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肺口服液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

    祁陆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清肺口服液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92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1∶1 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壮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喉间痰鸣、痰液粘稠)积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百分比、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壮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喉间痰鸣、痰液粘稠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壮热不退积分(0。53±0。17)分、呼吸急促积分(0。43±0。11)分、咳嗽积分(0。37±0。14)分、喉间痰鸣积分(0。96±0。41)分、痰液粘稠积分(1。16±0。28)分与对照组的(0。96±0。23)、(0。85±0。17)、(0。72±0。17)、(1。39±0。45)、(1。69±0。35)分相比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BC和NEU百分比低于本组治疗前,LYM百分比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WBC(5。14±0。72)×109/L、NEU百分比(51。86±4。15)%与对照组的(6。86±0。95)×109/L、(57。38±4。68)%相比更低,LYM百分比(27。53±3。73)%与对照组的(20。36±3。59)%相比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 95。65%高于对照组的 82。61%,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清肺口服液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突出,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安全可靠。

    清肺口服液儿童支气管肺炎中医证候血常规指标效果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吸入对AE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痰液MUC5AC、NE、MMP-9的影响

    丁李诚孙炜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痰液粘蛋白(MUC)5AC、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吸入+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 66 例AECOP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吸入治疗的 66 例AECOPD患者作为基础组。比较两组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痰液中MUC5AC、NE、MMP-9 水平,血清中相关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LIN-28 同系物B(LIN28B)、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Clara细胞蛋白(CC16)]水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酸碱度(pH值)]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晨间症状量表(COPD-MS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FEV1%pred和FVC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治疗后FEV1%pred(65。45±8。52)%和FVC(2。69±0。47)L较基础组的(58。41±7。33)%、(2。28±0。42)L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痰液中MUC5AC、NE、MMP-9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痰液中MUC5AC(93。45±43。13)ng/ml、NE(1。17±0。21)ng/ml、MMP-9(87。14±25。54)ng/ml较基础组的(115。41±52。08)、(1。30±0。26)、(101。56±33。69)ng/m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7、LIN28B、CCL18 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hs-CRP(45。06±6。92)mg/L、IL-17(25。12±3。64)pg/ml、LIN28B(6。64±1。63)ng/ml、CCL18(3。45±0。82)ng/ml 较基础组的(64。12±7。74)mg/L、(30。47±4。17)pg/ml、(7。76±1。87)ng/ml、(4。67±1。08)ng/m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C16 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C16(76。31±10。11)µg/L较基础组的(71。43±9。32)µg/L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PaO2、OI、pH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治疗后PaO2(86。21±8。23)mm Hg(1 mm Hg=0。133 kPa)、OI(268。14±41。15)mm Hg、pH值(7。43±0。31)较基础组的(74。86±7。54)mm Hg、(227。41±36。96)mm Hg、(7。28±0。26)更高(P<0。05);两组PaCO2 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PaCO2(42。12±4。53)mm Hg较基础组的(45。98±4。77)mm Hg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COPD-MS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COPD-MSD评分(28。47±5。23)分、中医症状评分(3。81±0。66)分较基础组的(36。21±6。14)、(6。35±1。14)分更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03%(2/66)与基础组的 4。55%(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吸入可降低AECOPD患者痰液中MUC5AC、NE、MMP-9 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气的恢复。

    热毒宁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粘蛋白5AC急性加重期布地奈德氨溴索炎症反应

    伏诺拉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何绍荣林秋乔段歆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伏诺拉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性临床分组的理念,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 40 例。常规组在执行常规用药方案的同时,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85。0%(治愈 16 例、显效 18 例、无效 6 例),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7。5%(治愈 19 例、显效20 例、无效 1 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PGⅠ(106。75±0。15)ng/ml、G-17(53。47±0。13)pmol/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15。37±0。23)ng/ml、(67。29±0。16)pmol/L(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二胺氧化酶(2。81±0。09)ng/ml、D-乳酸(1。85±0。15)mmol/L均低于常规组的(3。38±0。12)ng/ml、(2。07±0。38)mmol/L(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4。69±0。26)分高于常规组的(78。46±0。37)分(P<0。05)。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P<0。05)。疗程结束后2个月,常规组有 2 例复发,联合组无复发,联合组复发率略低于常规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4 个月,常规组有 4 例复发,联合组有 1 例复发,联合组复发率略低于常规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将伏诺拉生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改善其胃肠功能,加快预后恢复,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

