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阴道后壁修补术联合治疗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分析

    李静曹艳花徐彩临陈颖...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2 月—2023 年 6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0 例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盆底相关参数[阴道总长度(TVL)、阴道前壁中线离处女膜缘 3 cm处(Aa)、前穹隆或阴道顶端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距离处女膜的最远点(Ba)及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盆底相关参数及PFDI-20 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相关参数及盆底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阴道后壁修补术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

    理肺解毒益髓汤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闫红倩裴玉蓁耿立梅宿英豪...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理肺解毒益髓汤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 2021 年1 月—2022 年 3 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 80 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肺解毒益髓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健康调查量表 36(SF-36)]、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7 及γ干扰素(IFN-γ)]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免疫因子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 评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6、IL-10、IL-17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肺解毒益髓汤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突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发挥作用.

    理肺解毒益髓汤晚期肺癌化疗增效减毒机制

    参芪扶正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徐霞范辉王小红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 2019 年1 月—2022 年 12 月 74 例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病房(GICU)进行治疗的 7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7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及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另外给予参芪扶正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14 d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肠源性感染指标浓度、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为(73.02±6.49)%、CD4+为(57.09±5.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D3+[(64.19±5.86)%]、CD4+[(47.62±4.35)%];CD4+/CD8+为(2.45±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4 d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衰竭、胰腺感染、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衰竭、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参芪扶正液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肠源性细菌引发的感染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芪扶正液重症急性胰腺炎T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内毒素

    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MPS的效果

    陆瑞华和滢黄荣范海鸥...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患者应用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2 月—2024 年 5 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胸背部MPS患者 4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 21 例.对照组实施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治疗组实施三氧自体血治疗+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0 d后,治疗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7、10 d后,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0 d后,治疗组IL-6、IL-10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在胸背部M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血压、心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炎症因子

    消化道早癌患者行ESD后接受羟乙基淀粉治疗对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曦涂上卿李淑婷李中华...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接受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消化道早癌患者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ESD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治疗),各 45 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1 周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肠黏膜屏障功能[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 1 周,联合组PA、ALB、Hb、T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联合组VIP、MTL、G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联合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联合组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孔、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血发生率为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行ESD后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并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羟乙基淀粉营养指标肠黏膜功能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吾曼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索茶碱结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对肺通气指标、炎症指标的改善作用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 100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收治于2023 年 5 月—2024 年 5 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0 例.参照组行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结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效果明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多索茶碱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肺功能气道炎症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袁艳陈琼习羽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 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2023 年 6 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32 例 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 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球囊扩张胆总管结石安全性

    血液灌流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谭赵根甘泉吴金峰曾颖群...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 月 1 日—2023 年 11 月 1 日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2 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 36 例.常规组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及碘解磷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3 d.对比两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胆碱酯酶(ChE)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抢救成功率、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GCS、ChE均升高,观察组GCS、ChE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 均降低,观察组CRP、IL-6 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22%(35/36)]与常规组[83.33%(30/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DH、CK均降低,观察组LDH、CK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提高血清ChE水平,有利于心肌酶恢复,并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血液灌流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率

    LC联合ERCP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吴毕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中国贵航集团三 0 二医院收治的 82 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1 例.对照组行LC+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ED),观察组行LC+ERCP,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联合ERCP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并发症,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有利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快速恢复.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并发症炎症因子

    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

    王心刚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泉州东南医院收治的 86 例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43 例.对照组开展神经阻滞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 1 周及 1、3、6 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及 1、3、6 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神经阻滞术联合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治疗,不仅能消除患者的疼痛,促使其椎体功能恢复,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椎体压缩性骨折CT辅助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神经阻滞术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