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成人全麻气管插管时对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β频段的影响

    王立强杨寅奇高雅樵郑秋岳...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时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不同频段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 例全麻气管插管下拟行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心电图监测以及QPEEG检测,通过上述检测手段采集患者不同脑区(左右额叶、顶叶以及颞叶)脑电信号并划分多个频段,分别利用苯磺顺阿曲库铵、丙泊酚以及舒芬太尼进行诱导.根据舒芬太尼不同剂量将患者分为Ⅰ组(0.15 μg/kg)、Ⅱ组(0.30 μg/kg)以及Ⅲ组(0.45 μg/kg),各 20 例.在三组患者均处于麻醉状态时应用意识深度监测仪观察其意识深度,当Narcotrend指数均在 40~60 的情况下采集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 1 min(G0)、插管后 1 min(G1)的QPEEG信号.对比三组全麻诱导期间需使用阿托品药物、升压药物情况及各脑区δ、β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结果 Ⅰ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5.00%,无使用升压药物的患者;Ⅱ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15.00%,使用升压药物占比为 10.00%;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40.00%,使用升压药物占比为 25.00%;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及升压药物的占比高于Ⅰ组,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和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及升压药物的占比对比不具有差异性,未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于G0,三组G1 所有脑区β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左额、左右顶、左右颞脑区变化最明显;G1 时所有脑区β频段功率百分比三组对比,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左额、顶脑区.较之于G0,三组G1 所有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其中最为明显区域为左额、左右顶脑区;G1 时左额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三组对比,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Ⅲ组;其余脑区三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对比不具有差异性,未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同一镇静效果作用下,伤害性刺激可以促进脑电波变化,此时β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将会显著增加,δ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则应明显降低,所以上述两个频段中脑电变化与伤害性刺激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而在大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中可以达到抑制β频段脑电波所产生变化的作用.

    丙泊酚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定量药物脑电图频段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

    孙莎莎杜晓红李香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240 例脑梗死患者,参考双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98.33%、85.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2.41±0.43)g/L水平较对照组的(3.85±0.64)g/L更低(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5.48±2.21)、(13.19±1.53)、(20.45±2.24)s,均较对照组的(30.47±2.15)、(10.83±1.27)、(16.75±1.87)s更长(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 2、4 周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33.22±4.47)%、(37.13±4.26)%较对照组的(40.78±4.75)%、(43.67±4.39)%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均上升,且NIHSS评分(10.23±1.04)分、Barthel指数(72.53±5.46)分较对照组的(17.72±1.28)、(60.78±4.35)分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33%、14.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凝血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脑梗死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临床效果

    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张涛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采用尿激酶以及阿替普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 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2 h、1 d、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26±0.38)、(14.26±0.88)、(10.28±0.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22±0.71)、(17.74±0.91)、(14.35±0.71)分,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2.61±1.38)d长于对照组的(17.53±1.62)d、治疗费用(14350.26±128.38)元高于对照组的(11273.22±124.52)元,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00%,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4.00%,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在脑梗死治疗期间采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以及用药安全性高于尿激酶,虽然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治疗费用比较高、治疗周期比较长,为此在患者治疗中还是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尿激酶阿替普酶脑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有效性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庄荣利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干预配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56 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常规治疗+肠内营养干预)与研究组(n=28,常规治疗+肠内营养干预配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6.43%较对照组的 71.43%高(P<0.05).治疗后,两组WBC、PCT、IL-6、CRP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WBC(7.12±0.64)×109/L、PCT(0.71±0.16)ng/ml、IL-6(75.11±6.34)ng/L、CRP(5.16±0.45)mg/L均较对照组的(9.25±0.55)×109/L、(1.05±0.21)ng/ml、(85.23±6.76)ng/L、(8.52±1.05)mg/L低(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FEV1(3.21±0.57)L、FVC(3.59±0.24)L、FEV1/FVC(74.36±5.34)%均较对照组的(2.34±0.63)L、(3.05±0.43)L、(68.24±4.12)%高(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干预配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改善其机体营养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可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重症肺炎肠内营养益生菌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白百抗痨颗粒联合2HRZE/4HR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

    董振岭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百抗痨颗粒联合 2HRZE/4HR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86 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应用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应用白百抗痨颗粒联合 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P<0.05).两组治疗 1 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 3、6 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分别为 88.37%、95.35%,高于对照组的 69.77%、81.40%(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8.84±2.36)d、咳痰缓解时间(9.86±2.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6±2.52)、(12.86±2.85)d(t=4.596、5.435,P=0.000、0.000<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58%(11/43),与对照组的 30.23%(13/4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白百抗痨颗粒联合 2HRZE/4HR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活动性肺结核白百抗痨颗粒2HRZE/4HR方案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赵成龙赵瑞雪刘恒明陈萃...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析在老年患者无痛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中,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 100 例接受无痛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镇静成功率,检查时间、恢复时间、术中输注液体量,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镇静成功率为 98.00%(49/50),与对照组的 96.00%(48/50)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436,P=0.5577>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3.99±0.34)min短于对照组的(4.34±0.38)min,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输注液体量少于对照组,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00%、2.00%,低于对照组的 16.00%、2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痛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中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苯磺酸瑞马唑仑阿芬太尼老年患者无痛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

