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价值

    李新红李忠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 86 份微生物待检样本为研究对象.从每份待检样本中各取 10 mL以平板计数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另各取 10 mL基于微滤膜分离技术获取菌细胞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 2 种检验方法的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检验出报告时间与活菌回收率,评价检验效果.结果 2 种方法共检出阳性样本 47 份,其中微滤膜分离技术检出 45 份,占比为 95.74%,平板计数法检出阳性样本 47 份,占比为 100%.2 种方法的初检 86 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复检结果,微滤膜分离技术初诊漏检 2 例,2 种方法的复检阳性率与漏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平均培养时间(20.24±3.17)h,短于平板计数法的(32.75±4.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抽样回收率实验,微滤膜分离技术的阳性菌回收率分别为 87.69%、87.50%、79.07%、67.86%、83.51%,高于平板计数法的 72.01%、71.38%、64.19%、47.32%、6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与平板计数法相当,但前者的培养时间更短,微生物检验出报告时间早,阳性菌回收率更高,效果优于平板计数法.

    微生物检验微滤技术膜分离细菌培养微生物检出率出报告时间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董智慧张迪姜珊刘丽...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48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纳入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对不同诊断检查的心功能检测参数、心肌厚度情况、疾病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心功能检测参数、室间隔心肌厚度、前壁心肌厚度、侧壁心肌厚度、下壁心肌厚度、疾病检出率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3.51±2.46)mm,低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的(17.68±3.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而言,为肥厚型心肌病运用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诊断作用更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检出率,更好地判断病情,予以相应的临床治疗.

    心脏磁共振技术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检测参数心肌厚度情况疾病检出率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健张邦辉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以NSCLC为诊断的 96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研究组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 2 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检测 2 组患者术前、术后 3 d时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前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2 组炎症指标较术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提升程度低于对照组,而血清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17%,低于对照组的 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CLC患者的治疗中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与住院时间,对于机体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影响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李舒雯上官明化俞红马万福...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穿刺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明市第二医院 2022 年 1-10月收治的 110 例骨科高龄手术并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麻醉实施方式不同分组,其中以常规人工手法定位穿刺者 55 例为对照组,以超声辅助下定位者 55 例为研究组.对比 2 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穿刺次数,统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判定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 2 例穿刺失败转全身麻醉,而对照组中有 10 例因穿刺失败转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麻醉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中,予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穿刺的麻醉方式,可明显缩短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减少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更高,对于减少穿刺不良反应及提升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不良反应麻醉效果

    2种图像引导技术在脑转移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张惠英陈春辉李晓林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定位技术(image scout,Iscout)和KV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脑转移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放疗科治疗的 124 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其中 62 例采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设为CBCT组,另外 62 例采用Iscout,设为Iscout组.观察 2 组不同轴向上的平移误差、定位时间及MPTV值.结果 CBCT组扫描左右方向(right-left,RL)、头脚方向(superior-inferior,SI)、腹背方向(anterior-posterior,AP)的摆位误差与Iscou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扫描准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组曝光时间、配准时间及定位总时间分别为(21.76±5.06)s、(81.64±7.59)s、(210.52±4.06)s,长于Iscout组的(12.89±3.09)s、(65.41±6.35)s、(141.49±3.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组在RL、SI、AP方向上的MPTV分别是 7.02、10.43、8.13 mm,Iscout组在RL、SI、AP方向上的MPTV分别是 7.15、10.57、8.19 mm,其中SI方向上CBCT组外扩边界比Iscout组小 2.1 mm,在RL和AP方向上 2 组固定方式计算的外扩区域无明显区别.结论 脑转移瘤患者调强放疗时,2 种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对摆位误差均进行纠正,CBCT图像引导技术图像空间分辨率高,但定位总时间较长,而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能够让患者获得快速、准确、低剂量的摆位验证,使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得到明显增加.

    图像引导脑转移瘤调强放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临床应用

    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改良双J管置入方法和效果评价

    李健伟黄晓文高小明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置入改良双J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2023 年 4 月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采用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 134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置入双J管法,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改良双J管置入法.比较 2 组患者双J管置入时间、双J管位置异常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双J管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双J管位置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48%,低于对照组的 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患者应用改良双J管置入方法有助于缩短双J管置入时间,降低双J管位置异常率,可优化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指标,减少并发症.

    后腹腔镜切开取石双J管置入时间双J管位置异常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

    EVLWI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的评估

    翁春发胡建雄李冬平黄肖海...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中的评估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ARDS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后 3 d内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 42 例与病死组 18 例.比较 2 组各项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等],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EVLWI水平、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氧合指数水平.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生存组APACHEⅡ评分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入院后第 2、3 天时的EVLWI分别为(9.80±2.11)mL/kg、(7.41±1.52)mL/kg,低于病死组的(15.07±2.74)mL/kg、(16.08±2.36)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入院后第 2、3 天时的CI水平低于病死组,而入院后第 2、3 天时的氧合指数高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死为因变量,APACHEⅡ评分、EVLWI、CI、氧合指数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EVLWI、CI均是老年ARDS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氧合指数是老年ARDS患者病死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老年ARDS患者入院后随着EVLWI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病死风险随之增加.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EVLWI变化趋势,进一步预测患者的病情及短期预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指数病情短期预后预测作用老年患者

    不同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李钰陈寒艳林桂芬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12 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 140 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 70 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3 h作为<3 h组,70 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为 3~8 h作为 3~8 h组.术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3 h组总有效率(98.57%,69/70)高于 3~8 h组(84.29%,59/70)(P<0.05).<3 h组治疗后心肌损害指标低于 3~8 h组(P<0.05).<3 h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少于 3~8 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2.36±4.24)%、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itral valve opening/late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E/A)(1.33±0.18)高于 3~8 h组[(47.13±5.16)%、(1.29±0.20)](P<0.05).随访 6 个月,2 组均未见病死者;<3 h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 3~8 h组(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尽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更佳.

    不同时机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左心室射血分数

    无创呼吸机治疗早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效果

    曾维卿廖长发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呼吸衰竭后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1-12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早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 60 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的 29 例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的 31 例为观察组.比较 2 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纠正、意识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肺功能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效果理想.

    早期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肺功能

    AngioJet血栓清除与CD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陈敏乐昌鋆林海王亮...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血管外科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 月收治的 76 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34 例应用AngioJet血栓清除,作为AngioJet组;42 例应用CDT治疗,作为CDT组.对比分析2 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 个月随访维拉塔评分(Villalta score,Villalta)的差异.结果 AngioJet组Ⅰ级清除 0 例,Ⅱ级清除 8例,Ⅲ级清除 26 例,CDT组Ⅰ级清除 5 例,Ⅱ级清除 14 例,Ⅲ级清除 23 例,AngioJet组血栓清除率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在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疗效优于CDT,能明显减少溶栓时间和尿激酶用量,缩短住院时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CDT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血栓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