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李锦

双月刊

1006-902X

010-6763367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对我国在禁毒、戒毒工作中开展的预防治疗、宣传教育等活动进行报道和交流,是一本既面向医疗,又服务于大众的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CU呼吸衰竭患者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施宏兰周丽情姚佳丽郑美仙...
    2004-2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衰竭患者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ICU呼吸衰竭患者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的ICU呼吸衰竭合并耐药菌感染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40例未发生感染的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ICU住院时间、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气管插管、使用糖皮质激素、入住ICU前使用抗菌药物、APACHE-Ⅱ评分、留置胃管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气管插管(95%CI:1.321~3.564,OR:1.726)、入住ICU前使用抗菌药物(95%CI:1.353~5.782,OR:2.462)、APACHE-Ⅱ评分(95%CI:1.658~4.687,OR:2.789)、留置胃管(95%CI:1.657~5.648,OR:2.978)、合并呼吸系统疾病(95%CI:1.352~3.362,OR:2.142)为ICU呼吸衰竭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气管插管、入住ICU前使用抗菌药物、APACHE-Ⅱ评分、留置胃管、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与ICU呼吸衰竭患者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制定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预防耐药菌感染发生.

    呼吸衰竭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护理对策重症监护室

    炮制对何首乌的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影响探究

    李海松袁利梅
    2007-2008,2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炮制对于何首乌药理和毒理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使用药典法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相应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分析何首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5-羟甲基糠醛(5-HMF)成分的含量,并以此分析药理成分和毒理成分的变化.结果:炮制前药理成分含量为(29.18±0.78)mg/g,炮制后含量为(29.52±0.98)mg/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炮制前后大黄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炮制前后大黄素甲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炮制前生品中无5-HMF,经九蒸九晒法炮制后,其含量为0.0456 mg/g.结论:何首乌炮制品仍然具备良好的药理作用,并降低毒性成分含量,且5-HMF是区分生制品的关键,在临床应用上需要对两者严格区分,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过度应用引发毒性反应.

    炮制何首乌药理毒理

    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口腔扁平苔藓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

    蔡琳娜仁高娃李太伟
    2009-2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监测维生素D及其受体(VD/VDR)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接受诊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监测两组THP-1细胞系和单核源巨噬细胞过表达维生素D受体、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量;OLP经维生素D处理后监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提取OLP病变组织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分析研究组、对照组监测维生素D及其受体(VD/VDR)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10、IL-12、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处理后的口腔扁平苔藓巨噬细胞IL-10的表达指标升高而促炎性因子表达下降;Western blot实验发现,OLP病变IL-10和巨噬细胞VD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31,P<0.05),与IL-12、IL-1β、IL-6、TNF-α呈负相关(r=-0.8142,r=-0.9561,r=-0.9310,r=-0.9235,P均<0.05);研究组监测维生素D及其受体(VD/VDR)不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巨噬细胞维生素D及其受体信号通路可对IL-10的转录水平进行调控,进而对炎性因子的表达产生影响,监测口腔扁平苔藓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水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白介素-10炎性因子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口腔扁平苔藓

    临时配制的布洛芬混悬液的稳定性与分剂量研究

    刘丽利石磊
    2013-2015,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时配制的布洛芬混悬液的稳定性与分剂量的准确性.方法:将片剂研磨成粉状分别加入到单糖浆和纯化水中配成混悬液,分别开展稳定性试验和分剂量试验,考察其在常温和冰箱(2~10℃)环境下72 h内的药物稳定性与0、4、8、24 h的分剂量准确性.结果:在稳定性试验中,放置72 h后两种混悬剂的浓度均在起始浓度的98.1%~100.7%范围之内;在分剂量试验中,在冰箱(2~10℃)环境下,以单糖浆为溶媒的除了0 h与4 h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个时段皆有显著性差异.以水为溶媒的大部分时段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在室温下,以单糖浆为溶媒的在24 h与0 h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时段皆无显著性差异,在4、8、24 h的分剂量浓度皆在准确的范围之内;而以水为溶媒的除了0 h与4 h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时段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室温和冰箱(2~10℃)条件下,两种混悬液放置72 h后稳定性都较好;而在24 h内的分剂量试验中,只有在室温环境下以单糖浆为溶媒且放置时间至少24 h内分剂量相对准确.