    小儿斜视矫正术应用喉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小丹熊思敏叶菊香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斜视矫正术应用喉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72 例斜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36 例.两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行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气管插管/喉罩即时(T2)、插入气管插管/喉罩后 5 min(T3)、拔出气管插管/喉罩前5 min(T4)、拔出气管插管/喉罩后 5 min(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T1~T5 时的HR、MAP水平与同组T0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5 时的SpO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4 时的HR、MAP水平较同组T0 时更高(P<0.05);研究组T2、T4 时的HR[(108.35±12.54)、(111.21±11.65)次/min]、MAP[(82.21±6.15)、(80.35±5.87)mm Hg(1 mm Hg=0.133 kPa)]较对照组的[(122.45±14.74)、(126.64±12.05)次/min]、[(94.58±6.24)、(92.65±5.36)mm Hg]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8.33%低于对照组的 30.56%(P<0.05).结论 小儿斜视矫正术应用喉罩全身麻醉,可减少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小儿斜视喉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复苏期斜视矫正术声音嘶哑全身麻醉

    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价值分析

    詹强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胃轻瘫(DGP)实施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80 例DGP患者作为样本,根据掷骰子分为传统组、治疗组,每组 40 例.传统组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行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胃排空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50%高于传统组的 82.50%(χ2=5.0000,P=0.0253<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均高于治疗前,生长抑素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动素(351.62±18.76)pg/ml、胃泌素(69.82±4.52)pg/ml均高于传统组的(332.49±17.03)、(64.11±3.08)pg/ml,生长抑素(12.09±2.11)ng/ml低于传统组的(20.97±6.13)ng/ml(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均短于治疗前,胃排空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排空时间(2.98±0.65)h短于传统组的(4.01±0.77)h,胃排空率(72.96±5.03)%高于传统组的(55.31±8.92)%(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传统组的20.00%(χ2=4.1143,P=0.0425<0.05).结论 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DGP的总有效率高,能缩短胃排空时间,维持较高胃排空率,提升胃肠动力,且不良反应少,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枳实消痞丸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加减治疗不良反应

    院内制剂鼻渊清胶囊辅助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

    邓燕春吴峰坤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院内制剂鼻渊清胶囊辅助治疗对过敏性鼻炎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65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2 例)与观察组(33 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通窍鼻炎颗粒+鼻渊清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症状改善时间,随访 12 个月鼻炎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0.45±0.51)、(0.58±0.50)、(0.42±0.50)、(0.55±0.5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2±0.46)、(0.84±0.37)、(0.88±0.34)、(0.81±0.40)分(P<0.05).观察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改善时间分别为(4.76±0.56)、(4.36±0.49)、(6.21±0.74)、(4.30±0.4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5±0.57)、(6.16±0.57)、(7.94±0.80)、(6.00±0.67)d(P<0.05).观察组随访 12 个月鼻炎复发率 15.15%(5/33)低于对照组的 50.00%(16/3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院内制剂鼻渊清胶囊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能够快速有效减轻患者鼻炎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过敏性鼻炎鼻渊清胶囊复发院内制剂临床疗效

    益肾补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疗效观察

    黄海健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益肾补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疗效.方法 50 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肾补脾汤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空腹血糖(5.45±0.83)mmol/L、餐后 2 h血糖(8.56±0.97)mmol/L、糖化血红蛋白(5.29±0.54)%均低于对照组的(6.95±0.92)mmol/L、(10.69±1.05)mmol/L、(6.03±0.67)%(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相比于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于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中血肌酐(82.05±7.39)μmol/L、尿素氮(6.14±0.89)mmol/L、尿白蛋白肌酐比值(10.64±1.59)mg/mmol均低于对照组的(90.43±8.07)μmol/L、(7.03±0.97)mmol/L、(12.50±1.87)mg/mmol,肾小球滤过率(119.05±5.46)ml/min高于对照组的(113.24±5.07)ml/min(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生理评分(89.75±6.48)分、心理评分(89.07±6.02)分、环境评分(90.14±6.15)分、社会关系评分(89.96±6.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93±6.85)、(82.40±6.13)、(83.27±6.30)、(83.14±6.54)分(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治疗时,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益肾补脾汤治疗可增强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肾功能,且这种治疗方案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糖尿病肾病Ⅳ期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肾补脾汤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