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李兰娟

月刊

1005-376X

wstzz@126.com

0411-84787163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及分子水平的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人用、兽用、水产、环境等)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以及促进微生态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肝肾阴虚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归明彬王雅楠邹敏高华...
    694-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虚证中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为结直肠癌虚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3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粪便标本,根据中医辨证中的虚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证组(LKYDS组)和气血两虚证组(QBDS组),其中LKYDS组19例,QBDS组13例。使用16S rDNA扩增测序法鉴定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并分析组间物种差异。结果 两组间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QBDS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924。78±350。46 vs 885。82±558。62,P=0。032)显著高于 LKYDS 组。UPGMA 样本聚类树、PCoA 及Anosim(R=-0。1943,P=0。919)分析表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为主。LEfSe分析显示,QBDS组有13个生物标志物菌群,属水平上的标志性菌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放线菌属(Eggerth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无害梭菌属(Clostridium_innocuum_group)、克里斯滕森菌科-7 群(Christensenellaceae_R_7_group)、UCG_005;LKYDS 组有7个生物标志物菌群,属水平上的标志性菌群为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厌氧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普雷沃菌属-9群(Prevotella_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虚证中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虽存在一定相似性,但其差异菌群可能有助于区分临床中医证型。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16SrDNA中医证型辨证分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帕金森病患者代谢参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苏继超何奕峰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PD患者,按治疗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患者共40例,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共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Ⅱ(UPDRS 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Ⅲ(UPDRS Ⅲ)]、肠道菌群数量、代谢指标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76。19%)高于对照组(55。00%)(P<0。05)。在UPDRS Ⅱ、UPDRS Ⅲ评分方面,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T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HOMA-β、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PD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代谢指标水平,增强运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帕金森病代谢指标肠道菌群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肠菌移植制备和质控实验室标准化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免疫与微生态研究转化协作组郭智王强...
    705-71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菌移植也称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被尝试应用于多种疾病,FMT是重建肠道微生态的有效方法,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处理以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功能,实现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达到治病的目的。在针对FMT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需要认识与了解FMT制备和质控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由于FMT技术的实验流程、质量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为了明确FMT制备和质控实验室标准化技术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免疫与微生态研究转化协作组组织有关专家共同讨论,提出《肠菌移植制备和质控实验室标准化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为FMT基础与临床领域进一步应用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肠菌移植肠道微生态实验流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和肠道菌群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杨帆孙雪李延峰吴丹...
    71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和肠道菌群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56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同期253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氨基酸水平和肠道菌群数量,统计两组对象不良妊娠结局。依照GDM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和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分析血清氨基酸水平、肠道菌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GDM组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水平以及肠道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7。789、20。762、10。124、17。995、21。134、14。989、18。189、4。428,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显著升高(x2=14。047,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蛋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甘氨酸、精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同时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肠道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t=3。541、3。790、2。596、4。605、3。434、14。049、7。165、3。839、4。612,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蛋氨酸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氨酸、精氨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升高,肠道致病菌增加、益生菌减少。血清氨基酸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临床应加强重视并采取有关干预对策。

    妊娠期糖尿病氨基酸肠道菌群妊娠结局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陈春燕黄润生商晶
    718-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32例作为PCOS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指标水平变化。糖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性激素指标包括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根据PCOS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将其分为Ⅰ度组(n=39)、Ⅱ度组(n=51)和Ⅲ度组(n=42),比较不同菌群失调程度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O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与糖脂代谢和性激素指标的关系。结果 PCOS组TC、TG、LDL-C、FINS、HOMA-IR、E2、T和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HDL-C、FBG和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TC、TG、LDL-C、FINS、HOMA-IR水平均低于Ⅱ度组和Ⅲ度组(均P<0。05),且Ⅲ度组上述指标水平较Ⅱ度组均更高(P<0。05),三组HDL-C(F=62。730,P=0。208)和FBG(F=0。101,P=0。90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度组E2、T、LH水平均低于Ⅱ度组和Ⅲ度组(均P<0。05),且Ⅲ度组上述指标水平较Ⅱ度组均更高(P<0。05),三组FSH(F=0。405,P=0。66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C、TG、LDL-C、HOMA-IR、FINS、T和LH均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COS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和性激素异常变化,且其变化程度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有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性激素肠道菌群菌群失调

    粪菌移植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张思佳高海女李旭娟
    723-727,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途径参与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大脑也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适应环境改变,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这些发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研究热点——"肠道菌群-肠-脑轴",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情感障碍、焦虑、精神分裂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是治疗脑部疾病的新策略,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FMT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本文主要就FMT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安全性和局限性作一综述。

    肠道菌群粪菌移植神经精神疾病安全性局限性

    具有新一代益生菌潜能的罗氏菌在各类疾病中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艾方彬岳备高瑞阳王子怡...
    728-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惠共生关系,菌群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发现了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罗氏菌(Roseburia),它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罗氏菌可调节宿主代谢、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组成,对机体有益,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益生菌。然而,目前对罗氏菌的研究仍局限于其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产量上,并没有关注罗氏菌本身对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本文就罗氏菌在人体各种疾病中的改善作用作一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罗氏菌提供参考。

    罗氏菌益生菌短链脂肪酸疾病

    乳糜泻患者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多样性

    艾丽菲热·吐尔逊塔依库得来提·阿不都克力木史甜高峰...
    733-736,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是一种由遗传易感个体摄入麸质蛋白后引起的小肠自身免疫性疾病。微生态失调可能导致消化道内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肠道持续性炎症,从而破坏肠道免疫稳态,参与CD的病理生理过程。消化道不同部位功能的异质性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的区域差异。由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样部位,本文将从CD与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物群、无麸质饮食治疗后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物群和真菌群的关系3个方面,阐述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态失调与CD的关系,从而促进以微生物为靶点防治CD策略的开发。

    乳糜泻微生物无麸质饮食消化道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高血压从肝论治机理

    司美龙金华刘敏科刘双芳...
    737-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现代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密切联系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然而,中医从脏腑论治高血压只有纯中医理论的支撑,其现代科学内涵还需进一步阐明。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中医从肝论治高血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高血压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和新思路。

    肠道菌群高血压

    肠道菌群与肌肉减少症患者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向青胡悦柳维林
    742-74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影响骨骼肌的质量和功能,并提出了"肠-肌轴"理论。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肌肉减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有益菌显著减少,有害菌大量增加。调节肠道菌群可改善肌肉减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多糖和短链脂肪酸等对骨骼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调控作用,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因此,本文对肌肉减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代谢产物对骨骼肌蛋白质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肌肉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肌肉减少症肠道菌群骨骼肌蛋白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