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体育科技

田野

双月刊

1002-9826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中国体育科技/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同群效应——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许文鑫郭凯林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排除外生效应、相关效应和羊群效应后,对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居民的体育锻炼存在同群效应,社区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居民的比例越高,个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大;2)老年人、教育程度较低者以及农村居民对同群者的反应更为敏感;3)同群效应主要通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完善、社区居民的交往以及交往过程中熟悉程度的增加发挥作用。提示,相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同群效应的影响及年龄、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异,以充分利用同群效应,扩大体育锻炼的"社会乘数"作用,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落实。

    体育锻炼同群效应社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检视与纾解方略

    邵雪梅段娟娟赵亮董蕾...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理论框架,在明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内涵阐释与逻辑指向的基础上,审视剖析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在需求识别、决策制定、业务流程与绩效反馈4个方面所存阻滞困境,发现技术认知化差异阻碍需求识别受众规模扩张、"重硬轻软"致使服务供给决策选择性回应、治理主体协同不畅拉低业务流程动态运行质效、评估体系不健全滋生无效产能过剩风险等问题。建议从聚力弥合群众认知化差异以拓增服务需求识别规模、加速供给理念迭代转型以赋能决策精准化回应、推动平台数字化动态缔约以激励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提升绩效主体评估质效与丰富绩效评估指标外延4个方面,层层递进、分级落实,助力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识别即时性、决策制定精细性、业务流程动态性与绩效评估全面性切实提升。

    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供给

    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动因、掣肘因素与行动路径

    韩宏宇郑家鲲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立足我国体育治理本土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动因、掣肘因素与行动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加快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治理形态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型的实践要求,是治理结构从"机械联合体"迈向"有机共同体"的现实诉求,是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向"内生自发"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治理重心下移不足的"悬浮化"、治理主体共治不彰的"碎片化"、公私治理价值不容的"公共性"等困境是制约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主要掣肘因素。基于此,提出清责赋权增能,增强治理网络向心力;完善共治机制,提升多元主体整合力;推进利益共容,激发共同体发展内驱力等三方面行动路径。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现实动因掣肘因素行动路径

    国外体育世界冠军成长环境研究综述

    辜德宏王世龙扈春荣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助力我国体育世界冠军培养,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国外体育世界冠军的成长环境特征进行梳理。国外学者们主要从家庭环境、训练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4个方面进行研究:1)家庭环境方面,亲属有良好运动背景为孩子运动兴趣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家庭经济支持使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成为可能,而情感和行为支持则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了运动员们的参训动机和责任。2)训练环境方面,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有利于队员的成长,运动员内在竞争动机的作用具有两面性,设置科学的实战竞争场域、敢于全方位对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3)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有国家经济水平、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制度支持、组织机构支持、国人体育价值观念、出生地人口规模和密度因素。其中,出生地人口规模和密度与运动员成才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他因素表现为正相关关系。4)自然环境方面,气候条件创造了便利的参与条件,改造了当地居民的身体条件;地理位置影响不同项目的开展条件,并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产生相应影响。本研究建议,努力改造训练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体育世界冠军的培养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利用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为选材和育才提供帮助。

    体育世界冠军成长环境竞技人才培养

    运动训练负荷的多模态监控模式及实践策略

    陆施熠胡海旭金成平田浩...
    33-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体育科学与技术领域,对运动训练负荷进行专业化和精确化的监控和施加被公认是高质量训练的重要前提,它对于优化训练过程并实现高质量的训练创新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目前广受认可的外部和内部负荷监控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并进一步提出基于项群特征和训练情景的多模态训练负荷监控模式,其实践要点包括多模态综合评估体能状态、个性化训练调整、利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强调恢复的重要性、持续跟踪和反馈。未来应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赋能多模态监控模式的中国实践。

    内部负荷外部负荷训练负荷主观强度感知多模态监控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

    牛雪松李存腾
    46-5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优秀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的体能康复训练思路、康复方案和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受伤运动员进行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监控康复训练过程。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3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任务和方案,提高损伤后髋关节灵活度、肌肉力量,缩小左右髋部肌力差异,加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落地稳定性。通过髋关节功能性筛查及体能测试,评估受伤运动员能否进行剧烈运动和重返专项运动。结果:康复训练后,髋关节多方向动作疼痛度,下肢肌肉围度,体能测试结果,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及训练量、训练强度、肿胀度和疼痛指数等主观评价结果显著改善。结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的监控方式,是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案的依据。建议第1阶段采用等长力量训练方式和闭链练习模式,第2阶段逐步增加患侧部位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强度,第3阶段采用专门性体能训练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使专项运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

    优秀运动员股骨圆头韧带撕裂康复训练

    基于体育全球治理的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内涵、问题与策略

    陈思陈肖鹏张晓义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是体育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一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有清晰认识。在体育全球治理视域下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现状进行审视。研究认为,体育统筹协调能力包含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和体育协调合作能力。我国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存在体育全球治理目标表达不清晰、体育全球治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体育全球治理目标执行能力不足等问题;体育协调合作能力存在与国际共同利益群体凝聚力不足、在国际体育组织影响力较低以及国内多元治理主体与资源协调不畅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具体提升策略:明确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目标,倡导文化多元共享理念;借助"一带一路"积累国际体育资源,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积极参与体育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完善监督机制;搭建多边平台加强沟通合作;培养和输送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设立专职体育协调部门或机制。

    体育统筹协调能力体育全球治理内涵提升策略

    新时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与提升

    马俊成林小美崔建华曹雪莹...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时代之问。基于政府能力模型、组织能力模型和个人能力模型形成的三层次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精选的61位武术国际传播者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结构模型和提升路径的"振波效应"传播模型,提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发挥政府在战略制定、目标指引、引领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增强组织在依靠政府力量、传播方案制定、凝聚个人传播力量等方面的纽带能力;提升个人技术过硬、"破圈"轻松、善于经营的实践能力。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结构模型提升路径

    中华体育精神的空间传承与创新——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

    吴戈李玄张欣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优秀精神文化,为实现体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3个维度,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间生产与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创新的关系。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间生产既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间的物质化、概念化和感性化的过程,又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间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协商的过程。北京2022年冬奥会空间生产与中华体育精神有着密切关系,既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有效传播和创新发展,又助力实现体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体育精神空间传承与创新空间生产理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促进乡村振兴的空间生产机理与实践经验

    车雯王先亮亓圣华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是促进城乡空间功能转型与秩序变革的典型实践。基于空间生产三元辩证的演进关系,围绕"价值起点—逻辑构型—空间机制—经验佐证"的研究脉络,在剖析与厘清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生产的价值遵循基础上,系统解析与揭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促进乡村振兴的空间生产机理。研究认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生产既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优化与转型的空间实践,又是凝结乡村"共同体"价值,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空间载体。通过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生产的双循环机制,实现了乡村物质景观空间、文化符号空间与社会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了人地关系系统再生产的涌现过程。结合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生产的实践经验,提出培育绿色环保生态空间、构建持续发展的生产空间与塑造美好宜居生活空间的可能做法。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生产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