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服中成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谭燕平翟凤霞郜洁杨利林...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评价口服中成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关于口服中成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27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计患者2 368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卵泡刺激素(FSH)方面,疗效最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右归丸、暖宫七味丸、麒麟丸分别联合雌孕激素;在提高抗米勒管激素(AMH)方面,疗效最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麒麟丸、调经促孕丸、六味地黄丸分别联合雌孕激素;在提高窦卵泡计数(AFC)方面,疗效最高的前3种干预措施为调经促孕丸、坤泰胶囊、麒麟丸分别联合雌孕激素。结论 口服中成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疗效较好,但受限于文献质量及样本量,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中成药卵巢功能减退网状Meta分析有效性

    基于"和法"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共病的经验采撷

    袁翔辉郭红梅代波陈豪斌...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PE)共病是指患者在性生活进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ED和PE,临床治疗存在难度,应引起更多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关注。精神心理因素、性腺激素、血管因素是导致ED/PE共病的常见因素,本课题组谨守"肝失疏泄、营卫气血失和"的病机,基于"和法"理论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ED/PE共病的治则治法。柴胡桂枝汤首载于《伤寒论》,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有疏肝和营之效,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中医治疗ED/PE共病强调阴阳和、肝经和、气血和、脏腑和,主张形神同调,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状态协调平衡。本文并举验案1则,以供参考。

    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共病和法柴胡桂枝汤肝主疏泄

    名老中医治疗早泄经验撷英

    张强囤荣梁朱文静邵轶群...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泄是男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患者多存在情绪及心理障碍,具有一定难治性。本文从病因病机认识、治疗用药特点出发,研究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早泄的经验文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

    早泄名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杨楚鸿刘筱茂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家庭和谐。如何有效治疗是临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医治疗该疾病起效较快,但仅限于疏通局部管腔,无法完全去除病因,而中医多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采用中药内调、外治及内外合治等多种方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基于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将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有清名医江涵暾治疗女科疾病的用药思路

    柴德建蔡卓昊田露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探寻有清名医江涵暾在《笔花医镜》中治疗女科疾病的处方用药特色。方法 筛选《笔花医镜》中治疗女科疾病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进行统计、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90首,药物共计125味。累计用药频次670次,以补虚、活血化瘀、理气及利水渗湿类药物为主,处方中频次前10位中药为当归、甘草、川芎、白术、茯苓、人参、白芍、地黄、大枣、生姜;药物性味以甘温之品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以脾经最多,其次是心肝肺等;药物关联规则共23组,频度靠前的为川芎、白芍→当归,大枣→甘草等;聚类分析得到以当归为核心的3首聚类方。结论 江涵暾对女科疾病的诊疗,论治重调血气,兼以利水祛湿;用药味甘苦辛,注重温补血脉;强调脾心肝肺四经。

    《笔花医镜》女科证治用药思路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生殖器疱疹临床中医药使用规律

    马梦茜李亚琴吴思琪汪津禾...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GH)的临床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1990年-2023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GH的文献,构建方药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律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物规律,对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结果 共纳入文献320篇,共使用药物229味。内服和外用药物均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外用药物药性以寒为主,内服药物寒温并用,两者药味均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肺、脾、胃经为主。内服药物(频次≥79次)得到12条二联关联规则组合和3条三联关联规则组合,共4个核心聚类;外用药物(频次≥9次)得到3条二项关联规则组合和5条三项关联规则组合,共3个核心聚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GH遣药组方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

    生殖器疱疹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车前子治疗卵巢癌的药理机制研究

    张玲郭勇峰罗添华吴媛霞...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车前子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车前子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借助疗效药靶数据库(TTD)和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检索卵巢癌相关疾病靶点,并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依据其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成分;利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依据Cytoscape 3。9。1软件的"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部分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车前子的MOL000098(槲皮素)、MOL001663(3-表齐墩果酸)、MOL007819(8-羟基木犀草素)等成分可能通过关键靶点TP53、MAPK1、AKT1、ESR1、IL6作用于癌症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细胞衰老通路、蛋白聚糖相关的癌症通路、铂类药物耐药性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前2位核心成分与前5位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车前子治疗卵巢癌可能与TP53、MAPK1、AKT1、ESR1、IL6等靶点及癌症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细胞衰老通路、蛋白聚糖相关的癌症通路、铂类药物耐药性通路等通路相关,其中槲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

    车前子卵巢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药理机制

    基于四气五味理论探析通法在慢性前列腺炎证治中的应用

    覃忠健张磊鲍丙豪陈露...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西医治疗效果有限,但中医治疗CP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各医家主要从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等方面进行论治,本文基于四气五味探讨通法在CP治疗中的应用。《金匮要略》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精室之用在于藏泻有度,精道通畅,即能够使相火归位,不至于产生离位之精而酿生精浊,精浊之治,贵在于"通",所求为"和"。本文以通法为用,蕴含多意,包括清热利湿以通浊、活血化瘀以通络、行气解郁以通气、温阳益肾以通补等,临床上应灵活运用,分辨虚实,明辨药物之性味,选择清热、化瘀、利湿、行气、补益的药物,据因施治。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故本文以四气五味为基,通法为用,探讨CP之证治。

    慢性前列腺炎四气五味通法辨证论治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肝脾肾论治疗卵巢早衰

    黎玲金志春叶朝阳王珺...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早衰(POF)指女性在40岁之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卵巢功能提前减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通过多渠道、多靶点影响POF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有研究显示,临床可通过调理肝脾肾改善肠道菌群功能。目前,关于调理肝脾肾改善肠道菌群是否可以延缓卵巢衰老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以肠道菌群失调为桥梁,探讨从肝脾肾论治疗POF,从而发掘中医调理肝脾肾改善POF的新机制。

    卵巢早衰肠道菌群肝脾肾

    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智慧沙敏杨磊苏慧勇...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以下简称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初治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资料,分析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56例HIV/AIDS患者,平均年龄(38。6±9。6)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总体血脂异常率为49。4%,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42。3%,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12。2%,高血糖的患病率为12。2%;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总体血脂异常率为93。6%,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89。1%,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73。1%,高血糖的患病率为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IV/AIDS患者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更大(P<0。05)。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的HIV/AIDS患者更容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P<0。05)。年龄≥45岁、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治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高,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血脂异常、高血糖患病率进一步升高。男性HIV/AIDS患者更易出现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45岁、合并HCV感染,在随访过程中应常规监测血脂、血糖变化,及早干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血脂异常高血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