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阴道镜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许章山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前病变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阴道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LEEP联合阴道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NF-α(31。18±3。25)μg/L、IL-6(90。18±3。12)μg/L、CRP(21。18±3。24)mg/L低于对照组的(39。18±3。22)μg/L、(105。18±3。65)μg/L、(27。18±4。22)m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及复发率3。3% 低于对照组的30。0%、20。0%(P<0。05)。结论 对宫颈癌前病变采取LEEP联合阴道镜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炎症状态与肿瘤细胞水平,较常规治疗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治疗后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宫颈环形电切术阴道镜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上提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的效果探讨

    李玉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患者采取宫颈上提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宫颈上提缝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宫颈局部缝合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73。67±2。35)min、止血时间(16。56±1。4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96。73±5。61)、(21。59±2。12)min,术中出血量(758。64±21。41)ml、血浆输入量(112。05±21。04)ml、红细胞悬液输入量(429。88±27。62)ml及术后1 d阴道流血量(99。68±18。70)ml均少于对照组的(876。84±32。13)、(190。11±44。26)、(538。47±43。06)、(168。52±22。30)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及子宫切除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0%、8。00%(P<0。05)。结论 宫颈上提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宫颈上提缝合术子宫切除局部缝合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王雄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痤疮瘢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痤疮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瘢痕程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34%较对照组的81。1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与对照组的7。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皮肤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皮肤厚度评分(0。61±0。22)分、色泽评分(0。61±0。21)分、柔软度评分(0。71±0。12)分、血管分布评分(0。74±0。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98±0。31)、(0。81±0。23)、(0。79±0。22)、(1。4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痤疮瘢痕治疗中选择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方案可改善皮肤瘢痕程度,确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借鉴与实施。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痤疮瘢痕临床疗效瘢痕程度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关系分析

    刘雪琴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和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35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暴露组(预后情况不良患者,35例)和非暴露组(预后良好患者,100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分析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具体情况;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及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依据患者临床诊治情况发现,14例患者发生脏器功能不全,13例患者发生器官衰竭,8例患者发生死亡,共35例(25。93%)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情况,划分至暴露组;剩余100例(74。07%)患者预后良好,划分至非暴露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痰培养结果类型、疾病类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文化程度、月收入、家族疾病史及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组患者PT(24。35±3。12)s、APTT(55。36±8。77)s长于非暴露组的(20。25±2。01)、(45。75±5。78)s,FIB(3。21±1。05)g/L低于非暴露组的(4。84±1。12)g/L,PCT(50。78±6。75)ng/ml、APACHEⅡ评分(37。25±4。38)分高于非暴露组的(42。24±4。33)ng/ml、(30。36±3。35)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PT、APTT、PCT、APACHEⅡ评分与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544、0。491、0。555、0。610,P<0。05),FIB与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PTT、PCT、APACHEⅡ评分均为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IB为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含PT、APTT、FIB、PCT、APACHEⅡ评分,通过上述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建议对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凝血功能及PCT进行常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重症感染老年患者降钙素原凝血功能预后

    心脏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陆熠婷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其价值。方法 选择13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心脏超声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脏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结果;分析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与两者单独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心脏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13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83例(61。48%)阳性,52例(38。52%)阴性。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与两者单独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953、0。790、0。818)。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8。80%(82/83)、准确度为97。78%(132/135)、阴性预测值为98。04%(50/51),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的84。34%(70/83)、89。63%(121/135)、79。69%(51/64)以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87。95%(73/83)、91。11%(123/135)、83。33%(50/60)(P<0。05)。结论 心脏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高,并且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诊断

    MSCT和X线摄影诊断尘肺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晓镭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摄影诊断尘肺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X线摄影、MSCT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结果 MSCT的诊断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X线摄影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肺内钙化影、大阴影、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充气征的检出率分别为81。67%、85。00%、71。67%、78。33%,明显高于X线摄影的53。33%、66。67%、53。33%、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X线摄影,MSCT对尘肺的诊断准确性和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多层螺旋CTX线摄影尘肺准确性影像学特征诊断