    布洛芬稳定性分剂量单糖浆

    张氏除痹方调控miR-34a/SIRT1信号轴影响大鼠退变软骨细胞中炎症及细胞凋亡研究

    张元斌柴君雷张玉良罗程...
    2016-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张氏除痹方对大鼠退变软骨细胞中炎症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大鼠关节软骨T25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CBF组、CBF+miR-34a mimic组、CBF+miR-34a mimic+SIRT1组,模型组及CBF组使用IL-1β 建立退变软骨细胞模型,CBF+miR-34a mimic组转染miR-34a mimic并使用IL-1β 处理,CBF+miR-34a mimic+SIRT1组共转染过表达质粒SIRT1和miR-34a mimic,并使用IL-1β 处理.CBF组、CBF+miR-34a mimic组、CBF+miR-34a mimic+SIRT1组加入张氏除痹方含药血清.实时定量PCR测定T25细胞miR-34a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ALP、BGP、SOD、MDA、GSH、IL-6、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T25细胞SIRT1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与SIRT1靶向关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BF组细胞miR-34a、MDA、IL-6、TNF-α水平、软骨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软骨细胞SOD、GSH、ALP、BGP、SIRT1蛋白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与miR-34a NC组比较,miR-34a mimic组SIRT1 WT荧光素酶相对活性降低(P<0.05).结论:张氏除痹方能够显著抑制大鼠退变软骨细胞炎症反应,修复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34a/SIRT1信号轴有关.

    张氏除痹方miR-34a/SIRT1信号轴退变软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

    陈熠飞黄广为陶琳马婷...
    2022-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HLF)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STZ致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LF低、中、高剂量组和弥可保组.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的热痛阈值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坐骨神经和胰腺组织结构变化,同时进行体重、空腹血糖、血清丙二醇(MDA)及血清谷胱甘肽(GSH)检测.结果:给药12周后,各组体重、血糖、热痛阈值、神经传导速度、MDA及GSH水平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HLF各组体重重于模型组(P<0.05),HLF高、中组体重重于弥可保组(P<0.01);HLF各组血糖低于模型组与弥可保组(P<0.01);HLF各组及弥可保组热痛阈值低于模型组(P<0.01),HLF低组热痛阈值低于弥可保组(P<0.01);HLF各组及弥可保组MNCV、SNCV高于模型组(P<0.05),HLF低组MNCV低于弥可保组(P<0.01),HLF中、低组SNCV低于弥可保组(P<0.05);HLF各组MDA低于模型组与弥可保组(P<0.05),HLF高、中组GSH高于模型组与弥可保组(P<0.01).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弥可保组坐骨神经及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性明显,HLF各组损伤性减轻.结论:HLF可降低血糖,缓解痛阈值升高,减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坐骨神经及胰腺组织结构损伤,延缓DPN的发生及发展.

    山楂叶总黄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热痛阈值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2022—2023年我院肿瘤科Ⅱ~Ⅲ类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调查分析

    董淑芬李国强杨利强
    2027-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关于2022—2023年我院肿瘤科Ⅱ类~Ⅲ类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性提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1476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归档病历,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并评估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1476例患者病历中,单用1种抗菌药物的有1378例,联合2种及以上的有98例;抗菌药物共涉及7个类别,共23个品种,其中青霉素类1种、头孢类11种、喹诺酮类2种、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3种、硝基咪唑类2种、大环内酯类1种、其他类2种;术前0.5 h给药共有1390例,术前0.5~1 h给药61例,术后给药25例;用药时间≤48 h 1408例,>48 h 68例;84例患者存在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依次为用药疗程过长、抗菌用药品种不适宜、给药时机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本院肿瘤科尚存在用药疗程过长、用药品种不适宜、给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并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体系.

    肿瘤科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合理性

    临床药师干预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应用的实践分析

    黄娜肖慧芳李明伟
    2030-2031,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分析本院"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药品使用情况,探索其管控模式及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重点监控药品.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干预前(2022年7月—12月)及干预后(2023年7月—12月)医院在用的27个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数量、不合理用药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的主要原因分布在培训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统不健全等方面;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均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幅度达57.89%,合理使用率提升了41.20%,不合格病例下降70.07%.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制度修订、用药教育、应用PDCA循环等临床药学实践对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的应用进行管理,可降低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有效提高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率.

    重点监控药品药学实践合理用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用药情况调查

    邓林李艳琴夏伟罗奇彪...
    2032-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论证后,采用"问卷星"线上随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收集问卷6336份,调查时间从2023年2月1日—15日,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百分比统计描述.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951份,有效回收率为93.9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合理用药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其中高认知程度占54.71%,中认知程度占33.09%,低认知程度占12.2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居家合理用药认知有待提升,建议药师结合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教育,加强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合理用药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理用药认知度调查问卷

    远程药物管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影响

    田静王利朱永慧
    2035-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药物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诊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远程药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用药偏差、服药依从性(MMAS-8)、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周、2个月后M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后MMAS-8、饮食及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药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中,可有效减少用药偏差,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2型糖尿病远程药学管理用药偏差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