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械功监测结合血清IL-6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评估价值

    马菲菲周铁君陆宝荣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功监测结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于如皋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 5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同时招募 52 例于本院体检健康人士,分别记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比较两组IL-6 水平,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机械功监测结合血清IL-6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IL-6 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复张潜能为 8 例,占比 16.00%,未发生肺复张潜能为 42 例,占比 84.00%.发生肺复张潜能与未发生肺复张潜能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吸烟、饮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类型、白细胞计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肺复张潜能患者IL-6 水平高于未发生肺复张潜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肺复张潜能患者机械功高于未发生肺复张潜能患者(P<0.05).机械功监测、IL-6 水平是患者发生肺复张潜能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功监测、IL-6 联合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为 0.936,高于单独评估的 0.779、0.79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90.50%,84.80%.结论:机械功监测结合血清IL-6 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评估价值较高.

    机械功监测白细胞介素-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敏感度肺复张潜能

    抗核抗体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钟凯李嵛冉崔园英李文忠...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抗核抗体(AN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SA)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 2020 年 2 月—2022 年 7 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50 例RSA患者入研究组,另选择 50 例同期于本院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入对照组.采集所有参检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 5 mL,检测AN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6+CD56+)水平,并计算CD4+/CD8+值.结果:研究组29 例患者于孕 10 周前发生流产,流产率为 58.00%(29/50);对照组于孕 10 周前发生流产共 13 例,流产率为 26.00%(13/50),两组流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9,P=0.001).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ANA阳性检出率较高,CD4+、CD16+CD56+、CD4+/CD8+水平均较高,CD8+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在RSA中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 0.872,敏感度为 0.875,特异度为0.393,其次为CD16+CD56+、CD4+、CD4+/CD8+、CD8+、ANA.结论:AN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RSA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预测RSA发生风险,为临床尽早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

    复发性流产抗核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妊娠结局

    乳腺导管原位癌MRI表现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

    王小英顾海玉金红玉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p53 蛋白(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 60 例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在南昌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乳腺MRI平扫+增强的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病理分级和MRI表现[动态增强曲线、早期强化率、表观弥散系数(ADC)、病灶形态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53 表达情况,分析MRI表现与p53 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DCIS患者MRI表现主要为非肿块强化 37 例(61.67%,37/60),以节段性强化(19 例,51.35%)和簇环强化(17 例,45.95%)为主.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以Ⅰ型为主(25例,41.67%),早期强化率以早期快速强化为主(22例,36.67%).ADC值<1.0×10-3 mm2/s较多,占 65.00%(39/60).p53 阳性、高核级别中TIC类型为Ⅲ型和早期快速强化占比均显著高于p53 阴性、非高核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阴性)和病理分级(高核级别、非高核级别)在形态学、非肿块强化分布形式和内部强化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 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高核级别的DCIS患者p53 阳性表达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患者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布和簇环强化的非肿块强化,以早期快速强化和I型TIC曲线多为常见.MRI表现与p53 表达和临床病理分级有关,通过分析MRI表现可为DCI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乳腺导管原位癌磁共振成像p53蛋白病理分级

    X射线容积成像引导不同配准方式下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赵文龙刘攀朱彤刘景杰...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不同配准方式对胸部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2022 年 2 月—2023 年 5 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患者各 15 例,基于前三次患者治疗前锥形束CT(CBCT)扫描图像共 135 次,与计划CT图像比较,分别使用灰度值自动配准(GAR)、灰度值自动配准加手动微调(GA&MR)、骨性自动配准(BAR)和骨性自动配准加手动微调(BA&MR)四种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得到左右(X)、头脚(Y)和胸背(Z)方向摆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BAR和BA&MR两种配准方式Y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乳腺癌患者Y方向GAR和GA&MR、BAR和GA&MR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Z方向GAR和GA&MR、GAR和BAR、GAR和BA&MR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27、0.017),肺癌和乳腺癌患者GA&MR方式较其他配准方式在X、Y、Z方向上,配准误差数值落在≤2 mm误差范围区间频数数据较优,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放疗精度肺癌CTV外扩PTV误差范围参考:X方向 2.0 mm、Y方向 4.4 mm、Z方向 3.3 mm,乳腺癌CTV外扩PTV误差范围参考:X方向 4.1 mm、Y方向 4.7 mm、Z方向 5.4 mm;食管癌患者四种配准方式计算得到的摆位误差结果在X、Y和Z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R与BA&MR在X、Y、Z方向上,配准误差数值落在≤2 mm、>2 mm且≤4 mm误差范围区间频数数据更优,食管癌CTV外扩PTV误差范围参考:X方向2.4 mm、Y方向5.6 mm、Z方向3.0 mm.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灰度值自动配准加手动微调(GA&MR),食管癌灰度值自动配准加手动微调(GA&MR)或骨性自动配准加手动微调(BA&MR),更能高效配准,提高治疗精度.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图像配准摆位误差

    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陈莉马耀华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明确,有关PCOS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来调节PCOS女性的月经周期,改善胰岛素抵抗(IR),降低雄激素水平等.对症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且每种治疗方式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基于此,本论文就PCOS近年来的治疗及治疗新进展做一总结,以期为临床进一步规范治疗PCOS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肌少症中的机制探讨

    马娇娇夏晓黎王亚锋马艳萍...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症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密切相关.两者共存不仅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临床治疗也以对症处理为主,以缓解症状、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为目的.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肌少症临床共病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但目前对该合并症关注不足.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肠道菌群的作用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肌少症的发生也与肠道菌群关系较为密切.本文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肌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是导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肌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以微生态疗法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成为临床防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肌少症的一种新途径.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肌少症肠道菌群

    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魏孟奇董林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导致关节囊增厚、纤维化、关节挛缩和关节体积减小的疾病.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对患者危害相对较小,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各种治疗方案存在疗效差异.本文就近 5 年肩周炎的中医外治法内容进行综述,探讨不同外治方案的疗效与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

    外治法针灸疗法手法肩周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张启慧张凯思马金栋陈强谱...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造成骨骼肌质量和功能的改变,导致急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急性肌肉减少症对COVID-19 的治疗和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们之间可形成恶性循环.在COVID-19 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急性肌肉减少症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阻断这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本文就COVID-19相关急性肌肉减少症的病因和机制、不良影响、评估和诊断手段、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肌肉减少症营养干预肠道菌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姚思宇李长辉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中医认为DPN的根本病机在于脏腑阴阳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西医则认为糖脂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NTF)缺乏、氧化应激(OS)、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能导致DPN.中医应用方药治疗、针刺治疗及中医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西医则主要从纠正代谢紊乱、对症镇痛、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及外科手术等方面予以治疗.文章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结合临床实践观察从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两个角度对DPN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双能CT在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闫景伟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脑梗死具有病发时间短、治疗效率较低、死亡率较高、后遗症强等典型特征,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缩小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建立侧支循环不仅可以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还可以降低二次脑梗死发生风险.双能CT可以利用钙化分布图来区分颅内出血灶和钙化灶,可以辅助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的诊断.探讨双能CT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对患者的临床决策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双能CT在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双能CT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