    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杨怡谢承黄圣余林立华...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床旁高频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对不同分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阳性检出率,不同分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的检出率,早期和晚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同指征的检出率。结果 金标准:85例患儿中,Ⅰ期40例,Ⅱ期23例,Ⅲ期22例。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Ⅰ、Ⅱ期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床旁高频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的阳性检出率90。91%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45。45%(P<0。05)。Ⅰ期患儿:床旁高频超声对部分肠管充气扩张、肠道充气分布不均及肠壁水肿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2。50%、85。00%,高于X线平片的87。50%、15。00%、55。00%(P<0。05)。Ⅱ期患儿: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床旁高频超声对腹水的检出率69。57%高于X线平片的4。35%(P<0。05)。Ⅲ期患儿:床旁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对肠袢固定或持续扩张、气腹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床旁高频超声对局部穿孔和浑浊腹水的检出率31。82%高于X线平片的0(P<0。05)。床旁高频超声对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增厚/肠间隙增宽、腹腔积液、肠粘连及肠腔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6。45%、9。52%、7。94%,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92。06%、0、0、0(P<0。05);床旁高频超声对晚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腔积液、肠粘连及肠腔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22。73%、18。18%,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0、0、0(P<0。05)。结论 床旁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高,可早期诊断并判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床旁高频超声X线平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价值

    PCT、PA、CRP及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林琴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97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学检查的最终结果分为细菌性感染组(46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51例);另选取身体健康的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PCT、PA、CRP、WBC水平及阳性率;分析PCT、PA、CRP、WBC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结果;比较PCT、PA、CRP、WBC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的PCT(4。56±1。03)ng/ml、CRP(92。64±48。71)mg/L及WBC(16。37±4。15)×109/L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0。44±0。14)ng/ml、(7。53±2。61)mg/L、(9。16±3。68)×109/L和对照组的(0。39±0。11)ng/ml、(6。70±2。19)mg/L、(6。82±2。88)×109/L,PA(102。60±24。43)mg/L低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252。24±45。43)mg/L和对照组的(265。69±82。24)mg/L(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的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PCT、CRP及PA比较无差异(P>0。05)。细菌性感染组的PCT、PA、CRP和WBC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的PCT、PA、CRP和WBC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92。16%、91。49%、94。00%,PCT单独检测分别为69。57%、76。47%、72。73%、73。58%,PA单独检测分别为65。22%、74。51%、69。77%、70。37%,CRP单独检测分别为60。87%、76。47%、70。00%、68。42%,WBC单独检测分别为52。17%、72。55%、63。16%、62。7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CT、PA、CRP、WBC单独检测(P<0。05)。结论 PCT、PA、CRP及WBC联合检测有利于诊断儿童细菌性感染,能明显提升诊断效能,可用于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儿童感染性疾病前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诊断

    hs-CRP、PCT、GLB及PA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潘翠霞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球蛋白(GLB)及血清前白蛋白(PA)在小儿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基于患儿的症状表现、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和病毒感染组(5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hs-CRP、PA、PCT、GLB检测。比较两组患儿hs-CRP、PA、PCT、GLB水平;以小儿细菌性感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s-CRP、PA、PCT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液hs-CRP(12。38±2。14)mg/L、PCT(2。45±0。84)ng/ml均高于病毒感染组的(8。58±1。57)mg/L、(0。78±0。22)ng/ml,PA(102。55±16。24)mg/L低于病毒感染组的(163。25±20。33)mg/L(P<0。05);两组患儿GLB水平基本一致(P>0。05)。hs-CRP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7%、86。0%、88。8%;PA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3%、78。0%、82。4%;PCT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7%、86。0%、88。8%;三者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7%、98。0%、98。4%。三者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PA、PCT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均高于hs-CRP、PA、PCT单独检测的0。801、0。744、0。792。结论 在小儿细菌性感染诊断中采用hs-CRP、PA、PCT联合检测效能良好,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效果。

    细菌性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降钙素原球蛋白诊断小儿

    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善刚李海英宋康康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70例健康人员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病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 β2-微球蛋白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8。558±1。942)%、β2-微球蛋白(9。140±1。269)mg/L、空腹血糖(10。160±2。725)mmol/L与对照组的(5。501±0。329)%、(2。340±1。069)mg/L、(5。103±0。632)mmol/L比较均升高(P<0。05)。研究组病程<5年、5~10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病程>10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11。124±3。630)%、β2-微球蛋白(10。500±1。496)mg/L与病程<5年的(7。882±2。483)%、(8。923±0。773)mg/L以及5~10年的(9。126±2。827)%、(9。216±1。014)mg/L比较均升高(P<0。05)。研究组β2-微球蛋白阳性率95。71%与对照组的8。57%比较更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能对患者近期内的血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有利于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且β2-微球蛋白水平也能有效评估患者的肾脏微血管病变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能达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的目的。

    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糖尿病血糖变化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