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足浴加穴位贴敷配合认知领悟疗法对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影响

    周雯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干预中中药足浴加穴位贴敷配合认知领悟疗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 68 例,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配合干预组、传统干预组,各 34 例。传统干预组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方法,配合干预组患者采用中药足浴加穴位贴敷配合认知领悟疗法。比较两组肾功能、实验室指标、血流动力学、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生命质量,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干预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白细胞介素(IL)-1、IL-10、辅助性T淋巴细胞 1/辅助性T淋巴细胞 2(Th1/Th2)、血栓长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配合干预组患者的Scr(108。34±13。05)mmol/L、BUN(5。62±0。61)mmol/L、TNF-α(303。10±47。70)ng/L、血栓长度(54。02±9。56)mm、血浆粘度(2。02±0。30)mPa·s、全血高切粘度(6。23±0。38)mPa·s、血小板粘附率(82。02±9。03)%、APACHEⅡ评分(12。92±1。83)分、焦虑评分(23。55±3。83)分、抑郁评分(24。54±3。85)分均低于传统干预组的(152。41±16。82)mmol/L、(7。27±0。82)mmol/L、(458。30±77。40)ng/L、(59。12±9。02)mm、(2。36±0。33)mPa·s、(6。75±0。36)mPa·s、(90。75±9。04)%、(15。07±1。96)分、(38。66±3。71)分、(38。61±3。91)分,IL-1(35。70±0。34)ng/L、IL-10(242。70±17。30)ng/L、Th1/Th2(15。12±0。47)、生命质量评分(83。66±5。11)分高于传统干预组的(31。61±0。45)ng/L、(184。10±23。90)ng/L、(10。22±0。03)、(75。80±4。94)分(P<0。05)。配合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4。12%(32/34)高于传统干预组的 73。53%(25/34)(χ2=5。314,P<0。05)。配合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1。76%(4/34)低于传统干预组的 32。35%(11/34)(χ2=4。191,P<0。05)。配合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1。76%(4/34)低于传统干预组的 41。18%(14/34)(χ2=7。556,P<0。05)。配合干预组患者的操作技术、干预管理评分分别为(98。72±1。14)、(95。70±1。74)分,均高于传统干预组的(80。91±1。00)、(82。62±1。95)分,住院时间(8。91±1。34)d短于传统干预组的(12。27±2。30)d(P<0。05)。配合干预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 91。18%(31/34)高于传统干预组的 70。59%(24/34)(χ2=4。660,P<0。05)。结论 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干预中采用中药足浴加穴位贴敷配合认知领悟疗法较传统干预更能对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进行改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护理措施。

    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中药足浴穴位贴敷认知领悟疗法心理状态生命质量

    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膳食热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黎淑婷邹得娥许世林谭荣韶...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膳食热量评估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则治疗的 100 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行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研究,由 2 名评估者使用自行设计的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分别对 100 例患者进行 24 h摄入热量调查,探讨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区间设置的可靠性;第二部分研究,由 2 名评估者分别使用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和称重法调查 100 例患者 24 h热量摄入总量,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析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不同评分的实际能量摄入,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与称重法的一致性,比较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与称重法用时。结果 第一部分结果显示,两位评估者一致性评价结果百分比一致性为 74%;Weighted Kappa系数为 0。755[95%CI=(0。660,0。849),P<0。001],说明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区间设置可靠。第二部分结果显示,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与称重法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百分比一致性为 72%;Weighted Kappa系数为 0。767[95%CI=(0。682,0。853),P<0。001],说明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与称重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不同评分所对应的称重法的实际热量平均值均落在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对应评分的总热量区间内;ROC曲线分析显示,以金标准称重法为参照,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热量评估区间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 0。704[95%CI=(0。590,0。818),P<0。002],灵敏性为 0。821,特异性为 0。528,约登指数为 0。349。表明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膳食总热量摄入方面,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和称重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评估用时(3。87±1。63)min,称重法评估用时(13。07±2。38)min,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评估用时短于称重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893,P<0。001)。结论 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适用于MHD患者的膳食总热量评估。

