95以上,显示了良好的重现性.建立的1H-NMR快速检测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灵芝多糖,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精确度高的特点.

    灵芝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法结构鉴定

    柞蚕蛹虫草不同培养时间中的活性物质代谢组分析

    李亚洁温志新孟楠李学军...
    95-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柞蚕蛹虫草不同培养时间中活性代谢物的种类及积累规律,运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培养0、10、20、30、40 d的柞蚕蛹虫草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不同培养时间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种类大体相同,在各试验培养期中分别鉴定出419、419、420、417和417个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酚酸、有机酸、糖及醇类、脂类、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其中,首次检测到3-吲哚丙酸、吡哆素.柞蚕蛹虫草培养过程中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所有的差异代谢物聚为9个簇,大致分为5种类型,其中,有61个代谢物在试验期内呈现持续上调趋势,包括虫草素、2-脱氧腺苷等.对比主要活性物质中6种核苷类成分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培养40 d的柞蚕蛹虫草品质更佳.

    柞蚕蛹虫草活性物质代谢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的菌塘土壤微生态区系特征

    姚春馨余萍赵廷惠自正权...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各理化参数高于非菌塘土,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加151.22%)、锰(增加156.38%)、铜(增加105.88%)含量差异极显著,磷、锌、镁含量差异显著.菌塘土壤中主要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非菌塘相比差异极显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细菌类群为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酸杆菌属(Acidipila)、热酸菌属(Acidothermus);优势真菌类群为暗梗单孢霉属(Chloridium)、Sagenomella、Glarea、锁瑚菌科未分类的属 unclassified-Clavulinaceae、口蘑属(Tricholoma).

    松茸菌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

    皱木耳白毛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马明冯云利孙达锋刘绍雄...
    110-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皱木耳患白毛病的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并采用ITS序列分析技术,确定了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皱木耳白毛病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且该病原菌在皱木耳中首次报道.

    皱木耳病原真菌层出镰刀菌

    《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解析

    赵春艳华蓉董娇刘寅山...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从香格里拉松茸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松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梳理了松茸的发展背景、取得成效、发展机遇、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香格里拉松茸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香格里拉松茸的利用现状和利用措施;依据标准对香格里拉松茸进行分级,并从组织、政策、资金、科技人才、执法监督,倡导全民行动、合作交流等方面强化松茸保护措施.《白皮书》的出台,促进了香格里拉松茸产业发展"始于松茸,不止于松茸",实现香格里拉松茸产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