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水平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月周娟杨聪赖巧蓉...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和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失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4例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化版失志量表中文版(DS-Ⅱ)、癌症治疗功能系统评价量表(FACT-G)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失志得分为(14.40± 4.87)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9.24±7.2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志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661,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志进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失志可独立解释生活质量7.60%的变异.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失志是生活质量的重要预测因子,临床医务人员可通过失志水平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失志状态.

    宫颈癌失志生活质量相关性

    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刘菊莲董纪秀梁惠霞林淑媛...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结清扫方法不同分为盆腔淋巴结清扫(PLD)组(n=44)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LD)+PLD组(n=37).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年复发率、3年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ALD+PL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D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显著大于PLD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样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且不会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清扫子宫内膜样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Th17、HIF-1α水平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

    李燕罗欢王丹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辅助性T细胞17(Th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寨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就诊的40例宫颈SIL患者(SIL组)、40例宫颈SCC患者(SCC组)的病理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并收集同期同一医院20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对三组Th17、HIF-1α水平及HPV阳性感染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SCC组和SIL组Th17、HIF-1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CC组高于SIL组(P<0.05).SCC组和SIL组HPV单一、多重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感染患者的Th17、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且多重感染患者的Th17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Th17、HIF-1α水平与HPV感染呈显著相关(P<0.05),且两种指标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Th17、HIF-1α水平可作为SCC患者预后的客观预测指标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辅助性T细胞17缺氧诱导因子-1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HDAC2、PD-L1蛋白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王丽王亚辉景雅超武洁...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OC)患者外周血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2)、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及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确诊治疗的60例OC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随访3年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43)、死亡组(n=17);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确诊的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7/Tre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DAC2和PD-L1蛋白水平.分析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治疗后随访3年,分析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C 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蛋白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残存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蛋白水平均为O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reg、Th17、Th17/Treg、HDAC2和PD-L1蛋白参与并影响OC的发展,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卵巢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程序性死亡配体1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预后

    T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郑延江柳卫玲郑丽芳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1.5T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EC)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Ⅰ期组(n=39)、Ⅱ期组(n=26)、Ⅲ期组(n=17),均采用1.5T MRI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究MRI-DWI对EC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与患者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RI-DWI与病理结果对EC患者病理分期一致的共77例,两种方法的Kappa值为0.903;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DWI诊断Ⅰ期、Ⅱ期、Ⅲ期EC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95.56%、95.24%)、(92.31%、94.64%、93.90%)、(94.12%、100.00%、98.78%);不同分期EC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期的ADC值为(1.54±0.36)×10-3 mm2/s,高于 Ⅱ期、Ⅲ期患者的(1.22±0.31)× 10-3、(0.98±0.27)×10-3mm2/s(P<0.05),Ⅱ期的 ADC值高于Ⅲ期患者(P<0.05);内膜样腺癌及非内膜样腺癌患者的ADC值为(1.34±0.35)×10-3、(1.28± 0.29)×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EC患者的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T MRI-DWI对EC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值能反映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为术前检查提供更多的准确信息.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病理分期

    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CA125及HE4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蒯莉莉陆晓媛王海红陈布泽...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确诊的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选取同期同一医院治疗未完全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的60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纳入有负荷组,选取同期同一医院接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60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纳入无负荷组.比较三组患者TEG、D-二聚体、CA125及HE4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卵巢癌肿瘤负荷的价值.结果 有负荷组CA125、HE4、D-二聚体、凝血形成速率、CI值均高于无负荷组,R值、K值低于无负荷组(P<0.05).有负荷组CA125、HE4、D-二聚体、凝血形成速率、CI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R值、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负荷组与良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D-二聚体、CA125、HE4单独预测卵巢癌肿瘤负荷效能均有一定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TEG联合D-二聚体、CA125、HE4检测预测卵巢癌肿瘤负荷灵敏度更高,能为卵巢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测复发提供帮助.

    卵巢肿瘤血栓弹力图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D-二聚体

    血浆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张晓欲左金玲董娜高淑凤...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7例行铂类药物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肿瘤减灭术,在化疗前进行血液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血浆D-D、TM及相关指标.根据化疗结束后复发时间定义复发类型,复发时间<6个月定义为铂耐药复发,反之定义为铂敏感复发,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浆D-D、TM对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铂耐药复发的影响.结果 137例患者成功随访6个月,其中25例在随访6个月内肿瘤复发,铂耐药复发率为18.25%.铂耐药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分化程度G3级、手术满意度R,比例高于铂敏感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血浆D-D、TM表达高于铂敏感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3级分化程度、手术满意度R1、血清CA125、HE4及血浆D-D、TM表达上调是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浆D-D、TM表达上调与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风险增加有关,铂类药物化疗前的血浆D-D、TM表达对于评估铂耐药复发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化疗敏感性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

    吕婵钱香平郑晓红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组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各5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6个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月经天数显著少于地屈孕酮组(P<0.05),月经周期显著长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加(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各时间段显著小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均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血红蛋白(Hb)与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显著高于地屈孕酮组(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地屈孕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情况,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地屈孕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子宫内膜息肉

    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柴静张家弘李梦雪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HLA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的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的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VISTA、HHLA2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VISTA、HHLA2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EC组织中VISTA、HHL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EC组织中VISTA与HHLA2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7,P<0.05).EC组织中VISTA、HHLA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VISTA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x2=11.864,P<0.05),HHLA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x2=4.975,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STA和HHLA2是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在EC中高表达,其是影响EC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是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子宫内膜癌预后

    基于双向质量反馈的护理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热沙来提·达吾提毛新敏张海霞木克热木·阿布都热合曼...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双向质量反馈的护理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进行IVF-E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双向质量反馈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流产率低于对照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双向质量反馈的护理模式在IVF-E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心理健康状况,减少疾病不确定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双向质量反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