    伏诺拉生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功能

    低剂量罗沙司他联合rHuEPO治疗单用rHuEPO疗效不佳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研究

    袁雪雁陈嘉琦叶庆邦卓华钦...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不佳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RA)患者应用低剂量罗沙司他联合rHuEPO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 100 例单用rHuEPO疗效不佳CRF MHD 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使用rHuEPO+多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剂量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贫血恢复指标、微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的 84。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 98。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131。26±9。77)g/L、红细胞比容(48。50±5。28)%、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2。39±3。48)U/L、铁蛋白(587。85±28。36)μg/L、转铁蛋白(2。83±0。74)g/L高于对照组的(113。42±8。65)g/L、(36。46±5。07)%、(15。18±3。11)U/L、(425。31±26。64)μg/L、(1。96±0。41)g/L,C反应蛋白(10。34±2。18)mg/L、β2 微球蛋白(10。69±2。74)mg/L低于对照组的(13。87±2。67)、(14。87±3。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罗沙司他联合rHuEPO治疗单用rHuEPO疗效不佳CRF MHD RA患者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降低血清微炎症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罗沙司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基于CT纹理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尿路结石首次ESWL疗效

    王天宇曾浩扬刘翰林柴晓玮...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CT纹理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否准确评估尿路结石患者首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疗效。方法 317 例尿路结石患者,均在首次ESWL术前 2 周接受了非增强多层螺旋CT(MDCT)检查,根据来源分为内部队列(深圳市人民医院,250 例)和外部队列(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67 例)。通过 3D-UNet算法构建自动化语义分割模型,并计算Dice系数以量化预测分割和真实分割之间的重叠程度。基于CT纹理特征与XGBoost算法构建ESWL对尿路结石疗效的机器学习模型,采用 5 折交叉验证和多中心外部测试策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性,利用SHAP算法探索每个特征对模型决策的贡献程度。结果 外部队列的平均Dice系数为(0。88±0。08)。对于尿路结石ESWL疗效(成功VS失败)预测模型,5 折交叉验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 0。91、0。89、0。87、0。88 和 0。92,准确率分别为 0。84、0。78、0。76、0。81 和 0。84。最优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AUROC分别为 0。92 和 0。84,均在 95%CI内。无论是形态学特征、一阶统计学特征还是纹理特征,所有输入模型的特征在模型的决策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灰度相关矩阵高灰度依赖程度(gldm_LDHGLE)、first-order Minimum和shape Elongation在尿路结石行首次ESWL疗效(成功VS失败)的预测模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结论 基于CT纹理特征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评估首次ESWL对尿路结石的疗效。

    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红细胞压积、降钙素原、白蛋白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

    苏敏仪成小英王陆荣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红细胞压积、降钙素原、白蛋白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4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依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80 例)和对照组(66 例);根据患者随访 28 d的预后结局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34 例)和预后不良组(12 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红细胞压积,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白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红细胞压积;分析白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红细胞压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白蛋白、降钙素原、红细胞压积单独检测以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35。12±7。22)g/L、红细胞压积(39。55±7。30)%低于对照组的(39。44±6。23)g/L、(41。71±4。36)%,降钙素原(2。16±0。11)ng/ml高于对照组的(0。91±0。05)ng/ml,差异明显(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白蛋白(34。05±4。22)g/L、红细胞压积(34。26±6。23)%低于预后良好组的(37。34±4。56)g/L、(41。09±5。22)%,降钙素原(3。52±0。13)ng/m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42±0。06)ng/ml,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截断值为 1。78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 0。886,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 93。12%、79。52%;白蛋白截断值为 36。43 g/L,AUC为 0。876,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 93。08%、78。86%;红细胞压积截断值为 36。78%,AUC为 0。678,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 48。23%、72。11%。红细胞压积预测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截断值为 35。86%,AUC为 0。771,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85。02%、68。78%;降钙素原截断值为 1。98 ng/ml,AUC为 0。819,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89。29%、74。36%;白蛋白截断值为 35。61 g/L,AUC为 0。813,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88。51%、74。1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 0。921,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6。02%、71。20%。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白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红细胞压积单独检测更优。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清白蛋白和降钙素原预测更准确,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精准预测信息。