    维持性血液透析简易视觉热量评估法膳食调查热量评估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梁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 20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乙酰谷酰胺单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11。02±1。52)分和对照组的(20。52±1。71)分对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6。00%和对照组的 79。00%对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00%低于对照组的 10。00%,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22。11±1。66)ng/L、(9。17±1。24)pg/ml、(4。01±1。2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16±1。02)ng/L、(15。99±1。04)pg/ml、(7。77±1。98)mg/L,存在差异(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乙酰谷酰胺重型颅脑损伤

    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婴幼儿急性腹泻患儿CRP水平的影响

    阙瑞春梁欢江帆黄志坚...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婴幼儿急性腹泻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2 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患儿,采用双盲抽签病历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31 例。两组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增加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增加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细胞免疫学指标、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泻、呕吐、腹痛、大便异常改善时间分别为(2。11±0。52)、(1。19±0。38)、(2。09±0。52)、(3。28±1。05)d,均短于对照组的(4。09±0。97)、(2。25±0。64)、(3。96±0。87)、(5。74±1。73)d(P<0。05)。治疗 6 d后,两组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儿CRP(3。94±1。07)mg/L、IL-6(92。51±4。73)ng/L、PCT(1。19±0。4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86±2。74)mg/L、(122。86±7。96)ng/L、(1。85±0。61)μg/L(P<0。05)。治疗 6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儿CD3+(69。84±5。26)%、CD4+(48。22±5。29)%、CD4+/CD8+(1。98±0。55)水平高于对照组的(65。19±3。04)%、(43。15±2。79)%、(1。42±0。26),CD8+(25。68±2。05)%水平低于对照组的(29。77±3。45)%(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 96。8%,高于对照组的 77。4%(χ2=5。167,P=0。023<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生无法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每组均有 2 例(6。5%)患儿发生皮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急性腹泻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起效迅速,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婴幼儿急性腹泻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炎症反应免疫功能

    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刘裕梅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敷贴的治疗效果。方法 7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 35 例。常规干预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联合干预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症状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炎症指标、骨代谢指标、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腰膝酸软、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自汗盗汗、神疲乏力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晨僵、疼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患者晨僵评分(2。74±0。47)分、疼痛评分(5。41±1。47)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30。11±5。13)分和WOMAC总分(38。26±3。30)分及膝关节活动度(75。53±2。96)°均优于常规干预组的(3。83±1。26)分、(8。77±1。85)分、(37。72±5。03)分、(50。32±7。72)分、(58。63±1。5)°(P<0。05)。干预后,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HSS评分(72。63±8。43)分高于常规干预组的(65。34±7。85)分(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7 均优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后,两组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后,两组肌肉骨骼功能评分简表(SMF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SMFA评分(23。12±3。63)分低于常规干预组的(35。08±4。02)分(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症状、影响、社会、工作评分及关节炎影响评估表 2(AIMS2)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干预组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的优良率 97。14%(34/35)高于常规干预组的 77。14%(27/35)(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对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常规干预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疗法穴位贴敷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中药汤剂、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的影响研究

    任蓉刘刚雷云露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龙胆泻肝汤)、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 140 例PH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SY组)和对照组(DZ组),每组 70 例。DZ组患者行单纯的西药治疗,SY组患者在DZ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神经激肽-1(NK-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复发率。结果 SY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DZ组的77。14%(P<0。05)。治疗后,SY组患者血清TNF-α(9。34±1。23)ng/L、IL-6(112。45±13。24)ng/L、IL-1β(4。27±0。43)ng/L均低于DZ组的(15。37±2。43)、(195。35±16。46)、(6。75±0。56)ng/L(P<0。05)。治疗后,SY组患者血清SP(438。45±52。35)pg/ml、NK-1(3。27±0。43)pg/ml、CGRP(70。33±5。34)pg/ml均低于DZ组的(723。12±72。34)、(6。23±1。05)、(100。45±7。24)pg/ml(P<0。05)。经6 个月的随访统计,SY组患者中成功随访 64 例,其中 3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 4。69%(3/64);DZ组患者中成功随访63例,其中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87%(10/63)。SY组患者复发率低于DZ组(χ2=4。323,P=0。038<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可在有效调节PH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表达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降低远期复发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龙胆泻肝汤针灸肝火炽盛证炎性因子疼痛介质复发

