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药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斌

半月刊

1006-4931

zgyaoye@tom.com

023-86592565,86592591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1号地产大厦1号楼19层

中国药业/Journal China Pharmaceutical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药品监督管理政策,传递医药发展信息,传播医药科技知识,交流药品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和药学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同步放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吴春锋蒋健朱惠平柳燕冬...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NP化疗方案(顺铂 30 mg/m2 +长春瑞滨 25 mg/m2)+肺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 200 mg/m2(第 1 天)。两组患者均以 21d为 1 个周期,共治疗 4 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72。50%和 8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7。50%和 5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LC13)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2。50%比 52。50%,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15 个月(12~24 个月),失访 3 例。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 6。9 个月和 12。6 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的 4。3 个月和 8。9 个月(Log-rank χ2 = 13。760,31。830,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

    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驱动基因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刘佳琪米玉霞侯志刚许伟...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Toll样受体 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内科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14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 组、C 组和 D 组,各 35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 组联用阿司匹林,B 组、C 组和 D 组在 A 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替罗非班、依达拉奉右莰醇。4 组患者均治疗 14 d,随访 3 个月。结果 与A、C、D组比较,B组治疗后的TLR4 和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均显著降低(P<0。05);B组治疗 3 个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巴氏量表(Ba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A组、B组、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4。29%,17。14%,11。43%,8。5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急性脑卒中依达拉奉右莰醇替罗非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炎性因子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

    张会玲张文静梁友云裴士会...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 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两组患者均予酒精性肝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两组患者均治疗 12 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肋痛胀满、痞块结坚、乏力纳呆、舌红苔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17A、前列腺素E2、CXC趋化因子配体 13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欧洲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满意度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00%比 8。00%,P>0。05)。结论 清肝化湿活血汤加减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肝功能、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酒精性肝病茵栀黄颗粒清肝化湿活血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肝功能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

    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王莉王荣忠余少斌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8 月收治的甲旁亢患者 70 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两组患者均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加用帕立骨化醇,均连续治疗 6 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4。2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甲状旁腺体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4。29%比 2。86%,P>0。05)。结论 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旁亢的临床疗效良好,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缩小甲状旁腺体积,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帕立骨化醇西那卡塞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疼痛程度甲状旁腺体积临床疗效

    原研与仿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毛静董卫华魏挺梁熹...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原研与仿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原研药和仿制药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 243 例和 272 例,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法匹配(1∶1)为原研组和仿制组,各 155 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3 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显著降低(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研与仿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均相当。

    苯磺酸氨氯地平原研药仿制药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

    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个案报道并文献分析

    陶春李新艺宋林王仲书...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临床药师参与 1 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MedSci等数据库中美罗培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2 月 10 日,从患者人口学特征,美罗培南用法用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干预及转归等方面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5 801 篇,最终纳入 9 篇,涉及 9 例患者。纳入分析的 10 例患者(包含本研究报道案例 1 例和文献检索案例 9 例)中,男 6 例,女 4 例;年龄不超过 3 岁的 5 例;10 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原发疾病主要为颅内感染和血流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潜伏期为 8~20 d(平均 14。5d);8 例患者为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 例患者合并发热及皮疹;5 例患者停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自行恢复正常,5 例患者在停药的基础上加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亦恢复正常;1 例患者因未定期随访而未知康复时间,其余 9 例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为 6。9d。结论 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罕见和可逆的,潜伏期长,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美罗培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药品不良反应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用于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林海霞黄玲梅赵丹洁李霞...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脑梗死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P)的作用,以及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月至9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MTM,采用PCNE分类系统识别DRP,分析DRPs的问题类型和原因类型,提供介入方案,并了解医师和患者对介入方案的接受情况及DRP的解决状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 1个月。结果 干预组中,共发现DRP 45 例次,其中治疗效果问题 21 例次(46。67%),治疗安全性问题 14 例次(31。11%),其他问题 10 例次(22。22%);DRP原因47 例次,其中药物选择相关原因 26 例次(55。32%),剂量选择相关原因 12 例次(25。53%),患者相关原因 7 例次(14。89%),治疗疗程相关原因 2例次(4。26%);医师和患者完全接受介入方案 35例次(77。78%),DRP全部解决 37例次(82。22%)。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 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时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 1 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MTM和PCNE分类系统的药学监护,可识别并解决DRPs,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医师接受程度高。

    药物治疗管理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药物相关问题药学监护脑梗死临床药师

    盐酸罂粟碱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张强杨雪张越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罂粟碱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罂粟碱""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1 月涉及盐酸罂粟碱注射剂所致ADR的相关文献,统计并分析ADR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不合理用药等信息。结果 共检索到 17 篇文献,涉及 23 例患者,发生ADR 33 例次。其中,男女性别比为 6。67∶1,年龄 45 岁及以上占 56。52%;ADR主要发生于用药 10~30 min和 1~2 d的患者占60。87%;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9。13%)、肌肉注射(21。74%)、阴茎海绵体内注射(21。74%);原患疾病主要为椎动脉供血不足(17。39%)、骨折(13。04%)、心绞痛(13。04%)、阳痿(13。04%)、心肌缺血(13。04%)等。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7例次,21。21%),心率及心律紊乱 5例次(15。15%),男性生殖系统损害 5例次(15。15%),泌尿系统损害 4例次(12。12%),胃肠系统损害 4例次(12。12%);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阴茎异常勃起、多形性室速、过敏性休克、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等。结论 盐酸罂粟碱注射剂的ADR累及人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临床应重视盐酸罂粟碱注射剂的ADR,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罂粟碱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Wilm's tumor gene1肽疫苗Galinpepimut-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高娜梁平单彬高亚乾...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Wilm's tumor gene1(WT1)肽疫苗Galinpepimut-S(GPS)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2 年 12 月的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文献,总结GP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结果 GPS能激发自身免疫系统,对WT1 抗原产生强烈免疫反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卵巢癌、恶性胸膜间皮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 以GPS为代表的肿瘤疫苗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需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以获取更多数据。

    Wilm'stumorgene1肽疫苗Galinpepimut-S免疫治疗新生抗原肿瘤疫苗