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控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

    梁浩冯振华彭业平黄强...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结石且伴有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可控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将样本经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可控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2.55±1.45)d、术后血尿时间(1.13±0.56)d、手术时间(42.30±4.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0±2.35)d、(2.20±0.65)d、(63.03±6.33)min(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12.5%(5/40),相比于对照组的 40.0%(16/40)低(P<0.05),手术更安全、可靠.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清除率 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5%(33/40)(P<0.05),术后残石率更低.结论 可控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提高术后结石清除率,降低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安全有效.

    肾结石可控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尿路感染结石清除率

    低温等离子与常规电刀在软腭黏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时恩来方怡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与常规电刀在软腭黏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 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 15 例采用常规电刀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 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继发出血、血肿形成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65±2.61)cm2、(21.87±5.19)min、(16.47±4.14)ml,对照组分别为(6.52±2.25)cm2、(22.00±5.14)min、(16.87±3.66)ml;两组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 1、3、5 d的VAS评分分别为(3.87±1.13)、(2.80±0.77)、(1.8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6.73±1.28)、(5.60±1.06)、(3.20±1.86)分;两组术后 1、3、5 d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 1 例(6.67%)创面继发出血(予局部麻醉下行出血点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2 例(13.33%)软腭血肿情况(未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冷流饮食及局部冰敷后血肿逐渐吸收);研究组术后未出现创面继发出血及软腭血肿情况;两组创面继发出血及软腭血肿形成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 6 个月,均未见软腭病变局部复发情况.结论 在软腭黏膜病变切除手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反应,降低术后继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在经济情况允许下可作为临床首选应用.

    低温等离子常规电刀软腭黏膜良性病变临床效果

    不同冲洗消毒的药物在根管治疗中对牙周牙髓病变的远期效果对比

    武利州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冲洗消毒药物对根管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远期效果.方法 110 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55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参照组辅以次氯酸钠溶液超声冲洗+氢氧化钙消毒,研究组辅以替硝唑溶液超声冲洗+盐酸米诺环素消毒.比较两组的牙周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临床附着水平(CAL)、疗效、复发率及牙齿松动、牙周炎、叩痛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36%,高于参照组的 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3 个月,研究组的 BI、PD、PLI、GI、CAL分别为(1.96±0.54)、(4.48±0.46)mm、(1.29±0.56)、(1.47±0.33)、(3.40±0.47)mm与(1.62±0.40)、(4.22±0.40)mm、(1.05±0.43)、(0.80±0.25)、(3.18±0.44)mm,均低于参照组的(2.30±0.52)、(4.90±0.53)mm、(1.68±0.49)、(1.69±0.31)、(3.83±0.52)mm与(1.93±0.47)、(4.87±0.47)mm、(1.33±0.40)、(1.23±0.27)、(3.65±0.4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的PD(4.05±0.33)mm、CAL(3.10±0.38)mm低于参照组的(4.24±0.35)、(3.42±0.3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 个月,两组的 BI、GI和PLI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 3.64%、牙齿松动发生率 1.82%、牙周炎发生率 5.45%低于参照组的 14.55%、12.73%、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叩痛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替硝唑溶液+米诺环素是合适的冲洗消毒药物,该方案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能够改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牙周情况,预防疾病的复发.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替硝唑米诺环素消毒复发

    司米护齿涂剂治疗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刘庆新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司米护齿涂剂治疗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ED)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68例正畸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给予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实验组给予司米护齿涂剂.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牙周情况[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mBI)]、ED发生率及牙釉质脱矿指数(EDI).结果 治疗后 6、9、12 个月,实验组的菌斑指数分别为(1.98±0.13)、(1.95±0.20)、(1.00±0.11),mBI分别为(1.65±0.12)、(1.19±0.13)、(0.92±0.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0.15)、(2.48±0.22)、(1.71±0.15)与(2.06±0.14)、(1.53±0.10)、(1.09±0.05)(P<0.05);治 疗 后6、9、12 个月,实验组的ED发生率分别为 14.71%、8.8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1.18%、29.41%、11.76%(P<0.05);实验组治疗后 6、9、12 个月的EDI分别为(16.35±1.20)、(13.58±1.47)、(9.26±1.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8±1.62)、(17.50±1.53)、(15.14±1.15)(P<0.05).结论 对正畸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给予司米护齿涂剂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预防ED事件,改善牙周指标,值得采纳.

