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时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不同频段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 例全麻气管插管下拟行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心电图监测以及QPEEG检测,通过上述检测手段采集患者不同脑区(左右额叶、顶叶以及颞叶)脑电信号并划分多个频段,分别利用苯磺顺阿曲库铵、丙泊酚以及舒芬太尼进行诱导.根据舒芬太尼不同剂量将患者分为Ⅰ组(0.15 μg/kg)、Ⅱ组(0.30 μg/kg)以及Ⅲ组(0.45 μg/kg),各 20 例.在三组患者均处于麻醉状态时应用意识深度监测仪观察其意识深度,当Narcotrend指数均在 40~60 的情况下采集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 1 min(G0)、插管后 1 min(G1)的QPEEG信号.对比三组全麻诱导期间需使用阿托品药物、升压药物情况及各脑区δ、β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结果 Ⅰ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5.00%,无使用升压药物的患者;Ⅱ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15.00%,使用升压药物占比为 10.00%;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占比为 40.00%,使用升压药物占比为 25.00%;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及升压药物的占比高于Ⅰ组,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和Ⅲ组使用阿托品药物及升压药物的占比对比不具有差异性,未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于G0,三组G1 所有脑区β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左额、左右顶、左右颞脑区变化最明显;G1 时所有脑区β频段功率百分比三组对比,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左额、顶脑区.较之于G0,三组G1 所有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其中最为明显区域为左额、左右顶脑区;G1 时左额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三组对比,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Ⅲ组;其余脑区三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对比不具有差异性,未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同一镇静效果作用下,伤害性刺激可以促进脑电波变化,此时β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将会显著增加,δ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则应明显降低,所以上述两个频段中脑电变化与伤害性刺激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而在大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中可以达到抑制β频段脑电波所产生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