    槐杞黄颗粒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血清肠神经递质的影响

    李素文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槐杞黄颗粒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血清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纳入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80 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42 例)与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联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血清肠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PAC-SYM、PAC-QOL评分分别为(13。25±4。21)、(25。14±4。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40±5。73)、(36。21±5。23)分(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141。46±32。42)ml、肛管最大缩榨压(112。54±29。8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63。51±33。67)ml、(127。35±30。43)mm Hg(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的直肠静息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MTL(290。17±33。09)ng/L、5-HT(112。33±9。52)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53。26±30。93)ng/L、(93。26±9。83)ng/ml,VIP(123。20±21。35)ng/L低于对照组的(186。42±23。53)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459,P=0。498>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能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可能与调节血清中VIP、5-HT以及MTL水平变化联系密切。

    慢性功能性便秘槐杞黄颗粒针刺血清肠神经递质肛肠动力学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有效性

    边宁宁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及pH值]、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 干扰素-γ(IFN-γ)]、恢复指标(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4。74%高于对照组的 78。9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70。23±10。01)mm Hg(1 mm Hg=0。133 kPa)、SpO2(94。35±5。01)%、pH值(7。38±0。04)高于对照组的(64。16±8。05)mm Hg、(89。31±5。21)%、(7。35±0。03),PaCO2(42。30±6。64)mm Hg低于对照组的(56。23±4。68)mm Hg(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4(11。49±1。26)pg/ml、IL-6(7。95±2。55)pg/ml、IFN-γ(12。20±2。75)pg/ml低于对照组的(13。79±1。24)、(10。35±2。93)、(18。36±3。79)pg/ml(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65±3。38)、(5。14±3。26)、(12。09±3。56)d,短于对照组的(13。41±5。43)、(9。62±5。17)、(15。31±5。88)d(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肺部感染,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恢复。

    重症肺部感染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艳萍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158 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不同将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ACT评分>19分,107例)和控制不良组(ACT评分≤19 分,51 例)。采用自制的临床资料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调查(性别、年龄、病程、肥胖情况、主要照顾者、监护人吸烟、疾病严重程度、吸入糖皮质类固醇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支持、规律随诊、合并变应性鼻炎),分析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控制不良组患儿年龄 4~6 岁、监护人吸烟、疾病严重程度为中度、吸入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无依从性、无健康教育、无体育锻炼、无饮食支持、无规律随诊、合并变应性鼻炎占比分别为 47。06%(24/51)、33。33%(17/51)、74。51%(38/51)、56。86%(29/51)、58。82%(30/51)、50。98%(26/51)、43。14%(22/51)、39。22%(20/51)、60。78%(31/51),与完全控制组的 23。36%(25/107)、14。95%(16/107)、55。14%(59/107)、22。43%(24/107)、20。56%(22/107)、24。30%(26/107)、15。89%(17/107)、9。35%(10/107)、41。12%(44/107)比较存在差异(χ2=9。063、7。061、5。467、18。369、22。901、11。136、13。795、20。033、5。355,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OR=1。343,95%CI=(1。025,1。835)]、监护人吸烟[OR=1。294,95%CI=(1。012,1。903)]、疾病严重程度高[OR=1。373,95%CI=(1。029,1。876)]、吸入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无依从性[OR=1。402,95%CI=(1。101,1。932)]、无健康教育[OR=1。334,95%CI=(1。022,1。927)]、无体育锻炼[OR=1。408,95%CI=(1。106,1。886)]、无饮食支持[OR=1。361,95%CI=(1。029,1。871)]、无规律随诊[OR=1。365,95%CI=(1。031,1。799)]、合并变应性鼻炎[OR=1。320,95%CI=(1。025,1。835)]是哮喘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哮喘控制效果仍然不佳,导致哮喘控制不良的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影响因素做好体育锻炼、健康教育、饮食支持、规律随诊及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进而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

    儿童哮喘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剖宫产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陈梅芳陈素兰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抽取 79 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 例)和对照组(39 例)。观察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在皮下放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对照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切口和缝合部位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放置引流管。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基本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 1 周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7。64±1。43)d、住院时间(8。24±1。73)d短于对照组的(9。83±2。23)、(9。14±2。24)d,换药次数(4。23±1。15)次少于对照组的(5。86±2。38)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二次缝合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周IL-6、IL-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在常规缝合的基础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缝合方法,可将切口处的血液、渗出液和脂肪液化液及时引流出,减少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与传统的挤压法排出渗液相比,降低挤压移位对伤口愈合的影响,避免因挤压伤口给产妇带来的疼痛。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