    牙釉质脱矿司米护齿涂剂正畸治疗菌斑指数

    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效果分析

    詹宏伟汤锋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组织救治效果.方法 19 批(79 例)烧伤面积>30%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接受补液等药物治疗、气管切开、创面治疗以及其他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 钙结合蛋白A9(S100A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疼痛因子[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化酶 2(COX-2)]水平.结果 79 例患者治愈 69 例,死亡 10 例,其中 4 例死于创面感染,2 例死于重度吸入性损伤,1 例死于后期气管切开的无名动脉出血,1 例死于肾衰竭,1 例死于继发性肺炎,1 例死于导管败血症.治疗后,患者的VEGF(265.73±18.49)μg/L、S100A9(176.49±10.18)μg/L、bFGF(274.85±18.63)μg/L均高于治疗前的(110.54±7.63)、(80.53±3.12)、(101.52±7.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SP、PGE2、COX-2 分别为(46.53±5.11)ng/ml、(124.39±10.67)pg/ml、(53.47±3.42)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75.29±10.24)ng/ml、(238.74±20.15)pg/ml、(126.79±10.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7、44.576、57.429,P=0.000、0.000、0.000<0.05).结论 针对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组织救治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成批大面积烧伤组织救治生长因子疼痛因子

    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临床治疗对策研究

    柳胜强黎小娟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治疗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 例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双治组与单治组,每组 40 例.双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单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及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结果 双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00%高于单治组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双治组SCr(359.45±97.38)μmol/L、ALT(180.45±42.38)U/L、TBiL(30.38±10.67)μmol/L较单治组的(407.37±108.28)μmol/L、(281.37±53.28)U/L、(38.27±12.94)μ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双治组CK(652.23±142.63)U/L、CK-MB(28.31±8.23)U/L、LDH(446.23±110.63)U/L、WBC(10.31±3.23)×109/L较单治组的(1182.35±265.47)U/L、(40.12±13.24)U/L、(816.35±180.47)U/L、(15.12±4.24)×109/L更低,PLT(88.23±15.63)×109/L、Hb(79.31±22.23)g/L较单治组的(77.35±15.47)×109/L、(68.12±21.24)g/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蜂蜇伤中毒多脏器衰竭血液灌流甲泼尼龙疗效

    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及临床诊治研究

    黎小娟柳胜强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后的急诊处理措施及诊治效果.方法 80 例毒蛇咬伤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 40 例.参考组采取常规急诊处理方式,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应用负压吸引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肿胀情况和总体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0.00%相较于参考组的 72.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0.5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3 d,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4.33±0.92)、(3.58±0.52)、(2.13±0.38)分,较参考组的(5.21±0.84)、(4.37±0.67)、(4.00±0.45)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0.5 h两组患者肿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3 d,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分别为(1.15±0.33)、(0.95±0.17)、(0.69±0.15)分,较参考组的(1.76±0.24)、(1.24±0.22)、(0.93±0.13)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 90.00%相较于参考组的6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毒蛇咬伤后需要及时进行急诊处理,在此基础上配合负压吸引方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肿胀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

    毒蛇咬伤急诊处理负压吸引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李杰坤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 例甲状腺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将 100 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10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结节超声表现、检查满意度.结果 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性为95.0%(95/100),特异性为 97.0%(97/100),准确性为 96.0%(194/200).甲状腺癌组结节低回声 95 个、高回声 23 个、混合回声 6 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节低回声 7 个、高回声 53 个、混合回声 113 个;甲状腺癌组结节血流分级Ⅰ级 30 个,Ⅱ~Ⅲ级 94 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节血流分级Ⅰ级 157 个,Ⅱ~Ⅲ级16个;甲状腺癌组结节边缘清晰26个,模糊9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节边缘清晰130个,模糊43个;甲状腺癌组结节有钙化 97 个,无钙化 27 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节有钙化 18 个,无钙化 155 个.两组患者结节回声、血流分级、边缘及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检查满意度 95.0%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 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价值显著,可为患者开展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超声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区义红麦哲林罗尧新张影霞...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 例胃癌患者作为试验一组,50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试验二组,另选取 2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及胃镜检查,将胃镜作为金标准,与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效能;对比三组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对比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与胃镜检查的费用.结果 试验一组胃蛋白酶原Ⅰ/Ⅱ(6.21±0.64)、血红蛋白(101.43±16.02)g/L低于试验二组的(7.45±0.85)、(122.14±17.56)g/L和对照组的(10.25±1.34)、(145.56±18.95)g/L,胃泌素-17(G-17)(19.21±2.03)pmol/L、白细胞计数(12.04±1.34)×109/L高于试验二组的(15.14±1.65)pmol/L、(10.01±1.02)×109/L和对照组的(11.03±1.22)pmol/L、(6.78±0.81)×109/L(P<0.05);试验二组胃蛋白酶原Ⅰ/Ⅱ、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胃泌素-17、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诊断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 20、50 例.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确诊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 19、51 例,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8.57%、95.00%、100.00%.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的检查费用为(358.79±40.28)元,胃镜的检查费用为(750.45±100.69)元;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的检查费用明显少于胃镜(t=34.261,P=0.000<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联合血常规检查可作为萎缩性胃炎、胃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诊断结果与胃镜检查接近,值得应用.

    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血常规胃镜萎缩性胃炎胃癌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尹航贤徐杨石健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4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活动期分成观察 1 组(非活动期)和观察 2 组(活动期),各 20 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 20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 2 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观察 1 组、对照组高,C3、C4 水平比观察 1 组、对照组低(P<0.05).观察 1 组IgA、Ig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但观察 1 组与对照组IgM、C3、C4 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抗Sm抗体阳性率为 60.00%;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 57.5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 37.50%;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 27.50%.对照组抗Sm抗体阳性率 0;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 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 0;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 0.观察组抗Sm抗体阳性率、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价值高,能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