    急性胰腺炎白蛋白降钙素原红细胞压积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破膜后不同时间引产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陈学花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足月胎膜早破(PROM)产妇破膜后不同时间引产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180例足月PROM产妇,均给予缩宫素引产,根据不同引产时间分为A组(破膜后2~12 h内引产,96 例)和B组(破膜后>12 h引产,84 例);A组和B组根据Bishop评分可进一步细分为A1 组(Bishop评分≥6 分,59 例)、A2 组(Bishop评分<6 分,37 例)和B1 组(Bishop评分≥6 分,32 例)、B2 组(Bishop评分<6 分,52 例)。比较四组产妇的破膜至分娩时间、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破膜至分娩时间:A1 组(11。33±3。15)h明显短于A2 组的(19。49±6。58)h、B1 组的(17。78±4。28)h、B2 组的(19。64±6。85)h(P<0。05),A2 组、B1 组、B2 组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产程时间:A1组(6。43±2。11)h、B1组(6。28±1。97)h均明显短于A2组的(9。56±2。43)h、B2 组的(9。39±2。20)h(P<0。05),A1 组与B1 组、A2 组与B2 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A2 组(64。86%)明显高于A1 组(27。12%)、B1 组(25。00%)、B2 组(40。38%)(P<0。05),A1 组、B1 组、B2 组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A1 组(3。39%)最低,其次是B2 组(7。69%),且均明显低于A2 组(24。32%)和B1 组(25。00%)(P<0。05);A1 组与B2 组、A2 组与B1 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A1 组(5。07%)最低,其次是B2 组(7。69%),且均明显低于A2组(29。73%)和B1组(25。00%)(P<0。05);A1组与B2组、A2组与B1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足月PROM产妇,宫颈成熟度高者在破膜后 2~12 h内引产,宫颈成熟度低者在破膜后 12 h后引产,更有利于缩短产程和改善母婴结局,为临床探索最优引产时机提供依据。

    足月胎膜早破产程引产时机宫颈成熟度母婴结局

    瘀血痹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炎性水平的影响观察

    叶勇祥刘敏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瘀血痹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基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3,给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与观察组(n=43,给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瘀血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白介素-21(IL-21)、白介素-22(IL-2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09%(3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1(30。27±4。26)pg/ml、IL-22(31。22±4。18)pg/ml、TGF-β1(3。14±1。02)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2±4。85)、(41。49±4。93)、(4。86±1。57)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分别为(2。14±1。02)、(17。12±5。5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1。08)、(22。17±5。8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65。13±4。55)%、CD4+(38。26±4。41)%、CD4+/CD8+(1。59±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6±4。24)%、(34。59±4。58)%、(1。24±0。38)(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瘀血痹片可以有效改善炎性水平、降低疼痛程度,并有效提高腰椎功能,具有显著的综合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痹片疗效炎性水平影响

    针刺联合中药塌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

    罗园贾金凤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塌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 66 例LDH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干预+针刺联合中药塌渍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每组 33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量表(JOA)评分]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3。94%高于对照组的 72。73%,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23。13±2。92)分高于对照组的(16。15±2。46)分,VAS评分(1。02±0。46)分低于对照组的(2。41±0。56)分,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IL-6(102。12±10。54)pg/ml、TNF-α(1。01±0。53)ng/ml、CRP(4。12±0。63)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3。54±11。55)pg/ml、(2。64±0。42)ng/ml、(5。63±0。57)mg/L,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刺与中药塌渍相结合可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中药塌渍腰椎功能炎症因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慧田良辉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入组 50 例,脱落 9 例,完成 41 例)和对照组(入组50例,脱落7例,完成43例)。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MECT,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IL-6 水平及PANSS、RBAN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 24。56(17。00,34。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8。67(14。79,24。56)ng/ml,IL-6 水平 8。70(2。55,13。17)pg/ml低于对照组的 15。87(3。93,24。01)pg/ml(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RBAN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RBANS评分(72。44±4。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9±9。40)分,PANSS评分(54。88±9。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2±11。53)分(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58%(P<0。05)。结论 MECT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降低IL-6 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