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周血前白蛋白、hs-CRP、SAA、IL-6联合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邝春玲何六六黄梨华游晓燕...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3 年 3-9 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00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外周血PAB、hs-CRP、SAA、IL-6,并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将患儿分为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AB、hs-CRP、SAA、IL-6 水平,分析外周血PAB、hs-CRP、SAA、IL-6 对小儿重度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感染组外周血hs-CRP、SAA及IL-6 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PAB低于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SAA、IL-6 均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PAB与PC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hs-CRP、SAA及IL-6 与PC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AB、hs-CRP、SAA、IL-6 及联合诊断小儿上呼吸道重度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54、0.740、0.928、0.783、0.962.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PAB水平降低,hs-CRP、SAA、IL-6 水平均升高,对重度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上呼吸道感染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

    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

    陈冬莲曾繁晟雷心莉叶倩倩...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4 年 2 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40 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 40 例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病变组织中 4 种错配修复蛋白[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 2(PMS2)、MutL同源物 1(MLH1)、MutS同源物 2(MSH2)及MutS同源物 6(MSH6)]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中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PMS2、MLH1 及MSH2 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SH6 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PMS2、MLH1、MSH2 及MSH6 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BMI患者PMS2、MLH1、MSH2 及MSH6 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且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早期散发性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错配修复蛋白病理意义

    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在孕中期胎儿心脏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尧美霞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在孕中期胎儿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9 月于抚州第六医院进行孕检的 848 例胎儿生长速度低于预期的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检查.记录不同类型胎儿心脏畸形在超声检查中的诊断结果及在不同超声切面的显示情况,并记录胎儿心脏畸形在不同超声切面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检查心脏畸形胎儿 81 例,产后回访及引产记录心脏畸形胎儿 87 例,诊断符合率 93.10%,其中最高为室间隔缺损(40.74%),其次为完全性大动脉换位(25.93%)、右心室双出口(20.99%)、心室发育不良(7.41%)、肺动脉瓣闭锁(2.47%)、单心室(1.23%)、永存动脉干(1.23%);单心室主要在四腔心切面显示异常,动脉瓣及动脉干畸形主要在三血管平面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异常,房室间隔畸形主要在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四腔心切面显示异常.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和四腔心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诊断率(74.71%、88.51%、58.62%)均高于四腔心切面(4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产后回访及引产记录结果为金标准,904 例胎儿心脏畸形经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 93.10%,阴性预测值为99.39%,诊断准确度为 98.78%.结论: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在胎儿生长速度低于预期的孕中期胎儿心脏筛查中诊断准确度高,且便于操作.

    三维超声玻璃体成像孕中期心脏筛查

    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联合检测在慢性肾病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朱有根黄波徐春梅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清补体C1q、胱抑素C(CysC)在慢性肾病(CKD)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宜春市人民医院的120例各期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MDRD公式结果分为A组(Ⅰ期轻度损伤,58例)、B组(Ⅱ、Ⅲ期中度损伤,43 例)、C组(Ⅳ、V期重度损伤,19 例),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 3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差异.评估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在CKD肾损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四组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联合检测CKD肾损伤患者的Kappa值为 0.719,高于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单独检测的 0.403、0.412、0.248.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均高于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MALB及血清CysC、补体C1q联合检测对于CKD肾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简便、经济,能敏感地反映肾损害.

    慢性肾病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补体C1q血清CysC诊断性能评估

    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髋部运动的影响比较

    安鲁毅叶秀丽阮惠娟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髂腰肌平面阻滞(I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髋部运动的影响.方法:将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行THA的 9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8 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行FICB,观察组行IPB,两组术后均予以静脉镇痛.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于术后 2、6、12 和 24 h,对患者疼痛评分分别进行记录;对两组术后 24 h内镇痛情况进行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 24 h内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情况;此外,记录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6、12和24 h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术后 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显著下降,且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B应用于TH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相比FICB,对髋部运动能力无不良影响,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髂腰肌平面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髋部运动

    自锁托槽、无托槽及Tip-Edge-Plus托槽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郑刚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无托槽及Tip-Edge-Plus托槽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炎伴错畸形患者60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及自愿原则分为自锁托槽组(A组),无托槽组(B组)及Tip-Edge-Plus托槽组(C组),各 20 例(每组 436 颗牙),记录正畸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牙周状况.结果:B组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64、8.224,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9,P<0.05).治疗后,B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指数(BOP)、出血指数(BI)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萎缩指数(GR)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TM在Ⅲ度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牙齿松动度(TM)在Ⅱ度显著均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24、5.101,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对于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可能更加优于自锁托槽、Tip-Edge-Plus托槽.

    自锁托槽无托槽Tip-Edge-Plus托槽牙周炎牙周状况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超前镇痛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黄玉莹周文钟宝琳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UCFICB)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超前镇痛的舒适度和有效性,并从相关应激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角度客观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 2022 年 1-12 月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30,入院后行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超前镇痛)和对照组(n=30,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感受、精神状况、外周血IL-6 和BDNF水平,以及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结果:两组入院即刻静息状态下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48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72 h,试验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毕、术后 24 h的IL-6 水平均较低,BDNF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超前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缓解围手术期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围手术期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认知.

    股骨颈骨折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超前镇痛白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右佐匹克隆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磊严慧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唑仑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 2022 年 3 月—2023 年 3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 100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研究组 50 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服用艾司唑仑片和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

    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PCT、NLR、N/LP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周艺敏夏国盛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 月—2023 年 8 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 130 例SAP患者,根据是否并发AKI将其分为AKI组(n=28)、非AKI组(n=102).入院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实验室相关指标对SAP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C反应蛋白(CRP)、PCT、NLR、N/LPR及乳酸水平均高于非AKI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NLR及N/LPR升高是SAP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影响(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CT、NLR、N/LPR的AUC值分别为 0.794、0.747 及 0.897.结论:PCT、NLR、N/LPR是SAP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且早期预测价值较高,为AKI早期预防并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预测价值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熊丹邓琼陈婷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 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 2022 年 1 月—2024 年 3 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 28 d内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n=32),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n=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D64 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分析CD64 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以及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4 指数、NLR均高于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D64 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69、0.728、0.89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 指数>9.15、NLR>12.19、CD14+单核细胞HLA-DR≤44.60%、年龄≥65 岁、入院时APACHEⅡ≥21.69 分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偏低,CD64 指数、NLR偏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重症肺炎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